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贾志刚说春秋在线阅读 - 第139节

第139节

    一年,宋国虽然闹灾荒,但老百姓都没有挨饿,而且,整个官场的形象焕然一新,因为好事是大家一起做的,至少老百姓是这样认为的。【】

    和平来临

    世界和平大会开得非常成功,但是,也埋下了两个伏笔。

    有两个重要国家没有来参加,一个是秦国,一个是吴国。

    按照双方的约定,各自的盟国各自通知。楚国故意没有通知秦国,原因很简单,他们很乐于看到秦国继续sao扰晋国。晋国也没有通知吴国,同样的理由,他们也乐于看到吴国继续sao扰楚国。

    所以,大国是不能相信的,他们总有很多小算盘。

    不管怎么样,世界和平大会的成功程度还是出乎晋国和楚国的意料的。大会结束之后不久,晋楚两国就分别派遣了智盈和蒍罢到对方国家出访,监督盟约执行情况。

    第二年夏天,盟约开始执行了,也就是说,朝拜之旅开始了。

    齐景公、陈哀公、蔡景公、北燕伯、杞伯等国家元首前往晋国朝拜。

    与此同时,郑国派游吉前往楚国朝拜。刚进入楚国境内,楚王就派人来让他回去。

    “你回去吧,好像你的规格不够,我们将派人去晋国问一问,到底该国君前来还是派个大夫来做做样子就行了。”楚国人也没给面子,直接赶回来了。说起来,这不怪楚国人,我这边都派盟国国君去晋国了,凭什么你的盟国派个大夫来就行

    “哎,这就是你们的不对了,和平大会上你们说得好啊,说凡事要考虑小国的利益,利于小国的和谐稳定。如今我们国家闹灾荒,国君不方便出来,这才派我出来,怎么就不行了呢”游吉也挺能说,而且郑国确实闹灾荒了。

    “别说这些,不好意思,我们也是奉命行事,别让我们为难好不好”

    说来说去,游吉还是被赶回来了。

    原本,中原国家都跟郑国打的一个算盘,都打算派个卿去敷衍楚国人。如今游吉被赶回来了,大家知道要忽悠楚国人是没戏了。

    没办法,秋收一过,中原诸侯们纷纷上路,前往楚国朝拜去了。当然,齐国除外。

    郑简公第一个到,朝拜完之后匆匆回国了。鲁襄公和宋平公出发较晚,在路上听到了楚康王去世的消息,于是宋平公和向戌掉头回国,而鲁襄公还是坚持去了楚国。

    楚康王在位十五年,楚康王薨的前后脚,楚国令尹屈建也卒了。

    天下诸侯都派了特使参加楚康王的葬礼,而赵武派了家臣参加了屈建的葬礼,表达朋友一场的情谊。

    第一五八章孟姜女的传说

    世界和平了,这一次是真的和平了。

    连续两年没有战争了,而且也没有战争的迹象。

    不仅和平了,世界人民还很友爱,互相帮助了。

    晋平公给天下诸侯发了一道通知,大抵说杞国人民需要帮助,希望大家出钱出力出人去帮他们修建都城。

    没办法,除了楚国之外,其他国家都遵照执行,离杞国最近的鲁国、齐国和宋国出力最多。

    为什么晋国对杞国这么关怀说起来,就要说到儿子好还是女儿好了。

    当初晋悼公登基不久,杞国国君杞桓公到鲁国访问,跟鲁成公谈起晋悼公。鲁成公对晋悼公赞不绝口,说是小孩人品好、能力好、帅气十足、有气魄,等等等等,把晋悼公捧上了天,而且语气表情都很真诚。杞桓公一听,当时就有想法了。什么想法

    杞桓公有个女儿,恰好十三四岁,生得聪明伶俐,貌美如花,人见人爱,杞桓公决定,趁别人没动手之前,赶快把宝贝女儿嫁给晋悼公,有了这个金龟婿,杞国还怕谁

    于是,杞桓公立即派人到晋国向晋悼公提出通婚的请求。晋悼公还是个小孩,听杞桓公的人把个女儿吹得天花乱坠,当时就同意了。

    就这样,杞桓公的女儿成了晋悼公的夫人,晋悼公对夫人也是百般宠爱,后来,就生了晋平公。

    如今天下太平,晋悼公夫人就对晋平公说:“儿啊,反正也不打仗了,大家闲着也是闲着,你舅舅家的城墙都垮了,让大伙去给帮忙修修吧。”

    就这样,晋平公下令天下诸侯给杞国修城墙去。

    儿子好还是女儿好儿媳妇好还是女婿好

    杞人:天生忧愁

    城修好了,鲁国的功劳最大,于是,晋平公派司马女齐前往鲁国表示感谢。同时,还转达一项命令:把过去侵占杞国的田地还给杞国。

    女齐来到了鲁国,首先表达晋平公和太后对鲁国的感谢,鲁襄公还哼哼唧唧假装客气了一番。但是随后,正题来了。

    “主公,不好意思,我家主公请你们把当年侵占杞国的田地还给他们。”女齐吭吭哧哧说了出来,他自己都不好意思说。

    “什么”鲁襄公当时差点把眼珠子瞪出来,好嘛,不错,世界和平了,我们帮杞国修城,出钱出人出力也就算了,现在还要把田地还给他们,合着世界和平给我们带来的就是这个啊。

    女齐叹了一口气,算是表达自己的同情。

    “太过分了吧晋国是盟主啊,不关心王室的兴衰,不关心同姓的兄弟国家,却要兄弟国家牺牲利益去帮助异姓小国,今后还怎么当盟主啊谁还愿意跟你们混啊”鲁襄公再也忍不住了,一通抱怨出来。

    女齐对鲁襄公的说法深有同感,他也觉得晋平公这样的做法太没道理。

    “主公,算了,其实我们大家感同身受,我们也知道各个国家都有意见。可是我们也没办法,太后一定要这样,大家不敢违抗啊。”女齐帮着鲁襄公说。

    尽管很愤怒,鲁国人最终还是决定“擦掉一切陪你睡”,还感慨呢:“咱们是假睡,人家是真睡。”

    鲁国把侵占杞国的田地还给了杞国,不过,只还了一半,另一半是“历史遗留问题”。

    女齐睁只眼闭只眼,稀里糊涂地在协议执行书上签了名,回晋国去了。

    女齐前脚回到晋国,后脚杞国的使者就到了,说是鲁国只还了一半,另一半说是什么“历史遗留问题”,还说什么“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之类,总之,不肯还。

    晋悼公夫人一听,很生气,当时就对儿子说了:“女齐这人不行,办个事也办不好,鲁国的田地只还了一半他就回来了。要是你爹活着的话,一定不高兴。”

    晋平公也不是傻瓜,他也觉得这么做很过分,所以哼哼唧唧没说什么,私下里,让人把老娘的话转告给了女齐,意思是说这事我帮你扛着了。

    女齐听了晋悼公夫人说的话,本来就一肚子火,当时也不客气,对着晋平公的使者就发了一通牢sao:“你回去告诉主公,虞虢焦滑霍杨韩魏这些国家都是咱们同姓的兄弟国家,依靠兼并这些国家,晋国才渐渐强大起来。如果不是侵略小国,又到哪里去取得土地呢从晋武公、晋献公以来,历代先君兼并小国的土地很多,后来还给谁了杞国是夏朝的后代,亲近东夷,鲁国是周公的后代,我们最亲近的兄弟国家。如果把杞国送给鲁国倒还可以,怎么能要求鲁国把田地全部还给杞国呢鲁国对待晋国,一向是贡品源源不断,珍贵的玩物时有奉献,卿大夫也时常来朝见。如今,为什么要削弱鲁国来增强杞国呢如果先君知道这件事情,他大概会让太后自己去办理这个事情,哪里会用我这个无用之人呢”

    晋平公可不敢把这话转告给老娘,睁只眼闭只眼,这事也就算过去了。

    说起来,杞国也不容易。我们来看看杞国的历史。

    周武王灭了商朝之后,照例,要寻找历代圣贤的后人加以分封。于是,舜的后人封在陈国,商朝的后人封在宋国,夏朝的后人找了半天,找到了东楼公,就封在了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杞县。说起来,杞国是大禹的后代。

    杞国从一开始就是小国,经常受欺负,因此经常搬家,就人们所知道的,就搬到过今天的山东省新泰,后又迁至昌乐,再迁到安丘一带。最后,靠跟鲁国通亲,算是安顿下来。不过,鲁国不高兴的时候也常常找他们的麻烦,抢他们的土地。而鲁国欺负杞国的理由很搞笑,通常是四个字:讨不敬也。杞国怎么会不敬鲁国因为杞国是夏礼,比较简单,而鲁国是周礼,很烦琐,杞国稍不留意,就会“不敬”。

    正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弱小就要受欺负,这就是真理。

    说起来,杞国也就这些年跟晋国攀上亲戚之后稍稍扬眉吐气了一些。最终,杞国在战国初年被楚国所灭,这是后话。

    史记中有“陈杞世家”,记陈国和杞国,称“杞小微,其事不足称述”。

    杞国在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件事情就是杞人忧天了。列子中记载,一个杞国人整天发愁,担心天塌地崩,于是有人来劝他,告诉他天不过是空气,不会塌;地呢,都是实在的东西,没地方可崩,所以放心活着吧。列子就评价说:担心天塌地崩的没道理,说天不塌地不会崩的也没理由,因为谁也不知道。既然谁也不知道,cao这闲心干什么

    杞人忧天,就是这么来的。

    为什么这个故事安在了杞国人的头上因为杞国人总是被欺负,早上起来不知道晚上会搬去那里,所以整天担忧,终于世界和平了,城墙也有人帮自己修了,田地也还给自己了,没别的好担忧的,于是就担忧天会掉下来。

    类似杞国,小国的生存都很艰难,我们再来看看另外几个有代表性的小国怎样在夹缝中苦苦求存。

    许国:搬家公司

    许国出于姜姓,是上古四岳伯夷之后。周初,被封在今日河南许昌一带。许姓就是许国的后人,得姓始祖就是许国开国国君许文叔。

    许国人民在整个西周的生活是很幸福的。可是到了东周,万恶的郑国从陕西搬到了河南,开始激烈扩张,许国就成为他们眼中的一块肥rou。

    许国郑国之间有一块地叫许田,是鲁国的飞地当初为了方便去周朝朝拜,中间一块休息的地方。为了拿下许国,郑庄公想了个好办法。他派人去鲁国对鲁隐公说:“天子东迁之后,我们前去朝觐,路途遥远,多有不便;而你们去泰山祭祀的时候,沐浴歇息也缺少落脚的地方。不如用我们的汤沐之邑祊田今山东费城东南和你们的朝宿之邑许田交换,这样大家都方便一些。”

    之后,两国就真的交换了土地,不过由于许田较大,郑国又多添了一些玉璧并且承诺,今后郑国不去祭泰山了,而是到鲁国祭周公。这一段,史称“郑伯以璧假许田”。这件事在当时引发极大争议,因为这属于“违法转让国有土地”。按周朝规定,所有土地都是周王的,包括诸侯在内,任何人不得私自交易。

    随后,郑国联合齐国和鲁国占领了许国见第一部

    第十七章,并夺取了许国一半的土地。

    后来,许国投靠齐桓公时代的齐国,又过了一段安稳日子。再往后,日子就很艰难了。

    由于站队的问题,楚国两次讨伐许国,许国国君搞了两次“rou袒”才算过关。不过楚国并不是许国的头号苦主,郑国才是。

    郑国几乎以一种变态的方式欺负许国,动不动就揍许国一顿。一段时间里,郑国和许国都跟着楚国混,可是郑国还是欺负许国,许国就找楚国主持公道。鲁成公五年前586年,郑悼公和许灵公在楚共王面前进行了辩论,结果郑悼公辩论失败,被命令把侵占许国的土地还给许国。郑悼公非常气愤,干脆转而投靠晋国去了,对许国更加仇恨,sao扰也变本加厉。事见第三部

    第一一六章

    许国实在受不了了,于是请求楚国帮他们搬家。鲁成公十五年前576年,楚国的公子申帮助许国搬到了楚国的叶今河南叶县,原先许国的地盘就被郑国人占领了。

    叶不是个什么好地方,是楚国的北部边境,属于穷乡僻壤。更糟糕的是,还跟郑国是邻居。

    可是就算这样,郑国人还是不放过许国,依然上门欺负。许国动了很多脑子,甚至曾经想要搬到晋国去躲避郑国人。事见

    第一四六章

    到鲁昭公九年前533年,许国人民终于迎来了值得庆贺的一天,楚国的公子弃疾即后来的楚平王把许国迁到了楚国内地的国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他们总算是再也不用跟万恶的郑国人当邻居了。

    可是好日子没过几年,到鲁昭公十三年前529年,楚平王又把许国给迁回了叶。又过了五年前524年,楚国担心郑国和晋国联合攻击许国,把叶抢占,索性再次给许国搬家到容城今河南鲁山东南。

    搬来搬去,最终许国还是没有能够逃过郑国人的魔爪。

    鲁定公六年前504年,郑国趁楚国被吴国击败的机会,出兵灭了许国。

    基本上,经常搬家,许国人堪称春秋时期的吉普赛人。

    许国给历史留下的记忆不多,只有一个教训。

    许国搬到容城的那一年,许悼公患了疟疾,太子公子止从江湖医生那里弄来一服药给父亲吃,结果把老爹吃死了。太子止吓得半死,跑到了晋国。史书就记载:“公子止弑其君。”这事情就说不清楚了,公子止很可能是好心办坏事了。

    所以左传写道:“尽心力以事君,舍药物可也。”什么意思即便你很爱一个人,也要懂得分寸,犯忌讳的事情不要去做,否则你说不清楚。

    邾国

    邾国,又称邾娄,连读后就读为“邹”了。邾国本姓曹,是黄帝后裔曹安的后代。曹姓主要起源于这里,而朱姓就源于邾国。

    邾国在鲁国以南,位于今天山东邹城一带。小于鲁国,但是大于更南面的滕国、薛国、鄅国等小国。所以,尽管总是被鲁国欺负,有时候也敢跟鲁国对着干,曾经有一次战胜了鲁军,几乎活捉鲁僖公,把鲁僖公的头盔挂在城楼上炫耀。

    为了求得大国保护,邾国一向就投靠联合国。晋国称霸以后,跟着晋国混,跟鲁国则是时好时坏。一段时间,邾国跟齐国勾搭在一起,南北夹击鲁国。

    对于邾国来说,对抗鲁国并不明智,因为鲁国有晋国撑腰,邾国永远不是鲁国的对手。

    在鲁国不断的重压之下,邾国除了偶尔在晋老大那里告个状之外,也只能忍辱求存。后来,邾国人民干脆破罐子破摔,国家越来越差,地盘越来越小。邾国的公子大夫们也喜欢逃到鲁国去,而且通常都是带着封地逃过去,这最要命。

    终于到了战国初期,楚国出兵结束了他们悲惨的一生。

    邾国给历史留下了一个模范人物,就是邾文公。鲁文公十三年前614年,鉴于鲁国不断地征伐侵扰,邾文公准备把国都从平原地区迁到地处山区的绎今山东邹城东南,占卜的结果是“利于民而不利于君”。对此邾文公说:“苟利于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意思说,如果迁都有利于民众,那么也就有利于我。上天生育了民众然后为他们树立了统治者国君,国君的建立归根结底是为民众的利益着想。民众得利,实际上就是我得利。

    邾文公毅然决定迁都,从而成为千古美谈。

    莒国

    莒国为己姓,莒国疆域最大时大致据有今山东的安丘、诸城、胶州、沂水、莒县、莒南、日照等县市,是今山东境内仅次于齐、鲁的中等国家。

    莒国算是个海洋国家,东面临海,北面是齐国,西面是鲁国。这个国家比较独特,对于周文化比较抗拒。由于与鲁国之间交通不便,因此莒国主要的威胁来自齐国。齐国对莒国就像鲁国对邾国以及郑国对许国一样,不停侵扰。事实上,早在春秋以前,莒国就曾经迁都以躲避齐国的侵略。

    莒国和齐国、鲁国都有婚姻关系,但是这不能改变被以上两个国家欺负的命运。莒国的策略就是投靠强国,齐桓公的时候投靠齐国,晋国称霸之后又投靠晋国,却因此招来齐国的不间断打击。

    基本上,莒国人有一定的实力,与齐国的战争偶尔能够取得胜利,而与鲁国之间似乎不分上下。总体上,莒国人的战斗力不错。

    被大国欺负的同时,莒国也欺负周边的小国。他们夺取了杞国的牟娄,吞并了向国、鄫国。

    莒国有一个问题跟邾国一样糟糕,那就是他们的公子大夫们喜欢逃亡到齐国和鲁国,而且也是带着封地逃过去。就因为这个,莒国的地盘逐年缩小。

    到战国初年,莒国被楚国所灭。不过不久,被齐国夺得。

    墨子非攻中记载:“东方有莒之国,其为国甚小,间于大国之间,不敬事于大国,亦弗之从而爱利,是以东者越人夹削其壤土,西者齐人兼而有之。”

    莒国历史上留给人们的故事不多,这大概与他们始终没有融入周文化有关。不过,他们还是和齐国人联合贡献了一个家喻户晓的传说: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哭长城不是秦朝的事情吗据考证,其来源于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

    齐灵公攻打晋国之后,回头顺道攻打了莒国,结果大将杞梁战死事见

    第一五一章。两国随后讲和,齐军返回国都临淄。在城郊,齐灵公遇上了杞梁的妻子,于是向她报告了杞梁战死的噩耗,同时表示吊唁。杞梁的老婆不干了,她说:“如果我家老公有罪,也就不用您吊唁了;如果是为国捐躯的烈士,那就该到我家里吊唁,在这荒郊野外的,吊什么唁我不接受。”

    齐灵公大感惭愧,第二天登门吊唁了。

    这段故事,随后几经演变。且看这个演变过程。

    到了战国时期,檀弓一书引曾子的话中对这段故事作了修改:“其妻迎灵柩于路而哭之哀。”

    从这里开始,哭了。

    孟子告子下中,淳于髡的话又作修改:“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

    从这里开始,不仅哭了,而且善哭,而且成了国俗。

    西汉时,刘向在烈女传中写道:“杞梁之妻无子,内外无五属之亲,即无所归,乃枕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内诚感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而城为之崩。”

    到这里,重大进展,哭倒了城墙。

    东汉时,有杞梁妻叹琴曲,并称曲系杞梁妻自做。

    到这里,不仅哭,还有歌了。

    西晋时,崔豹古今注中进一步写道:“杞梁妻抗声长哭,杞都城感之而颓,遂投水而死。”

    现在,哭倒了杞国都城,然后投河自尽。莒国人杀了她老公,结果她把杞国的城墙哭倒了,杞国人到哪讲理去估计就是这次被哭倒了城墙,晋平公才派诸侯们帮他们修城墙吧。

    到了唐朝,诗僧贯休作诗杞梁妻:

    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

    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

    上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