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搬救兵
华山,朝阳峰。 峰顶一侧搭着三间草房。草房门前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人,正在焦急的等待着什么。 眼见太阳快要下山了。青年人表情越发急切起来。可是就是不敢进入草房。 这时草房内传出一声长长的“呵欠!”,并喃喃的传出四句诗。“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冬睡足,窗外日迟迟。” 青年人顿时大喜。正要开口时。草房内又传出一声:“真是一场好睡啊。大有啊。你小子还是改不了急脾气。为师不是教过你吗,‘心若冰清天塌不惊万变犹定神怡气静’。” 青年人大有急切的说:“我的好师父哎。咱能不能不说这些。您老人家再这样心若冰清,大师兄的屁股就要被打烂了。” “仙嗡”草房内轻轻响起一段琴声。声音依然淡定道:“你小子急个屁啊。平时让你练功不积极,惹祸搬救兵倒是很积极。” 青年人大有有些不忿的说道:“我武功平平,还不是师父你老人家不教我练上层的武功,这全真大道功我都练了十一年了。下山给人家说我是华山玉剑客的大弟子,我都不好意思。” 这话一说完,青年人大有便知道自己犯了师父的大忌,刚要求饶,便眼前一花,一条青影从草房中掠出,额头上被狠狠弹了一记脑瓜崩。 “玉你妹啊。陆大有,你个臭小子欺师灭祖啊你。”又是一下脑瓜崩。 不用说,此人便是华山派的小师叔吕不鸣。青年人便是他三大弟子之首陆大有。 此时的吕不鸣己是三十五六岁年纪。只见他气度从容,神态疏懒,口中虽是严厉,但是脸上却无半点生气的样子。现在的样子,他与陆大有说是师徒,不如说是大哥哥对待小弟弟。若是岳不群在场,定然是要大摇其头,深感无奈。 陆大有一面嘻笑求饶,一面藏头缩脑。可那里能躲得过去,不一会儿额头便挨了四五下脑瓜崩。陆大有早在出生时便被吕不鸣内定为亲传弟子,七岁上山,十岁正式拜吕不鸣为师,作为他门下亲传大弟子。在收陆大有为徒时,吕不鸣是综合了岳不群的意见。陆大有根骨是弱了些,机变的能力差了些,但是悟性较高,天性纯真烂漫,总的来说,资质算是不错。纯真烂漫四个字,倒是契合全真大道功的要旨。十一年来,他严命陆大有专心致志于全真大道功,剑法只得修习华山基础剑法。因为吕不鸣本人也从全真大道功上得到了大好处。 这些年来,吕不鸣除苦练混元功、抱元劲以外,全真大道功、九阴真经、神照经也是勤练不辍。六年前,他得《神照经》之助,感悟到了“顺其自然”之道。混元功一举突破第六层,达到了第七层。成为华山派创派以来,最年轻的混元功功法第七层修习者,自此,心性也是一变。两世为人的吕不鸣本是个开朗的性子,当老师时,便与学生们打成一片。放开心胸后,嘻笑怒骂从心所欲。与众华山二代弟子更是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岳不群得知根源后,也是无奈的很。宁中则倒是想得开:华山有个温文尔雅的君子掌门,再多一个狂放不羁的小师叔,倒也是一段佳话。 陆大有深知自己这个师父看是不养调,其实是个很重情义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些年来陆大有也沾染了不少腹黑的属性。“师父,徒弟可是没有妹子的,如果有妹子,定要叫她陆大玉,大玉儿也成啊。”就因为这句话,又挨了两三下脑瓜崩。 师徒二人正在嘻闹着。吕不鸣突然扬声道:“那边的臭小子,出来吧。还想看到什么时候,小心为师也给你几下狠的。” 十丈开外,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嘿嘿”笑着跑了过来。他便是岳不群的儿子,岳熙。八年前,岳熙六岁时,岳不群便让他拜吕不鸣为师。华山有规矩,子不得拜父为师。不过这个决定,让岳不群后悔终生。因为他为儿子找了一个不着调的师父。原来做事一板一眼的好孩子,硬生生地被吕不鸣带成了一个小滑头。 “师父。父亲让我来通知您到正气堂去。” “真是的。不就是为了屁大的事吗?走吧。” 岳熙却不敢接这个话,只是嘿嘿笑着。三人便一起下山。 这些年,吕不鸣除了教导弟子、下山游历外,华山各项事务一概抱着不参与的态度。所以陆大有这次下山,与大师兄令狐冲闯了个不大不小的祸。回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求师父出面到掌门师伯处求情。既然师父要下朝阳峰。他也就放下心来。 “小熙儿。你小子早来了,还不现身,害得师兄我多挨了师父几下。” “师兄,不是说过不准你叫我‘小熙儿’。” “小师妹叫得,为何我这个六师兄叫不得。小熙儿” “师父,师兄他欺负我。” “他欺负你,你就打过去。拳头永远比嘴巴有力量。” “可是我打不过他。” “你就让你掌门师伯,对了,就是你爹,打他板子。” “师父。那我不是仗势欺人吗?” “仗势欺人又怎得。有势为什么不用。这次你师兄和令狐冲下山不也干了一件仗势欺人的事吗?” “师父。我和大师兄那不叫仗势欺人。是替天行道!” “滚一边去,你以为你是谁啊。还替天行道…” …… 师徒三人一路嘻嘻哈哈地下了朝阳峰。 这几里年里,江湖上发生了太多的大事。自南少林寺曝出丑闻,高昌迷宫宝藏的传说广为流传。虽然南少林一再灭火,可怎奈宝藏的诱惑太大,一批又一批武林高手闻讯赶往南少林,各种手段迭出,只为了从深囚寺内的全百草,已经出家为僧的一乐和尚吴铲子口中,得到高昌迷宫地图的下落。一时间使得南少林疲为应付,麻烦不少。嵩山少林寺不得不派出多名好手长驻福建。一方面是应朝庭之命,组织僧兵抗倭,另一方面也是支援南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