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2章 战将起
也不知说了多久,许攸的长篇大论终于结束了,司马俱长舒了一口气,将萦绕心头的沉重感甩在了一边。 他深切的体会到,为什么草根永远也干不过世家了,世家底蕴太深了。千百年来,他们积累了无数可以用于阴谋暗算的手段,对敌我分明的敌人,就已经有这许多套路了;还有对盟友的,对关系尚未分明的同僚上下级的,甚至没打过交道的陌生人的。很多东西,司马俱即使已经听懂了,他也做不到。 “子远先生为何不能再留些时日?您不想亲眼看着某攻破奉高城,杀掉李翊吗?”他由衷的挽留道。 这这一瞬间,他甚至打起了主意,想找机会将许攸招揽在麾下。 有名士参赞和没有,真的是天差地别啊。 许攸听出了司马俱的挽留之意,却全然不予理会,而是语重心长的提醒道:“所以刚才攸提醒将军,千万不要急于求胜。李翊若分兵,你就分兵围之,然后抄掠四野,李翊不分兵,你就以主力围之,切不可急于求成!” 司马俱点头道:“某知道了,可是……” 许攸说道:“眼下,主公入主冀州在即,正在用人之际,攸实在不好多做耽搁,将军这边应该是一场持久战,只要将军不出错,一场大胜就是必然。” 袁绍马上就进入邺城了,许攸没法不着急,就算驱使黄巾打败了李翊,这功劳也不能拿到明面上说。 这是阴谋,四世三公的袁家,岂有搞这种鬼蜮伎俩的道理?所以,他的功劳只有袁绍自己知道,而袁绍这个人又不是那种很念旧情的类型,如果不趁热打铁的出现在对方面前,冀州的权柄就没自己的份儿了。 对许攸来说,这件事比打败李翊还重要,事关前途啊! 至于泰山这边,兵力相差这么悬殊,只要司马俱不犯大错,就不可能会输,自己又不懂兵法韬略,能做的都做了,还在这里耗着干嘛? 万一……李翊真的创造奇迹的话,那自己就更不能待在这里了。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古人说的话,总是很有道理的。 ……………… “很经典的进军路线啊。”站在泰山郡地图前,李翊出了一声感叹。 郭嘉在旁边撇了撇嘴,不以为然的说道:“主公,您不会用这个来说明,我军此战必胜吧?” “那倒不是,就是觉得很有趣罢了。”李翊笑了笑,自己现在的心情,确实没人能体会得了。 临淄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齐国的都城,泰山郡西边紧挨着的就是鲁国故地。齐鲁之间,除了山地丘陵之外,有一块狭长的平原,也就是泰山郡中心,汶河流域的这块平原。 这里不但有令两国垂涎的肥沃土地,而且由于地势平坦,也是兵家必由之地。 历史上,齐鲁两国在此地生过多次战争,其中最有名的一场,就是左传中曾浓墨重彩的渲染过,流传千年的经典之战——长勺之战。 这场战役的规模并不大,也算不上多激烈,却因为曹刿的经典理论,而被史家所赞叹,故而流传深远。连李翊这个对历史不怎么在行的人,都知之甚详,因为这篇文章是李翊前世所处的那个时代,高中的必修课文。 李翊选定的决战地点,都与历史上那场经典之战颇为相似,都是在汶水河畔,泰山脚下。 当然,更有趣的是,他在这一战中应用的理念,跟当年曹刿的论断,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诸多巧合碰在一起,李翊又怎能不感叹呢? 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感叹历史,融入历史,改变历史! 在自己这个位面,史家将会如何记载这场大战呢?自己要不要也表一番高深的言论呢? 李翊有些出神。 “有趣?确实很有趣,夫战,勇气也……”刘伯温伸出胖胖的手指,在地图上指点着说道,“黄巾挟大胜之势而来,是为一鼓作气……但是经过长途跋涉,路上再被主公您动点手脚,算是再而衰了,然后……” 他手指向西一退再一退,最后一摊手道:“您弃守嬴县,黄巾大军长驱直抵奉高城下,气势却远未到衰竭的时候,主公,您不会告诉我们,您还没想好对策吧?” “当然不会,对策早就想好了,只是具体怎么施行,还得看具体情况。”李翊回过神,笑道。 刘伯温等人对李翊抵达泰山以来的行动了若指掌。 他依然是雷打不动的每天锻炼自身实力,每天跟宇文成都和陆文龙对练一下武艺。 此外,他还花了不少时间考察山川地势,从莱芜到奉高,他都脚踏实地的走过一遍,因此才有了眼前这幅高精度的地图。 然后他抽了一点时间接见各方使者,跟自己商讨战略对策,分析情报。 但是真正的针对这次战争的准备,他却没有做多少。 现在前线传来消息,司马俱凭借人数上的绝对优势,使出了大手笔,率领百万大军攻打泰山郡。主公的亲卫铁骑再勇猛,但是以三千对上百万敌军,也只能望洋兴叹了,就算敌人站着不动让他们砍,他们又能砍死几个? 至于公孙瓒和丁原的军队,抛开数量差距不谈,他们的训练情况也不得而知,他们能发挥出多少战力还是两说呢。 到了这个时候,主公虽然说已经有了对策,但对策是什么,却依然没有说出来,这让刘伯温陷入了茫然。 难道他指望的是派到北海的那三千骑兵? 对付百余万黄巾大军,竞然是太史慈的三千骑兵? 要是真能混到黄巾军的中军附近,以太史慈、黄忠和魏延三人的实力,司马俱等黄巾军首领确实要糟糕。可事情哪有那么简单?真以为有百万大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猛人啊? 可除了突袭中军,三千人在超过百万人的大军中,就像是大海中的沙砾一样渺小,再厉害也翻不出多大浪花啊? 刘伯温甚至在担心,如果对方全力猛攻,自己这边到底能不能守住奉高城。 徐庶年纪小,没那么多忌讳,直接对李翊说道:“主公,都到了这个时候,你还跟我们卖什么关子啊,给我们解解惑吧。” “其实很简单,我们的援军已经到了北海了。”李翊笑道。
徐茂公等人面面相觑,徐庶问道:“我们的援军到了北海?这怎么可能?难道他们是从天上飞过来的?” “他们不是从天上飞过来的,但是却是从海上过来的。”李翊笑道。 徐庶更加不解了,问道:“从海上过来?这怎么可能?” 倒是对北疆的情况比较了解的徐茂公和刘伯温想到了什么,徐茂公问道:“主公,难道是德谋和义公……” 李翊点头道:“不错,我精心准备了五年,海军也该动一动了。” 郭嘉问道:“主公,通过海军运送援军到敌人后方,这的确是妙计。可是,我们面对的是百余万海军大军,海军运送的援军恐怕是杯水车薪吧?” “杯水车薪?奉孝你认为五万大军也是杯水车薪吗?”李翊好笑的看着郭嘉。 “什么?五万大军?!”几个谋士都傻眼了。 李翊笑道:“以如今海军的运输能力,如果不是在幽州和辽东没有足够的军队,还要运输补给辎重,不要说五万大军,就是十万大军也不成问题。” 看了看徐茂公几人一眼,说道:“茂公、伯温,还要奉孝,你们还是太小看海军的作用了。如果这些年里,你们多关注一下海军的情况,就不会对现在的结果感到意外了。” 如今的北疆海军所装备的军舰,一共分为五个档次,最顶尖的自然是巨无霸“燕京号”战列舰了,排水量高达5500吨。比“燕京号”低一个档次的是排水量2000吨左右的一级战舰,这种重量级的战舰,北疆在过去的几年内一共制造了四艘,分别配备在两支舰队里面,每支舰队两艘。再往下的就是排水量1000吨左右的二级战舰,这种战舰北疆的造船厂这些年一共制造了二十艘,同样是均匀的分配给两支舰队。后面还有排水量500吨量级的三级战舰,这种战舰的数量就更多了,足足制造了四十艘。还有排水量更低的战舰,那就是排水量100吨的四级战舰,北疆总共制造了高达100艘。 当然,数量最多的还是普通的运输船只,这些运输船只的排水量普遍在100吨到500吨之间,但是因为它们是单纯的运输船,运输人员和物资的能力,并不比一级战舰差。这种运输船只的总数量高达200艘。 也就是说,两支舰队的总船只数量超过了三百五十艘,排水量超过十万吨,一次的运输能力足足有八万吨。 如此庞大的海上投递能力,就算是在一千多年后的宋朝或者是明朝,也是难以想象的。制造出这么多的船只,花费了难以想象的人力和物力。也就是李翊这些年一直在打胜仗,掠夺了难以想象的财富,以及人力资源,否则根本不可能组建起这么大规模的船队。 也正是李翊在海军方面的投入太大,才让北疆内部一些人对此很是不满,没少说怪话。好在李翊的威望足够强,这才压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