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贵客临门
殷清风在风中呆立了半天也没见有人前来报信,他只好回转楼内继续等待。 月眉见只殷清风一人回来,“杜管事还没派人回来传信?” 殷清风重新系上围裙,“该传信自然会传的,咱们先把饭菜做完再说。别到时候他们来了,这些菜还没做完。” 这些天整日的钻厨房,每道菜花费多长时间他早就有数了。现在只剩三道菜就完工,正好趁这功夫做完。 等最后一道菜做完了,殷清风拍拍手,“你们分装到食盘里等着算上去就可以了,我再去看看。” 襄城笑嘻嘻的说道:“月丽也陪哥哥去迎接阿耶他们吧。” “行,但你得套件外套。”殷清风血气旺得很,些许寒气还柰不得他,但他总不放心自己的妹子。 全副武装的襄城和殷清风刚走出院门,一个村民就远远的便跑着喊道:“阿郎,见到车队了。” 见事情这么凑巧,殷清风扭头对襄城说道:“你回去通知jiejie们准备迎接,我先迎上去。” “哦,”襄城乖巧的回去了。 殷清风问向那个村民,“杜管事何在?” 那个村民有些慌张,含糊的说道:“他他去迎接殿下了。” 殷清风诧异的看了他一眼但没有多问,一切等问过杜丙就知道了。 迎出十几米远。他就没再往前走,站在路边等着车队的到来。 没过多久,先是马蹄声声的传来,紧接着就看见一队队骑兵和一辆辆马车出现在前方。 打头的几对骑兵并没与放慢马速,在路过殷清风时,他们在马上高呼“拜见淮阳侯”后,继续向前奔驰而去。 殷清风也不以为意,他知道这些人要到村中各处查看,看看有没有能威胁到李世民安全的可疑人物。 当最前面一辆马车停下时,襄城带人其他妹子也来到了殷清风的身边。随着李世民和长孙氏在马车旁站定,她们随着殷清风一起行礼。 随后又向李世民其他的女人行礼。 这些女人有:三子李恪和六子李愔的母亲大杨妃五子李佑的母亲阴妃七子李恽的母亲王氏南平的母亲杨婕妤遂安的母亲小杨妃,以及还没有为李世民生猴子的韦珪和燕妃等。 一个皇帝的后宫有三个妃嫔是来自同一家族的情况不多,但谁叫李世民他们家和弘农杨氏的关系好呢。 大杨妃的父亲是杨广、小杨妃是杨素过继给弟弟的三子杨玄挺的女儿、杨婕妤是杨恭道的第三女。 通过这三个杨氏妃嫔所生子女的配偶就知道了,她们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还是不错的。 等李承乾这些学生也向老师们行礼后,殷清风把他们请到楼内。 进门前,殷清风依然没有见到本该出现的杜丙,他心中多少有些疑惑。杜丙自从被杜伏威送给他之后,向来是兢兢业业的,像这样的错误可从来没有犯过。 李世民和他的女人进门后,便四处打量着。 等落座后,李世民说道:“我和你婶婶们一直好奇,住在这样的房屋真的很便利吗?” 在唐朝之前不是没有高层建筑的,而是这些高层建筑是不住人的。 比如,在武德元年,改为“大总持寺”和“大庄严寺”的,建于隋朝的寺庙禅定寺和大禅定寺里,就各有一座高约百米的木塔。那里面供应的是神祗。 在唐朝之前,世人笔下和口中的“楼”有“青楼”,指的是豪华精致的雅舍而不是高楼还有“飞楼”,指的是下层是夯实的二层建筑还有耸入云霄的塔式建筑“云楼”等。 真正意义上的“楼房”,大约起源于兴庆宫里的花萼相辉楼。但花萼相辉楼的一楼也是不住人的,而兴庆宫的正殿勤政务本楼,是相当于**城楼一样的存在,更是不住人的。 所以,李世民有此一问也不足为奇。 殷清风道:“这里有可以阻挡任何风雨的厚实而又坚固的墙壁,还有格局分明足够祖孙三代居住的房间。这对于那些大多只求能有一间遮挡风雨的茅草屋就已经足矣的百姓来说,不亚于叔叔和婶婶们居住的皇宫了。” 李世民想起他见过的那些蓬门荜户,点头后说道:“建这样一处住所,耗费钱财是几何?” 这笔账殷清风还真没细致算过,他想了想,说道:“所需的砖瓦,大约需五贯左右。粉刷用的石膏有一二十文也就足够了,剩下所需的木材,就看房主人舍得花费多少了。” 这个时代不缺木头,打造实木家具也只看使用什么木材。像北方常见的榆木、柞木、水曲柳、黄菠萝、楸木、椴木、槐木等,一大车就卖几十文钱。 而名贵一些的木材,如南方的樟木、柚木、楠木、酸枝等,囿于交通条件,就连武士彟这样专门经营木材的人,也大多是没有的。 李世民眼睛一亮,“也就是说,建一座这样的房屋还不需十贯钱?” 殷清风道:“建最简单的楼房,的确不需要多少钱财。但若是像滋味楼那样的,就不是几百贯可以建起来的。” 李世民不知道在低头想什么,长孙氏看了他一眼,说道:“你送来的那些眉勒,婶婶很是喜欢。” 韦珪等李世民的女人也向殷清风露出善意的微笑。 眉勒也叫“抹额”,就是宝玉哥哥带的那种。 抹额还有额带、头箍、发箍、眉勒、脑包等称呼。续汉书舆服志注,胡广曰:“北方寒冷,以貂皮暖额,附施于冠,因遂变成首饰,此即抹额之滥觞。” 虽然抹额常被妇女作为头饰使用,但最早的抹额却是男子的专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