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野望——桓温传在线阅读 - 第七十八章, 怒拔寿春

第七十八章, 怒拔寿春

    可是,还没等桓温拿下寿春,到了太和五年(公元370年)的二月二十八日,袁真就已经病死了,袁真手下的陈郡太守朱辅立袁真的儿子袁瑾为建威将军、豫州刺史,并派遣自己的儿子朱乾之和司马爨亮前往邺城,请求前燕帝国的任命。前燕帝国于是任命袁瑾为扬州刺史,朱辅为荆州刺史,继续与桓温所指挥的晋军周旋下去。

    听说袁真病死的消息后,东晋大司马桓温立即开始部署对寿春的攻击,而此时正值前秦的王猛部队刚刚结束洛阳之战,尚未发起灭燕总决战的休整的间隙。袁瑾在得知桓温前来进攻的消息后,同时派出使者向燕、秦两国求救。

    当时桓温的参军伏滔随恒温至寿阳,因为淮南屡叛,后来便写了《正淮论》,其中言寿春之重要曰:“彼寿阳者,南引荆汝之利,东连三吴之富;北接梁宋(今开封和商丘),平途不过七百;西援陈许,水陆不出千里;外有江湖之阻,内有淮淝之固。龙泉之陂,良田万顷,舒、六之贡,利尽蛮越。”由于寿春在前燕帝国的南部,非常接近燕、晋两国接壤的前线,如果前秦能够拿下了寿春,就可以从西、南两个方向同时夹击前燕;反之,为了避免两面受敌的局面的形成,前燕自然不愿意看到寿春落到前秦的手里。鉴于寿春所具有的异常重要的战略价值,因此,在太和五年(公元370年)的春季,正准备大战一场的燕、秦两国却几乎同时向袁瑾派出了援军,企图在解救袁瑾的同时得到寿春。

    由于燕国的援军先到,桓温就命令都护竺瑶、矫阳之等人率领水军前去迎战,竺瑶等人在武丘(今河南省沈丘县东南,曹魏甘露三年,司马昭平定诸葛诞之后,魏庭将此地改名为武丘)击败了燕军。与此同时,桓温命令自己的侄儿、宁远将军、南顿太守桓石虔,率领各军加紧发动对寿阳的围攻。不久之后,桓石虔攻克了寿阳的南城。而这时来自秦军的援军似乎实力不够强,他们看到情况对自己不利,就没敢往寿春附近靠拢过来。

    到了这一年的八月,趁前秦的王猛猛攻壶关的时候,东晋的桓温从广陵拉起了上次北伐后所剩余的二万人马,亲自帅军西进讨伐袁瑾。他在西进之前,为了拱卫首都安全,命令建威将军、淮南内史刘波率领五千人马进驻了建康的石头城。刘波是刘隗的孙子,刘隗在王敦之乱中北逃石勒,后死去,孙子刘波曾任石虎冠军将军王洽的参军,等到石虎死后,王洽以寿春投降了东晋,刘波也随之归顺,晋穆帝时被任命为襄城太守,后升任桓冲的中军谘议参军。桓温以刘波镇守石头城,一方面是为了巩固建康的城防,另一方面,桓温的此举也是为了防备京师里面的异己势力趁着自己与袁瑾交战而作出什么不测的轻举妄动,因为《晋春秋》事件的出现,这个时候的桓温对于朝廷里面的人和事已经越发疑心了。

    当桓温的主力大军抵达寿春之后,袁瑾曾经派兵出来试试运气,不过,既然连大司马桓温都亲自出手了,那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袁瑾碰壁后退回城内固守待援,而桓温大军则趁势将寿春城团团地围住了。前燕不得已再次派出援军南下解救袁瑾,这次领军的主将就是后来在慕容暐逃亡时为保卫皇上而被土匪杀死的那位左卫将军孟高。当时孟高驰援过来的精锐骑兵本已抵达淮北,但是,当时前秦已经开始了大举伐燕的行动,孟高在接到回师邺城的命令后又连忙折返回邺城。

    这样一来,正在交战的前秦与前燕两国均无余暇顾及淮南的袁瑾了。不过,因为桓温在伐燕失败后其军队的元气还没有得到足够的恢复,因此,用兵慎重的他并不马上实施强攻,而是构筑堑壕将寿春与外界完全隔绝,就这样,把寿春足足地围困了四个多月。到了第二年,也就是东晋太和六年(公元371年)的元月,由于寿春城内的袁瑾和朱辅一再向前秦天王苻坚求救,而此时,前秦已经灭亡了前燕,苻坚完全可以腾出手来解救袁瑾了,于是,他任命袁瑾为扬州刺史,朱辅为交州刺史,并派遣武卫将军王鉴、前将军张蚝率领步骑两万前往援救。当秦军抵达寿春城近郊之后,王鉴屯兵于洛涧(源出安徽合肥县界,北流经定远县西九址里与寿县接界,又北流至怀远县西南七十里入淮,谓之洛口),张蚝屯兵在八公山(寿春城东北部)。

    王鉴、张蚝在主力出动前先派遣五千精锐骑兵进屯于淝水以北的地区,桓温因此命令桓宣的侄儿、淮南太守桓伊和南顿太守桓石虔等率领本部将士,趁夜在淮河与淝水之间的石桥偷袭了前秦的这支先头部队,并顺势大破了王鉴、张蚝军,秦军被击败后只得屯驻到淮河北岸、寿春西北的慎城(安徽省颍上县)。在灭燕大战中大出风头的前秦名将张蚝这次却在东晋的地盘上颓然折戟,这场战役似乎是后来青史留名的淝水之战的预演,到底是谁的地盘谁做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