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挽明在线阅读 - 第373章 毕自严的担忧

第373章 毕自严的担忧

    11月的最后一日,在化殿的皇帝办公室内,崇祯正在接见顺天府府尹毕自严。品書網因为天气寒冷,华殿内又没有火道,因此房间内摆放了一个青铜鎏金的熏笼,烧着好的硬木料制成的红罗炭。

    在这间被隔开的房间内,由于空间被缩小,因此仅仅一个熏笼已经让房间内温暖如春了。在熏笼的方还加装了一个铁皮制成的烟道,原本气味很淡的炭火味道,现在更是难以闻到了。

    “…陛下,刘重庆调任北京市市长,臣也非常赞成。但是以京城市政厅为主建立北京市政厅,还把宛平、大兴两县的京城部分划入北京市,是不是有所不妥?

    京城市政厅虽然自成立以来分担了两县和顺天府的不少工作,但是自古以来朝廷治民,都是采用郡县制,百姓也早习惯了县衙的存在。现在贸然让市政厅取代县一级的衙门,会不会让百姓对朝廷失去敬畏感?

    自从京城市政厅在宛平、大兴两县设立商业法庭之后,商业纠纷的案子从过往三天不到一件,变成了现在一天三十件左右。

    如果让市政厅接管了两县在京城的辖区,那么失去了对衙门敬畏的百姓,会不会把平时的小纠纷也告了法庭呢?这样的话,光是处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会耗去市政厅大量的资源。

    京城乃是天子脚下,大明的首善之区,如果京城变得如此混乱不堪,那么大明其他地方又将会变得怎么样呢?陛下治国当以无事为,不可使天下纷纷扰扰,让百姓人心浮动难以管束啊。”

    朱由检认真的听完了毕自严的理由,这才开口说道:“毕卿的话说的很好,但并不适合今天的大明。与民休息,国初时自然是正确的,毕竟当时江山鼎革,数十年战乱之后原人烟稀落,百里无鸡鸣乃是常态。

    因此太祖不欲生事,才制定下了休养生息,与民休息的政策。但是二百五十多年过去了,当年荒无人烟之地也都变成了人烟稠密的地方,甚至连以往人迹绝踪的深山大谷也有了人家居住。

    今天的大明,不是朝廷不去干预百姓的生活,民间会平安无事,可以安居乐业的。大明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各地缙绅对于土地的兼并程度,这决定了,我大明百姓无田无产,找不到出路的游民会越来越多。

    这些人,在大城市里会变成苦力和流氓;而在经济落后的地方,会侵占山林毁林种地,成为地方没有户籍的棚户;或是结成团伙,盗采矿山,成为抗拒官府的山寨。

    朕以为,在这种状况下,朝廷越是想要天下无事,不愿意主动去管理,天下越是沸沸扬扬。地方的良善之民得不到朝廷的保护,会对朝廷失去信心。而那些恶势力则会失去对朝廷的敬畏,同地方的土豪劣绅勾结,想要取代朝廷在地方的官府,成为当地的权力心。

    朝廷之政令如果出不了京门,地方一边借着朝廷的名义横征暴敛,一方面又拒绝向朝廷缴纳正常的税赋,还有人道貌岸然的公然煽动民众对抗朝廷,说朝廷不体恤百姓,是苛政猛于虎,这样的人究竟是想要做什么?毕卿不妨为朕解说一番?”

    毕自严顿时沉默了下去,他不是对民生一无所知的士大夫,反而因为熟悉实务,被东林党人认为是少有的通晓经济的官员。

    崇祯所说的这些民间弊况,他不是有所耳闻便是亲身接触过。但是他毕竟还是一个士大夫,从小学习的便是儒家的这一套治国理论。

    自董仲舒、朱熹等学者对儒学不断的注解之后,儒家的礼教治国加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思想,已经在大明正统的士大夫教育根深蒂固了。

    地方官府尽量不去干涉百姓的生活,让他们安居乐业。除了极少数的刑事案件,大部分民间发生的纠纷,最好能够让地方缙绅、宗族内部消化,不要把矛盾交给地方官介入。这是大明的政治正确。

    也因此,在大明每六年一次的京察,官员在任内的诉讼案件数量,也成为了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也是所谓的政通人和,当然有些无能的官员便以此为借口,拒绝接受百姓的诉讼,来作为自己的政绩,那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了。

    毕自严虽然这些无能的官员要强,认为平息诉讼还是要立足于解决民间的矛盾,但是他也脱离不了,把这些矛盾交给地方宗族自行处理,主张以道德教化为主,使得百姓恢复过去的淳朴习俗。

    但是这在崇祯看来,所谓的道德教化和恢复淳朴习俗,无非是一个愚民政策,和让人安于本分,遵从于三纲五常的封建秩序罢了。

    简单的来说,大家都知道红烧rou好吃,儒家认为如果每个都知道了这个事实,会人人都想弄红烧rou吃,没人愿意吃糠咽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