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崇祯在线阅读 - 第八章 五年平辽

第八章 五年平辽

    听了崇祯皇帝的话,袁崇焕心里火热,早就听说了信王的贤明,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有了皇上的支持,自己的平辽策略,也就有了用武之地,想到这里,袁崇焕肃然道:“皇上如此看重微臣,臣惶恐之至。”

    对于这些虚的,崇祯皇帝是真的没什么兴趣,不过一次和袁崇焕见面,崇祯皇帝又不要表现的太过。

    “朕找爱卿来,是为了询问平辽之策,想必爱卿心中也有数吧?”还是决定不饶弯子了,崇祯皇帝直接奔了正题,沉声说道:“朝中都说平辽非你袁崇焕不可,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袁崇焕一见崇祯皇帝询问,看着崇祯皇帝询问的眼神,开口说道:“恢复辽地的计策,不外乎臣往年所提出的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防守是正规的策略,攻战是变通的策略,和议是辅助策略的说法。”

    “朕有一个疑问,爱卿绝的多少军队能够守住辽土,又多少人能够收复辽土?”崇祯皇帝看着袁崇焕,问出了一个自己早已想过的问题。

    你一个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那是绝对不行的,没有一个详细的计划,单单是一句话,不可能让你忽悠了。崇祯皇帝看着袁崇焕,自己可不是历史上的崇祯皇帝,让你一顿忽悠,将大明朝整个代到沟里去了。

    在崇祯皇帝看来,无论是孙承宗还是袁崇焕,制定的辽东策略就是错误的。

    如果说天启年间,孙承宗制定的辽东策略,或许还有其可行性,那么崇祯年间在用这样的策略,那就从战略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孙承宗的失败,或许有魏忠贤和孙承宗争权夺利的原因,朝中掣肘不断,可是难道就没有策略本身的问题?

    听了崇祯皇帝的问题,袁崇焕有些迟疑,多少军队能够收复辽土?这个问题该怎么说?

    “皇上,辽人收复家园心切,如果利用好这种心理,加以整治训练边军,收复辽土绝对不是问题。如果让臣镇守辽东,训练辽人士卒,臣有信心在五年内平定辽东之患!”袁崇焕可不想回答军队多少问题,不然崇祯皇帝给了自己军队,难不成自己真的能收回辽土?

    袁崇焕话的意思,崇祯皇帝也听出来了,无外乎朝廷的军队不行,依靠这样的军队是无法收复辽土的。

    提出了问题,袁崇焕也给出了答案,怎么才能收复辽土呢?那就是让自己练兵,以辽土辽人为根基,练一支强军,那样才能收复辽土,有希望收复辽土。甚至袁崇焕直接给出了承诺,自己五年的时间就能收复辽土。

    崇祯皇帝看着袁崇焕,心中不断的思考着,袁崇焕果然和历史上的想法一样,甚至说法都大同小异。

    “爱卿,接着说一说,朕很有兴趣!”崇祯皇帝对袁崇焕的策略已经没什么想法了,历史上崇祯皇帝就是用了袁崇焕的策略。虽然后来杀了袁崇焕,但是这种策略却依旧得到了执行,执行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吴三桂。

    虽然守住了山海关,没能让后金进入中原,可是皇太极兵围北京城的次数少了?劫掠少了?没有,一点也没有。

    崇祯皇帝明白,不是从山海关进来的,那和袁崇焕还有什么关系?从陕西进来的,那就增加陕西的防卫好了,话其实不是这样说的。

    大明帝国到了崇祯之时,已经是风雨飘摇,最严重的问题不是辽东的边患,也不是各地频发的农民起义。而是刚刚到来的小冰川期,也就是全球性的气温下降,地质灾害频发。在这个年代,一旦有了大的灾害,统治基础必然不稳定。

    加上统治阶层横征暴敛,国家赋税入不敷出,整个大明朝的经济已经到了最后关头,随时都有可能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大明朝这匹骆驼。

    “皇上,治国无外乎用人,朝中大臣与边臣不同,不能实时向皇上面陈,只能通过奏折。皇上对于边臣,只应当谈论成败的大局,不必摘取一言一行的细小过失。事情的责任既然重大,招致怨恨实在多。各种有利於边疆的事情,都是不利於自身的。况且谋取敌人急,敌人亦从而离间,因此作边疆的大臣很难。”袁崇焕语气十分的轻缓,态度却异常的恳切:“只要上下一心,臣相信收复辽土,定然是手到擒来。”

    静静的看着袁崇焕,崇祯皇帝沉吟了半晌,缓缓的说道:“暂时先如此,朕要好好想一想,爱卿一路舟车劳顿,现在京城休息几日。”

    “臣告退!”袁崇焕站起身子,恭敬的行了一礼,躬着身子退出了大殿。

    见袁崇焕走出去,崇祯皇帝喃喃自语道:“朕不想让辽东成为压垮大明的最后一根稻草,不然朕还是要自挂到那棵歪脖子树上去。”

    钱!打仗打的是什么?当然是打钱,这一点一点悬念都没有。为了支撑辽东的军费开支,崇祯皇帝加征了三饷,停了江南织造,自己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甚至连驿站都裁撤掉了,让李自成这个驿站员工失业了,不得不得踏上了造反的道路。

    先是辽饷,每年加征五百多万两,全都用到了平辽的军费,这笔钱从万历年间就开始加征,崇祯皇帝在崇祯四年又一次将田课从九厘提高到了一分二厘。每年辽东耗费的钱粮不计其数,可是结果呢?还是没能平定一个辽东。

    天灾加上**,各地叛乱频繁,朝廷有增加了一个剿饷,为了剿灭各地起义而设立的税收。

    因为皇太极从陕西突入,甚至达到了北京城下,又开征练饷,用来发放九边军卒的饷银。打造一支九边的精锐士卒,可是还是不够,最后陕西军队闹饷严重,暴动起义淹没了整个大明朝。

    辽饷、剿饷、练饷,合成明末三饷,成为压垮大明朝这匹骆驼的最后一棵稻草。

    朝廷入不敷出,无力拿出钱粮养军队,更没有办法拿出钱粮赈灾。崇祯皇帝到最后,不得不祈求臣子捐银子,结果自然不用说,谁会把自己银子拿出来?要是那个时候拿出几十万两,还不被认定为一个大贪官?

    宁可银子放坏了,被李自成抢去了,大臣们都不会把银子拿出来给崇祯皇帝用。

    现在自己刚刚登基,难道还要和万历天启朝一样,将钱全都弄到辽东那个无底大坑里面去?有魏忠贤的在的时候,无所不用其极的弄钱,自己不能学魏忠贤吧?那样也不过是指标不治本,拖延时间而已。

    “辽东之地,收回来有什么用?”崇祯皇帝嘀咕了一句,现在沈阳、辽阳这些地方都丢了。

    小冰川一来,辽西之地肯定一片荒凉,锦州、宁远守之何意?辽东的百姓在沈阳宁远之战之时,大部分已经撤进了山海关,即便收回了一片荒凉辽东之地,对现在的大明来说,有什么用?

    能给朝廷增加赋税?崇祯皇帝嘲讽的摇了摇头:“先把地方给鞑子拿着吧!”

    转头看了一眼周围,崇祯皇帝居然没有发现王承恩的身影,忍不住喊道:“王承恩,死哪里去了?快给朕滚进来!”

    没想到本来一叫就到王承恩没有出现,而是出现了一个中年太监,恭敬的给皇上行了一礼:“启禀皇上,王公公说皇上交代了差事个给他,让奴婢在这里伺候,不知道皇上有什么吩咐?”

    回头看了一眼,崇祯皇帝发现来的人居然是高起潜,心中不由的一动。

    高起潜也是崇祯皇帝在信王府的太监,并不是魏忠贤的同党,深的崇祯皇帝的信赖。不过一个太监,又不是魏忠贤,崇祯皇帝怎么可能记得住?记住王承恩还是因为王承恩跟着崇祯皇帝一起上吊了。

    可是崇祯皇帝偏偏就记住了这个高起潜,这也与一个人有关,或者说一个被高起潜害死的人。

    这个人就是卢象升,大名鼎鼎的卢象升,在明朝末年,卢象升的名字绝对是大名鼎鼎。但凡是知道明末历史的人,没有一个人会不认识卢象升,看到高起潜,崇祯皇帝想起了卢象升,也突然意识到了一件事情。

    “看来应该把自己记得住的名臣大将全都罗列出来,然后看看放在什么位置上合适!”崇祯皇帝摸着下巴,一脸得意的笑容。

    “朕就不信,集中了这么多能人,在加上朕这个从后世来的未来人。大明在这个时代,还不能制霸全球?那自己也太对不起穿越者这三个字了!”看了一眼高起潜,崇祯皇帝打定了主意,这个家伙以后就留在皇宫里面吧!

    走了几步,崇祯皇帝沉声吩咐道:“让内阁拟旨,让南京吏部尚书王在晋,马上进京。另外传旨给光禄大夫孙承宗,让他也马上进京。”

    孙承宗也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可以说现在辽东的策略就是出自他的手。在崇祯皇帝看来,袁崇焕不靠谱,还是听听孙承宗的意见吧!身为天启皇帝的老师,即便是辞官回乡,孙承宗也是光禄大夫的散阶。

    粉嫩的新人,满地打滚求收藏,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