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找死
“啊?”尹冬竹疑惑。 杨东小声对尹冬竹道:“这两个人武功不弱,身上不知道背了多少人命。” 尹冬竹神色一拧。 杨东神识扫到207,两个大汉进了房间,立刻紧闭房门,一个壮汉拿出一个小塑料袋,里面有些不知什么的小零件,快速组装,很快变成一个拇指大的遥控器,打开窗户,遥控器对向海面。 cao作了好一会,另一名壮汉拿着一根线吊着一块磁石掉入水中,从水里吸起来一条好像鱼的东西,鱼后面也连着一根很细的丝线,两个壮汉不断将丝线网上拉。 扯到末端,大汉从窗户望向两边和上方,这面的房间都对着大海,没有人能看到两人动作,大汉一下子将海里的东西拉了上来,是一个黑色的塑料包裹。 “他们要干什么?”杨东疑惑。 “你怎么了?”见杨东紧皱眉头,尹冬竹疑惑地问道。 “旁边那两个人从水里拉起了一个包裹,鬼鬼祟祟的,不知道要干嘛。” “应该是走私吧?”尹冬竹想了一下道,看向杨东:“你要管吗?” “如果是走私,我肯定不会管。” 不是杨东不想管,一来这的确是闲事,二来杨东当初在日笨机场闹那么大动静,在日笨民间影响十分恶劣,要是在这里把事情闹大,自己去日笨会惹出些不必要的事。 两个汉子将包裹拉上来,打开塑料袋,里面是一个不知道什么材料做成的盒子,盒子大概一个手提包那么大,两人将盒子放在带上船的行李箱,将塑料袋丢回海里。就坐在船上若无其事的看风景,但杨东看得出来,两人都很紧张。一句话没说。 “或许只是走私吧。”不知道为什么,杨东神识扫到那盒子。总有些不安,可实在找不到借口过去打开盒子,除非自己以特勤部特工的名义。 大船离开海岸向大海驶去,巨大的游轮冲起浪花,如巨兽一般航行在蔚蓝的海面上。 “你怎么了?” 开始尹冬竹还和杨东说说话,可是到后来无论杨东说什么,尹冬竹都只嗯一声,眉头紧皱。 “我好像……” 尹冬竹按住胸口。一脸痛苦之色,杨东看了一会,突然笑起来:“还说我晕船呢,原来是你晕船。” “有什么好笑的,人家还不是第一次长途坐船。”尹冬竹不满地看了杨东一眼,可身体真的很难受,再不想多说一个字。 “我们也去甲板上吧。”杨东提议道,一直待在房间里很闷。 尹冬竹点点头,两人一起出门,经过207时。杨东扫了一眼房间里面,发现只剩下一个大汉,手里紧紧按着那个装盒子的箱子。另一个高个大汉不见了。 甲板上空气好了许多,很多人都在上面玩耍,一些年轻人,小孩,全家出行的老人夫妇,都靠在栏杆上,以大海为背景让人拍照,在蓝天碧海的衬托下,好似一副和煦的温暖画卷。 萧仙仙和千晓婷架开了画架。不知在哪搞了个小凳子,在船舷边对着大海画画。旁边围了一大圈人,一些人在拍照。一些人交口称赞。 “这两姑娘画得真好,耐看。” “哪个画得更好?” “左边这个吧,看那海鸥画的多传神啊。” “可是现在海上根本没海鸥啊?一点也不写实。” “你到底是看画的,还是看照片的?” 那个高个大汉也在旁边看,不时注意一眼大海的远方,似乎在担心着什么。 “叔叔,你也上来了?快看看,我和我同学哪个画得好?” 千晓婷看到了高个大汉,因为在船舱两个大汉礼貌的态度,千晓婷对他们印象都不错,这时正在和萧仙仙比赛看谁画得好,周围人意见不一,千晓婷正好找来高个大汉相问。 一旁的萧仙仙也看向大汉,眨巴着眼睛道:“叔叔,我画的更好是不是?” “不许****。”千晓婷瞪了萧仙仙一眼。 那高个大汉看了一眼远方,一望无际的海面没什么异常情况,轻出一口气,目光落在两幅画上,认真的观察半响,点点头。 “你们都画的不错,左边这幅画偏向后八零风格,前面这个偏向前八零风格。”高个大汉的汉语有些生涩,但能听得懂。 “什么叫前八零,什么叫后八零啊?”千晓婷和萧仙仙都是一头雾水。 高个大汉笑了一下:“用你们华夏的话来说,就是一个现实主义,一个浪漫主义。前八零是浪漫主义,后八零是现实主义。 在我们日笨八十年代,遭受了一场致命的经济危机,在那场经济危机前,日笨整体向好,涌现出很多唯美画作,并被当时的贵族和民间所喜爱。 但是经济危机后,日笨民众经历经济阵痛,慢慢对浪漫的东西失去了兴趣,他们更加关心身边的事,欣赏艺术也偏向了现实主义。 因为这两个流派分界线是八十年代,因而有前八零和后八零的称呼。” “哇,大叔竟然对画画懂这么多呢。”千晓婷和萧仙仙都很惊讶。 高个大汉笑了一下:“哪里,其实我也不太懂,只是我哥哥是早稻田大学的教授,早稻田绘画艺术是后八零风格的代表,耳濡目染就知道点。” “早稻田?我们两都是去早稻田报名面试的。”千晓婷立刻兴奋起来,拉着高个大汉,询问早稻田的情况。 三人正聊的开心,杨东和尹冬竹走了过来。 两人同时皱眉,尹冬竹听了杨东的话,知道这两个大汉不是简单人物,就算不是杀人狂魔,也不是萧仙仙这样的高中学生该接触的,立刻走向萧仙仙。 杨东比尹冬竹更清楚两个大汉的危险性,看千晓婷还和那大汉有说有笑,无奈地叹了口气。 “大叔,漫画也是现实主义么?我怎么觉得火影,海贼王这些好不现实的样子?” “现实与浪漫不是真实与虚假的区分,现实更多的是能为广大人民所接受,用你们华夏的话来说,就是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