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乱清在线阅读 - 第四十章 刺猬

第四十章 刺猬

    ;

    仿若一石激起千层浪,蒲安臣的这一道禀帖,迅即成为这两天朝野上下热议的话题。『』

    虽说只是递交给总理衙门的帖子,所用的名义,也不过是“义勇”,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在向朝廷请求,派轩军赴美“助剿叛逆”。

    无论是朝中的大臣,还是市井坊间的升斗小民,都是第一次知道洋人国家里的事情,都惊奇地发现,原来在洋人的国度里面,也有叛乱,也有他们朝廷搞不定的事。

    现在要来求我们了!

    总理衙门各司的官吏,一时都成了热门人物,每天登门打探消息的访客,络绎不绝。

    草厂胡同内的关家大宅,却忽然闭门谢客。关卓凡一个人坐在书房里,揽一杯清茶,静静等着两宫的召见。

    这样的大事,当然不会在芳斋堂的御膳桌前下决定。

    这件事,他已经准备了太久,潜心筹划,细细布局,从馈赠美国领事查尔斯五万两白银开始,到美国公使蒲安臣上书总理衙门为止,算是告一段落。方方面面的铺垫,已经做得足够,现在只要两宫召见,他有自信,一定可以邀得恩准。

    松江军团,已经枕戈待旦。

    军队的建设,诚然离不开国家的发展,然而现下的中国,若说真的要办洋务,图自强,则非得有哪怕一支强悍的军队,来做保驾护航。

    而这样一支军队,在当前的中国,单靠闭门造车是一定练不出来的。即使数十年后。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所练出来的六镇“新建陆军”。其作战的优势,也不过是相对于其他那些杂凑的落后的军队而言的——说白了,就跟轩军对付太平军的优势,是一样的。

    这样的“新建陆军”,若是面对西方列强的军队,仍旧难以抵挡。

    现在既然要走捷径,那就非得让军队真真正正地跟洋人交一次手,真真正正地经历一次近代战争的洗礼。真真正正地养成一批优秀的军官和士官来不可。

    要培养的,还有勇气和信念——如果他们能够在战场上真真正正地击败过一次洋人的军队,那么对他们心中的鼓舞,实在是无可估量。

    更何况,还要让他们睁开眼,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至于对手,英法太强,长毛太弱,拿美国人来练手,正合适。

    美国的南北战争。从南军炮击萨姆特要塞开始算起,已经打了两年。而明明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工业优势强大的北方,却始终拿南方没有办法,在战场上吃尽了苦头,一筹莫展。

    这实在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这样一个大国,在战争开始之前,整个国家居然只有一万六千人的正规陆军,而这么一点人,还要向南防备墨西哥人,向西防备印第安人,因此参战的双方,都是靠着匆忙入伍的民兵和新兵,来应付这一场战争。

    好在还有不少经验丰富的优秀军官,两年打下来,真正的美国陆军,才算是渐渐有了一个雏形。

    在这样的情形下,关卓凡的提议,让美国领事查尔斯惊喜不已——在他的眼里,轩军组建的松江军团,至少在中国是最精锐的军队,富有作战经验,这是没有疑问的。更关键的是,这支军队里面,不仅有近千名美国人,而且华尔是这支军队的统带。

    华尔在美国人中间,是个鼎鼎大名的人物,“远东传奇”,不管是在克里米亚,还是在中国,他统带佣军的经历,都为美国人所津津乐道。在南北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如果这两万人能够忽然出现在战场上,不管算外籍兵团也好,算雇佣军也好,虽然不敢想会立即改变战争的格局,但一定会是对北方政府的有力支持!

    于是大洋两岸,电报频传,京城上海,密使往来,美国政府跟在华公使之间,终于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最终蒲安臣向总理衙门开出来的条件是:赴美义勇,所有军饷和军械装备,以及伤亡士兵的抚恤,均由美国政府提供,在取得战争胜利之后,美国政府向大清朝廷捐赠白银一百二十万两,捐建机器厂、鞋厂各一座,永远禁止美商向中国输入鸦片。

    除此之外,蒲安臣另拿出了一份条约的底稿,一旦北方政府获胜,美国获得统一,则立刻可以签订。

    “大清国与大美国切念人民互相来往,或游历,或贸易,或久居,得以自由。中国之自主,自应维持,中国之独立,自应保全。中国能获得平等,则亦能以平等的特权给予一切国家。”

    关卓凡心想,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对等条约,用这句话来开头,倒也说得过去。

    *

    传旨召关卓凡入宫的太监,如期而至。等进了养心殿,果然便见到了由恭王带领的军机全班——这样的国家大事,当然要由两宫和军机来会议,而不能由他关卓凡来一言而决。

    “蒲安臣的那个禀帖,我们姐俩跟军机上已经商议过了。”黄幔后的慈禧,平静地说,“现在有几句话,要问问你。”

    “是。”

    商议的结果,固然还不得而知,不过看看恭王的脸色,关卓凡心中已有了几分底。

    三次密室相谈,到底把这位议政王给说服了,而说服了恭王,也就等于是说服了军机全班。

    “现在美国分了南北,轩军到美国去,是帮着北边打仗。以你看来,打得过,打不过?”

    这是最大的问题——若是北边打赢了,自然一切好说,若是最后竟然是南方赢了,那如何是好?

    “回太后的话,一定打得过。”

    “何以见得?”

    关卓凡心说,自然是从世界史上见得的。不过这句话,不能在这里说。

    “这就像朝廷打灭长毛一样,”他响亮地回答道,“以正剿逆,可cao必胜!”

    这就是说,北方是正统,南方是叛逆,自然该归北方得胜的。这个回答占住了道理,堂堂正正之外,亦很动听,两宫太后一齐点头。

    “那么,假若打胜了,对咱们有什么好处呢?”

    好处是写在蒲安臣的禀帖里的,既然还要问,那问的就不是那一百几十万两银子的事儿了,而是问大的道理,这就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了。

    “启禀太后,臣斗胆有所进言。”

    “好,你说。”

    “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能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是他早已想好的话,“当今之世,列强环伺,待机欲谋我者,岂止英法?若说一个个打将过去,臣说句不中听的话,咱们还力有不能。既然如此,则最好的办法,莫若先让他们晓得,中国亦有能战之兵,亦有敢战之心,那么他们想要欺负人之前,就得先掂量掂量了。”

    “你是说,吓唬他们?”慈禧听出了味道。

    “太后圣明,正是要吓唬吓唬他们。比如猛虎再强,但亦不敢打刺猬的主意,无他,浑身是刺也。若是谁敢妄动,扎他一下,不是好玩的!”

    对了,扎他一下,不是好玩的!慈禧完全听明白了,不惟声音里面带出了激动,就连旗头上的穗儿,也微微晃了起来:“六爷,你以为如何?”

    “臣以为关卓凡说的对,”恭王略一躬身,说道,“轩军以义勇之名赴美,即有小挫,亦不伤朝廷体面,设若竟能大胜,则上国天威,庶可播于四海。”

    这句话老成之极,意思是如果打输了,则不过是华尔所募的“义勇”,如果打胜了,那就是朝廷派出的轩军了。

    事情至此,几乎已算是定局,然而还有一个担心,不能不问的。

    “关卓凡。”

    “臣在。”

    “华尔和福瑞斯特这两个,虽然入了籍,到底曾是美国人。拿这一支兵交给他们,不知靠得住,靠不住?”

    “启禀太后,臣有所请。”

    “你说。”

    “臣请开去江苏巡抚一职,与华尔同赴美国,以散员随营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