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逆水行周在线阅读 - 第四百七十七章 你懂什么?

第四百七十七章 你懂什么?

    傍晚,晚膳时间,宇文温看着食碟里的一条鲍鱼,颇为惊喜:“哎哟,今个的东海鲍鱼个头挺大嘛!”

    坐在一旁的尉迟炽繁见状笑道:“这是黑水的鱼,不是东海的海鱼。”

    “喔,原来是北司的新产品啊,我说之前怎么没见过。”宇文温夹起一块鱼rou,咬了一口,随后说:“不错,即便是腌制鱼,也吃得出rou质不错。”

    “对呀,据说每到秋天,就有许多海鱼入黑水,然后往上游而去,这个时候,这些鱼的rou质最好了。”

    尉迟炽繁说着说着,有些迟疑:“这鱼唤作..唤作...好像当地人称为‘马哈’...”

    宇文温补充道:“是大马哈鱼,读音来自当地人所称‘达依马哈’,意思是定时出现的鱼,三娘知道这是为何么?”

    见尉迟炽繁摇头,他说:“这是因为这些鱼儿要回到黑水上游的家乡产卵、繁殖后代,所以每年秋天都要离开大海,洄游淡水河。”

    吐了根刺,宇文温继续说:“黑水各部,过的是渔猎生活,所以河里的鱼获对他们来说很重要,时间一久,就观察到这鱼儿的习性。”

    “这大马哈鱼,生在淡水河里,长大了些,就顺流而下入海,在海里闯荡、长大、成家,到了秋天,和伴侣以及同伴一起溯流而上,返回家乡。”

    “入河时,鱼儿身强体壮,历经千里跋涉回到家乡,累得皮包骨,产下鱼卵后死去,而小鱼儿孵化出来后,继续父母的生活历程,一代又一代。”

    听着宇文温“科普”,尉迟炽繁忽然觉得这些“大马哈鱼”很不容易,那么艰苦的“返乡之路”才开始,就被人捕捞,结局是不是惨了些?

    “鱼儿那么多,又怎么捕得完?北司在黑水流域开拓,除了价值不菲的皮毛,怎么着都得找些能回本的资源。”

    “再说,黑水流域的据点要储备食物过冬,就地取材的大马哈鱼,不正好合适么?”

    宇文温一边吃,一边和尉迟炽繁聊天,聊着聊着,聊到了“新大陆”。

    宇文温对于新大陆充满信心,确定能找到各种经济作物以及丰富矿产资源,因为这是“历史事实”,但又不能说破,便泛泛而谈:

    “那地方肯定有好东西,只是一下子找不到罢了,再耐心等上几年,一定会有好消息的。”

    “二郎,那地方真有殷商遗民么?”

    “谁也无法确认,所以才需要继续探索嘛。”

    前不久,宇文温在政事堂上宣布自掏腰包支持探索新大陆,为此,北洋贸易公司开始酝酿建立分号,专门负责新大陆的探索、开发事宜。

    这个分号会募集民间资金,以便支撑起那看起来前景不明的大探索。

    宇文温要掏的钱可不是小数目,当然要由尉迟炽繁来把关,作为“内当家”,她肯定要从宇文温这里打听一些“内幕消息“才放心。

    现在既然宇文温说一定会有,那就一定会有。

    有了底,尉迟炽繁才好给外命妇们宣扬新大陆的“机遇”,如此,才能让各位“内当家”拿钱出来,一起“集资”探索新大陆。

    宇文温其实很想和妻子说说新大陆到底有什么,但还是忍住了,因为他无法“自圆其说”。

    但答案就在那里,能否“解题”无非是时间问题,所以,这笔财是发定了,投多少钱进去都不会亏,眼下,就只能拍着胸膛向妻子保证,保证这个投资“稳赚”。

    说着说着,尉迟炽繁说到了电报,自长安和洛阳之间的电报线拉起来后,普通公务信息的传递方便许多,而“电报局”还兼顾民间业务,也就是“公私两便”。

    此举不仅仅是为了便民,也是为了靠着旺盛的民间“通信”需求以获取收入,填补架设、使用、维护电报线的高昂费用。

    尉迟炽繁说着说着感叹:“有了电报,确实方便许多,可是,一条线上,只能一端发,另一端收,不能同时对向发送电报,效率太低了,许多人等得不耐烦,索性直接派人骑马去洛阳传消息。”

    “谁说不是呢?电报线就像一根独木桥,一次就只容得下一个人通过。”宇文温说着说着叹了口气,“唉,凑合着用吧,总好过没有不是?”

    。。。。。。

    夜,寝宫,宇文温用教学模型给陈讲解何为“电报”,模型结构很简单,就是一个电池供电的直流电路,上面串联着闸刀式开关、电磁铁,外加一个发条驱动的纸带轮。

    合上开关,电路连通,电流经过电磁铁,让电磁铁产生磁性,于是电磁铁顶部的衔铁被吸下来,衔铁末端夹着的炭笔,就会在转动的纸条上留下痕迹。

    断开开关,电路中断,电磁铁失去磁性,衔铁上升,炭笔离开纸条,痕迹中断。

    短促的开、合开关,能让衔铁炭笔在纸带上留下点状痕迹,是为“点”;若合上开关后等得一两秒再断开,衔铁炭笔就会在纸带上留下一条横线,即“划”。

    “点”和“划”,构成了最基础的电报信息单元,由这两个单元,可以组成0~9这十个数字,而四个数一组的编码,可以对应不同的字。

    所以,发报端可以向收报端发送信息,若把两者之间的距离拉长,一端是长安,一端是洛阳,那就在长安和洛阳之间实现了远距离信息传递。

    宇文温的讲解即简单又明了,陈很快便听明白,她已从产后恢复过来,如今摆弄着电报教学模型,不断问各种问题。

    陈问的问题,在宇文温听来都很简单,电报的各种技术问题,他都烂熟于心,然而二十多年前的梦想,到现在依旧未能真正实现,想着想着,有些小郁闷。

    电报若真的实现突破,那就意味着中枢能够更好的控制边疆,抵消庞大疆域内边疆地区的“离心力”,并且可以提高行政效率,对于国力的提升十分有帮助。

    然而电报技术遇到瓶颈,光靠几个技术小组“攻关”已经不行了,所以宇文温决定放开这个机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电报的研究工作中去。

    不止长安、西阳,位于成都、晋阳、洛阳、邺城、襄阳、江陵、广陵的州学,都开办了“电学”课程,向感兴趣的学子教授电学知识,并且提供实验场所,让学生们做实验,以此培养人才。

    电报模型,就是常见的电学教学用具,所以电报对于有心研究电学的人们来说,不是什么神通。

    宇文温不担心机密泄露导致技术扩散,被别国用来对付自己,因为别的不说,光说电池、长距离电线的制造,别国就学不来。

    “二郎,这电报要如何传到数百里之外呢?方才所说‘电阻’,会导致电流变弱,数百里长的距离,电流会不会变弱到无法让电磁铁产生磁性?”

    陈的疑问,宇文温以前回答过许多次,是给其她佳丽回答,因为他也向其她人“科普”过电报的原理。

    但那是多年以前的事了,直到现在,宇文温才想起给“后进”的陈做“科普”,所以刚开始接触电报原理的陈,问出这个问题,理所当然。

    “这个问题问得好,所以要长距离传送电报信号,方法有两个,第一,就是加大初始电流,串联更多的电池,以便扛过线路的损耗,让电流传到线路的另一端,带动电磁铁。”

    “第二,就如同驿站般,在一条线路上,设多个驿站,实际上每个驿站之间,就是一段段独立的电报线路。”

    “从长安发出的电报信号,传到潼关,潼关驿站的电报收发员将电报内容记下来,然后按动电键,将内容传到陕州驿站,然后一个个驿站这么接力,将电报内容传到洛阳。”

    “其原理,和驿使接力传递公文是一样的,当然,接力传递会导致电报的传递时间出现‘延迟’,如今天下现有的几条电报线,除了跨海的那条,其他几条都是靠驿站接力传递。”

    “喔..”陈点点头,看着案上的三个教学模型,陷入沉思。

    宇文温为了给陈做“科普”,让人准备了三个一样的电报模型,防的就是万一其中一个或两个坏了,还有第三个可以用。

    他见着陈开始摆弄这三个模型,觉得好笑:“怎么,有什么好点子?”

    “呃....开关的开和关,电磁铁的衔铁就同步动作,对吧?”

    “嗯。”

    “那.....”陈摆弄着三个模型,有些迟疑:“呃.....其实不用人来接力传递电报的吧....”

    “对啊,上高压电流也行的。”

    “不不不,妾是说,如今的电报分段中转驿站,好像不需要靠人来接电报、再发电报,以此做接力。”

    宇文温差点脱口而出“这怎么可能!”,见着陈好像胸有成竹的模样,心中不以为然:

    二十余年,那么多技术人员的不断研究,加上老子这个大学生的指导,都没法弄出来的科技,一个连小学都没上过的科学文盲,你懂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