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六章寒风急热血铸英魂(十八)
崇祯十一年冬大寒时节,天暗地灰北风怒号枯枝尽折,大明直隶平原一片肃杀之气。请百度搜索看最全!的小说!数年干旱早尘土浮,稍有微风广袤平原立即尘烟蔽日。曾经温润的阳光早已退色,阴霾笼罩着大明苦难的大地。直隶顺德府治下巨鹿东南贾庄,大明宣大总督卢象升带领的天雄营大军被四面包抄而来的建奴三十余万大军团团围困。稍早一些时日,卢象升带领天雄营主力向南进军时在真定府深州,遇到了押运军粮的兵部主事杨廷麟,兵部尚书杨嗣昌派遣他来天雄营赞画军机。 深知内情的卢象升清楚,把杨廷粦派到天雄营说是赞画军机,还不如说兵部尚书杨嗣昌借机排除异己。卢象升在高阳不但接到了破奴侯张平安给他写的书信,还收到了情报处统领郑泰给他的一封密函。这份由“五福”货栈掌柜张山转交的密函,讲述了一个内廷隐秘传闻。兵部尚书杨嗣昌、兵部右侍郎陈新甲分别与崇祯皇帝在平台大殿独对,所议之事是要与建奴讲和。只不过这事太过敏感,他们根本不敢讲此事提交廷议。 而卢象升身为宣大总督,多次奏朝廷力主与建奴血战到底。卢象升的言论本是大明朝廷大多数官员内心的真实反映,这也造成了兵部尚书杨嗣昌对卢象升的憎恶。作为兵部尚书的杨嗣昌,他认为大明现有战兵还没有与建奴决战的实力,杨嗣昌打算用和谈换取大明积攒实力所需的时间。其实杨嗣昌的这个主张不是没有道理,但他忽略了大明积重难返的弊端,那是在北方干旱的情况下大明救灾都没有银钱哪里还有余钱积蓄实力对付仇敌大清朝。更为关键的是,大明此时已经陷入了天灾人祸的恶性循环之。 北方旱灾连连,大明朝廷不但不救灾还要收取正税之外的辽饷和剿饷,还加有功名的官员、士绅们不税,这些赋税转嫁到普通百姓头活不下去造反成为百姓们必然地选择。大明立国二百多年,士绅阶层一直是大明政治架构的流砥柱,士绅们的言行代表了百姓们日常言论风向。有汉以来,只有大明朝至皇帝下到百姓其骨子里都有一种不服外奴的信念,皇帝被蒙古人抓走可以,大不了换个皇帝继续与敌人对战。也正是这样由至下地骨气,造成了议和一方没有对抗民心的底气和勇气。崇祯皇帝贵为一国之君,也不能轻易背叛成祖朱棣定下的祖训: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正如大明最不要脸的外藩破奴侯所言,政治永远是见不得人地肮脏和嗜血。杨嗣昌之流会使用各种手段达成他们的政治目标,进而彰显他们决策的正确性。历史任何一个皇帝哪怕是稍微有点进取心的君王,都梦想着开疆拓土,连南宋第一皇帝赵构开始也是支持岳飞北伐。只不过岳飞提出了直捣黄龙迎接二圣回朝,血洗靖康之耻的政治口号,触及了皇帝的政治利益。你个岳飞弄两个太皇回来赵构如何安心做皇帝,这也造成了由皇帝授意,秦桧主刀的历史大冤案。 其实大明兵部尚书杨嗣昌选择的道路和南宋初年很是相像,当了十一年皇帝的朱由检也清楚杨嗣昌这个议和的建议可以缓解大明危局,他在平台大殿与杨嗣昌召对时也持有默许的意思。杨嗣昌身为朱由检最为欣赏的大臣,在他政治理念得到皇帝认可后当然得去完成,要完成议和这个目标必须恐吓住那些主战派,也是要让主战派代表卢象升消失。杨嗣昌这样做虽然手段残忍,却能在朝廷有效震慑所有主战派,只有这样杨嗣昌的政治理念才能继续。只是秦桧这个历史教训太过深刻,杨嗣昌也怕得到jian臣的恶名遗臭万年。 读书人最喜欢清议朝政,大明官是又爱名又想流传万世清誉,而且战斗力极其强悍,打群架武官都不见得是他们的对手。杨嗣昌想明着弄死卢象升有些不可能,他只能借建奴之手消除政治的对手。主事杨廷麟属于兵部主战派跳得最欢之人,杨嗣昌本着一只鸭子是赶一群鸭子也是赶的精神,把杨廷麟赶到天雄营一起到前线送死,为此杨嗣昌还调拨了三十车粮草让杨廷麟押解至天雄营。卢象升深知杨廷麟不过遭杨嗣昌排挤,让一个不懂军事的翰林官来前线赞画军机,说得不好听即便是不被外敌杀死,也会落一个临阵脱逃的恶名。 卢象升知晓天雄营已经成为一支孤军,留下杨廷麟反而碍事,卢象升带天雄营走到顺德府韩家寨时,遇到了斥候来报,说是在巨鹿东南发现建奴汉军旗数万大军。卢象升这时写了一封求援急报,让杨廷麟送到监军太监高起潜手里,请他向高起潜急报派兵增援。卢象升心里很清楚,高起潜是杨嗣昌他们派来监视天雄营的,想让这个没卵子的东西救天雄营无异于缘木求鱼。卢象升在骗走杨廷麟后带大军走到了巨鹿境内,到了这里他异常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