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攻杀京都城门
翌。 西北军的军营里。 主帐中,众人正在商讨,如何才能将伤亡降到最低,攻下京都的城门。 “报!”正在这时,一个探子急急忙忙得冲进主帐之中,“启禀主帅,京都城中有消息传出。” “何事?”墨千夜面色严肃,看向探子问道。 探子立刻回禀道:“启禀主帅,刚才传来的消息,今一早,太子便将贤妃娘娘,压到城楼之上,不知道要做什么。” 顿时,营帐之中,众人脸色一变。 将贤妃押到城楼之上。 如今,贤妃的份又多了一层,墨千夜的生母。 而此时,太子却将贤妃押解上城楼,其目的不言而喻。 “什么名义?”墨千城问道。 探子回禀道:“启禀王爷,城中传出来的消息说,太子认定贤妃娘娘乃是祸国的妖妃,是皇上久病不愈的原因,据说是要处死贤妃娘娘。” 因为没有准确的消息,探子并不敢断言,太子真的会处死贤妃,所以并没有直接说出。 墨千夜立刻看向墨千城,说道:“十三,看来这件事不能再等了。” 墨千夜说着,看向探子道:“你先下去,继续打探况,务必得到最肯定的消息。” 探子拱手,应了一声,便急忙退了出去。 探子一走,墨千夜立刻说道:“我们必须立刻点兵,攻下京都。” 虽然他从来没有见过贤妃,也从来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生母,但是,如今有了,他不想给自己留下什么遗憾的事,更何况,贤妃之前沉睡在雪山之中那么久,体底子肯定差极了,哪里受得了太子那样的折磨。 墨千城微微颔首,看向他,道:“那就按照原来的计划,今晚我们便去会会太子。” 夜晚,星辰黯淡,京都城门之下,西北大军五万兵马,兵临城下。 即使有几万人,城门前,依旧静若无人。 城门之上,守军见此,严正以待,“你们是什么人,要做什么!” 尽管知道底下的军队,是西北大军,焰王的军队,城楼之上,守城的士兵,还是叫嚣着问了一句。 “快开城门,我们要去皇宫救皇上。” 城楼之下,西北大军领头之人,是墨千夜,墨千夜坐在战车上,而说话的人,则是他的边,一个将领,他的边,左右各有两名将领守着,便是出征的规格了。 “什么救皇上,皇上在皇宫里好好的,要你们这群乱臣贼子去救?” “当今太子携天子以令诸侯,大逆不道,如今,焰王之师不过是清君侧,开城门。” “笑话!太子下乃是太子,皇位的继承人,皇上重病在,自然需要太子下摄政,天经地义,怎么到了你们这群乱臣贼子的口中,就成了大逆不道,我看你们才是大逆不道,我只知道,如今的焰王,已经是西凤国的通缉犯,而你们这群乱臣贼子,竟然帮助焰王,攻打京都城。” “你——”墨千夜手边的将领,正要反驳,被墨千夜一抬手阻止了。 墨千夜手势一抬,看向城楼之上,道:“废话少说,郭将军,我只给你两条路选择,一个是开城门,一个是我们强行攻下城门,是不是乱臣贼子,进了皇宫,见了皇上,便能够分晓。” 城楼上,姓郭的将军看着底下的人,脸色微微一变。 这会儿,城楼底下,多了一排神臂弩的军队,还有如同投石器一样的东西,上面绑着的东西,不言而喻,是炸药,这里两样东西,任何一样,都足以让人谈虎色变,这也是为什么,焰王能够毫发无损的来到京都城门之下。 一旦那些东西向城门之上,多少守城的将士,也把守不住城楼,到时候云梯而上,开城门不废吹灰之力。 可是,就在这时,城门发成沉重的吱呀声,突然打开了,两队军队快速跑出,守在两旁,而两队军队之间,慢慢行出两个人。 太子将一把明晃晃的大刀,横在贤妃的脖颈上,看向西北大军之前,坐在战车上的墨千夜,“夜王,本太子乃是太子,摄政乃是天经地义,父皇病重,我处理朝政之事,并没有什么不对,反倒是你派兵攻打京都,居心何在?”
墨千夜一眼就看到太子手中的慕容辛,一脸凄楚得看着他,虽然从来没有见过慕容辛,可是,墨千夜第一眼就从心底涌起一种无法言喻的感觉,那种眼神柔软的眼神,就是自小在宫中,十九皇子的母妃袁贵人,也从来没有流露出过。 至少,在他懂事之后,他从来没有见过。 本以为,袁贵人是因为不得先皇宠幸,所以才一直郁郁寡欢,对他也是可有可无的态度,所以,那时候,他一直很努力,就是想要得到袁贵人,自己的母妃认可,可是,袁贵人到死都没有多看他一眼。 袁贵人一死,皇宫之中更加冷漠,唯有墨千城这个兄长,才是对他最好的,所以,他宁愿牺牲命,双腿残废,也要为墨千城过毒,在军队里,了结残生。 然而,世事无常,他最终还是回来了,这一次,必不可少的卷入皇家的斗争。 墨千夜看向慕容辛的时候,慕容辛也在看向他,眼里几分期待,几分彷徨,几分愧疚之色,原本端庄的仪容,此时已经微微凌乱,一缕发丝垂在脸颊上,仿佛二月的柳条,微风一吹,便能将她吹走一般。 “叶儿。”慕容辛淡淡的嗫嚅着,墨千夜之前的名,眼底充满着挣扎的痛苦。 如果不是她,如果不是她决意复仇,如果不是她在皇帝的饭菜里面下毒,皇帝就不会倒下,也不会让太子篡权,导致如今不可收拾的局面,是她害了所有人。 可是,他们还在想着办法救她。 因为她,而感到为难。 她不该醒过来,不该醒过来…… 忽的,慕容辛像是下了一个重大的决定,看向墨千夜,凄美一笑,“叶儿,我终于见到你了。” 墨千夜呼吸猛地一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