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节 蜕变
书迷正在阅读:万相之王、末世之一人之下、魅医倾城:逆天宝宝腹黑爹、凌天俊杰、武道独尊、星际编年史之光明与黑暗、秦末风雨、墨客江湖行、完美神豪在都市
已经进入盛夏了,天气愈发显得闷热,但朱允炆却感觉到浑身的轻松,不知道德暄大师做了什么,但是自己似乎扔掉了一个包袱,梦中的事情感觉越来越淡,但梦中所知道的东西却越发的清晰,自己的恐惧感和急迫感一下子小了很多,自己也能够客观的考虑一些问题了。 下山后,到了拴马的地方,朱允炆正要上马,忽然旁边冲过来一个人,张铁立刻上去拦住,那个人并不往前走,而是跪在地上:“殿下,王子中大人派我来给殿下送一封信。” 王度的信?朱允炆让人把信拿过来,拆开来看了一遍,打量了眼前这个人,虽然看起来是个书生,但是腰杆笔直,个子不高,瘦瘦的,但是一双眼睛却锐利逼人,就向他招招手:“你近前来,你叫什么名字?” “回殿下,卑职是武学学员谭远,字望之,现被王大人选入参谋室任职。” “你是监生,现任作战参谋?” “是的。” “好的,孤知道了,辛苦你了,回去和王大人说:‘孤收到信了,他的意思孤明白了,再过几天孤会去武学看看进展。’” “是,卑职明白。”说完,谭远向朱允炆施礼,然后骑马远去了。 张铁看着谭远干净利索的样子,不由得说:“殿下,这个书生不错啊,能文能武的,做事情干净利索,回答问题简明扼要,是个人才。” 朱允炆看了一眼张铁:“张铁,你可有字?” “卑职还没有。”张铁不由得脸红,有些尴尬。 “孤赐你一个吧,叫国钢如何?为大明朝的钢铁长城,你可愿意?” “谢殿下赐字。”张铁激动万分,跪下施礼。张铁出身贫寒,因武艺精湛才被分配到朱允炆身边做护卫,这次朱允炆赐字,不由得热泪盈眶:“殿下对国钢天高地厚之恩,国钢必以死相报。”说这话,频频磕头。 朱允炆赶紧扶起张铁:“男子汉大丈夫,流血流汗不流泪,别哭了,让人看到了笑话。” 张铁擦了擦眼泪,点了点头,退到旁边。其他几个护卫不由得艳羡,殿下赐字,多么荣耀的事情啊,等将来殿下做了皇帝,那就是天子赐字啊,是值得写到祠堂族谱的大事啊。 一行人上了马,朱允炆想着王度的信件,里面提到的一些事情,包括文臣对武学不明显的抵制如三国公出京,频繁视察,干扰武学教学等;武学这边学员精神振奋,训练效果不错;还有就是参谋室组建顺利,目前挑选了30多人,其中监生20人左右,其他在勋贵子弟和卫所将士中选择,正在进行培训,等待殿下莅临检查;另外武学的教员如瞿能、何福和沐晟都较为用心,其中沐晟也比较年轻,对参谋室比较感兴趣,经常往参谋室跑。 朱允炆一路沉思着,随从也不敢乱说话,不到半个时辰,就到了宫城,朱允炆没有回端本宫,直接就来到了乾清宫,和长福说了一下,等待朱元璋的召见。朱元璋正在批阅奏折,听了长福的话,迟疑了一下,没有让朱允炆立刻进来,而是继续批阅奏章,让朱允炆继续候着。 朱允炆正在门口的台阶下等着,看到长福从里面出来,下意识要往里面走,长福赶紧拦住他:“殿下,请留步,皇上正在批阅奏折,让殿下在这里等候。” 朱允炆楞了一下,赶紧停步,迟疑了一下,道:“哦,那有劳长总管了,允炆就在这里等着。” 长福忙道:“殿下,小的就在这边,有什么事情招呼一下。” 朱允炆笑了笑:“有劳长总管了。”转身走到路边,站立等候。 这个时候仍然有官员进宫,看到旁边的皇太孙,赶紧下跪施礼,朱允炆一一点头微笑,让他们去忙他们的事情。 天气慢慢暗下来,气温仍然潮热,允炆站在路边,额头的汗慢慢流了下来,四周开始盘旋着一些蚊子,嗡嗡叫的让人难受,但是朱允炆仍然一动不动...... 快掌灯了,朱元璋看着剩下的那一摞奏折,用手擦了擦眼睛,站起来,道:“长福,六部那里还有什么重要的奏折朕没有看吗?” “没有了,陛下,这一摞是经过学士看过,稍微不那么重要的。” “恩,那就好,对了,朕饿了,传膳吧。” “好的,对了,皇上,”长福走到朱元璋近前,低声的说:“皇太孙殿下还在外面呢,已经等了两个时辰了。” “啊?允炆一直在外面等?”朱元璋拍了一下脑袋:“朕忙着就给忘了,”抬脚走到门口,看到了在台阶下的朱允炆,朱允炆仍然很恭敬的站着,旁边的灯笼照在他的脸上,沉静无比,没有一丝不耐烦的表情。朱元璋满意的坐回桌案上,让长福叫皇太孙进来。 过了一会儿,朱允炆走了进来,对朱元璋三拜九叩:“孙臣给皇爷爷请安,多日不见皇爷爷,皇爷爷更加清减了,请皇爷爷保重龙体。” 朱元璋看着跪着的朱允炆,沉默不语,他发现朱允炆在鸡鸣寺待着这十天,有很大变化,性情上沉稳了很多,以前感觉是个小孩子,竟然在自己面前撒娇,这次请安,自己没有这种感觉了,这让朱元璋既高兴又心酸,知道朱允炆向一个合格的帝王迈进了一步,但是自己那个乖巧的孙儿却渐渐远去了...... 过了好久,朱允炆听到朱元璋在说:“允炆,朕刚才让你在外面候着,你可对朕有什么不满?” “孙儿不敢,孙儿知道这是皇爷爷对孙儿的磨练,要磨练孙儿轻佻的性子,孙儿感谢皇爷爷。” 朱元璋叹了口气,道:“你明白就好,起来吧,坐下,陪朕说说话。” 朱元璋仔细打量了一下朱允炆,发现朱允炆有一种君子温润如玉的感觉,不像以前那么锋芒毕露,似乎和昏倒之前比较像,但是也有一些不同,那时候的幼稚青涩几乎消失不见了。 “看来,你这几天在鸡鸣寺收获不小啊。” “托皇爷爷的洪福,孙儿上午念诵《地藏经》,下午读书,间或和溥洽大师谈论佛法,最后见过德暄大师,受益匪浅,不过德暄大师已经圆寂了。” “恩,这个朕已经知道了,明天你去鸡鸣寺代表朕去为德暄大师上封号,封号朕想着叫‘大成广慧智深觉远禅师’,既然德暄大师对你有恩,你也顺便去上柱香,表达一下谢意。” “孙儿,遵旨。”朱允炆跪下领旨。 “允炆,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皇爷爷,自从孙儿成为皇太孙以来,行事急躁,不懂得喜怒不形于色,对群臣爱憎过于分明,这不是一国储君应有的素质。另外孙臣过于看重军事,执意创建武学,导致群臣离心,属于本末倒置。自先秦以来,治国以儒家为主,法家为辅,讲究因地制宜,乱世用重典,平乱思良将,治平依文臣,在任何时代都要文武兼资,而且要以文为主,国家太平,百姓富饶,自然国用充足,才能灭敌于域外,如汉武帝靠汉朝七十余年的休养生息,才能击破匈奴;唐太宗虽依靠李靖等名将降服突厥,但是还是靠贞观之治才稳定了天可汗的局面。所以孙儿认为,大明目前已无大的外患,要以休养生息为主,提高官员的效率,降低大明子民的负担,满足他们安居乐业的愿望;对于武事,要从两个方面提高,一个是提高军队的素质,再者是提高军事装备的水平,如战马、兵器等,但不能盲目加大对军队的投入,没有战事加大农民的负担,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