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逆水行周在线阅读 - 第三百八十八章 鱼我所欲也

第三百八十八章 鱼我所欲也

    中午,散朝后加班处理政务的宇文温回宫,刚好赶上午饭时间,今日午饭很简单,三荤一素外带一汤,荤菜全是海产,也就是“鲍鱼”。

    鲍鱼,在这个时代指的是咸鱼,也就是腌制的鱼,而后世所称“鲍鱼”,此时名为“鳆鱼”。

    鳆鱼当然不便宜,而鲍鱼,曾经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吃得起的。

    宇文温饶有趣味的看着三碟鲍鱼,迟迟不动筷,一旁作陪的陈媗第一反应以为他不喜欢,第二反应以为他要做“咸鱼赋”,正要备下纸笔,却被宇文温拉着。

    “你说说,这鲍鱼好吃么?”

    陈媗点点头:“好吃呀,用盐渍的鱼,味道不错,虽然长安远离大海,但多亏了盐渍法,大家才能吃到海鱼。”

    说完,见着宇文温依旧打量着鲍鱼,赶紧说:“二郎,赶紧用膳吧,一会菜都凉了。”

    “啊,知道,知道....”

    宇文温前段时间为了编故事辟谣,用脑过度,所以思维发散得厉害,看着眼前三碟鲍鱼,思绪自然就飞到别的地方去了。

    三碟鲍鱼,其一是腌制海鱼,其二是腌制带鱼,其三是腌制鱿鱼,按着陈媗所说,都产自青徐沿海渔场,如今是长安市面上很常见的海产品,不是专门供应给皇宫的“特供鲍鱼”。

    看着这三碟鲍鱼,宇文温浮想联翩,想起国计民生。

    也许旁人会觉得奇怪:吃个饭都能联系到国计民生,会不会太那什么了?

    宇文温觉得不会,因为小小一条鲍鱼,确实能体现时代的变化,以及作为明德年间百姓生活变化的一个缩影。

    从青徐沿海地区到长安,距离超过两千里,按着以前的运输成本,即便青徐沿海出产的鲍鱼再便宜,运到长安后售价都会暴涨。

    光是运输成本,就比鲍鱼的原价高许多倍,所以即便在沿海地区很常见的鲍鱼,也不是内陆寻常人家消费得起的。

    寻常百姓不仅消费不起沿海地区运来的鲍鱼,就连本地出产的河鱼也消费不起。

    原因很简单,烹饪河鱼的成本高,吃起来不划算。

    以鱼做菜,要用油,用佐料,还得放盐,这对于斗升小民而言,都是不菲的生活成本,而且烹饪过程要用更多的柴禾来烧火,如此做出来的鱼才能入口。

    所以,对于寻常百姓而言,即便家乡就有河鱼,吃起来却耗钱,为了节省开支,宁愿煮野菜羹果腹。

    在家门口就能捞上来的河鱼都吃不起,哪里还吃得起外地运来的高价鲍鱼

    但现在不同了,随着通济渠的通航,外带火轮船航运的出现,沿海的海产品运往关中,运输成本大幅降低,而且供货量充足。

    所以在长安市场,鲍鱼、昆布等海产品的价格便宜。

    加上黄河中游火轮船航运的普及,甚至连河套地区的各大城池都有鲍鱼、昆布销售。

    这样的变化,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自明德元年以来朝廷大兴土木,切实方便了各地物资的流通。

    虽然许多平民依旧一个月都吃不上几口rou,但至少rou食和盐的来源丰富了:鲍鱼即是rou食,也是盐的来源。

    不买或者少买盐,多买几条鲍鱼,一家人吃起一日两餐,也能有rou、有咸味。

    这不是宇文温自吹自擂,他手头上有统计数字支撑这一事实,譬如:在关中各水陆转运码头扛包搞装卸的苦力们,东主包吃住的饮食里,鲍鱼是常见荤菜。

    不是说东主多有良心,而是因为鲍鱼价格便宜又容易购买,拿来“喂”苦力确实很合适。

    因为鲍鱼本身就很咸,所以烹饪时不需要加盐及佐料,用来做菜起来很方便,更何况这是荤菜,东主招工时很有吸引力:包食宿,每日有rou吃。

    那些天天从事重体力劳动的苦力们,直接用鲍鱼送饭,不仅能吃饱,还能补充盐分,能够很好地恢复体力。

    关中是这样,各交通便利的水陆转运码头也是如此,小小鲍鱼因为是腌制食品,所以耐存储,被火轮船运载着,通过通济渠、永济渠、黄河、长江运往内陆地区,出现在越来越多家庭的食案上。

    对于家境拮据的人来说,鲍鱼本身就盐渍入味,不需要额外放佐料和盐,甚至不需要用油来烹饪,直接将鲍鱼块和粥、羹一起煮就能食用,既有咸味还能补充盐分,再方便不过。

    所以,将物美价廉的鲍鱼向内陆地区大规模倾销,是宇文温改善民生、增加百姓rou食来源的办法之一,而依靠海洋捕捞提供大量rou食,比起内陆养殖业,有很大的成本和产量甚至时间优势。

    养猪、牛、羊、鸡、鸭、鹅需要大量的饲料、草场,还需要时间,譬如养猪,在这没有高效促生长饲料的时代,一头猪从幼崽到成年,一般需要喂养两年时间,但在海里捕鱼却不同。

    在这个时代,沿海海产丰富,海船不需要进入深海,在近海渔场捕鱼就很容易能满载而归,对海鱼进行加工之后,制品相对耐储存,可以输入内地。

    只要增加捕鱼船队规模,那么每年都能稳定向内陆地区输入大量鱼rou制品,这可比增加养殖场规模的难度小得多。

    所以,心心念念要改善民生的宇文温,在火轮船问世后,开始大力扶持海洋捕捞业,要让科技进步带动社会的发展,这样的政策,他美其名曰“鱼我所欲也”。

    大力发展海洋捕捞业,提高捕捞效率和产量,然后规模化加工海产品,以薄利多销的方式将鲍鱼向内陆倾销,即促进沿海地区的“就业”和经济发展,也能渐渐改善国民的生活水平。

    但这一宏伟规划的前提,是突破几个技术难关。

    技术难关,包括捕捞、腌制、食品存储及运输等关键技术问题,这几个环节缺一不可,宇文温之所以会对着三碟鲍鱼感慨,就是因为这个“小目标”的实现来之不易。

    作为皇帝,他想吃鳆鱼都不难,更何况鲍鱼,但对于市井小民来说,这就是个难题:首先市面上要有相对便宜的鲍鱼,其次,自己有余钱来买。

    前一个问题,好不容易初步解决,所以宇文温看着三碟鲍鱼颇为感慨,而后一个问题....

    后一个问题,对于他来说,任重而道远。

    毕竟,即便在长安城里,也有面黄肌瘦、衣服破旧,靠着捡马粪挣钱的孩童,所谓盛世,目前真的只存在于官员的奏章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