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二次分封!(求收藏)
书迷正在阅读:墓苍、混沌书、春秋:中兴之主、CSGO之职业选手、真龙血脉、开局被雷劈成为修仙者、神诡异仙、西游悍匪、华娱拯救意难平、木叶:开局吞下响雷果实
小屋内。 嵇恒斜靠在大案上,一手撑着案面,另一手抓着酒壶,怡然的喝着酒。 大秦的酒微甜。 喝起来像是后世的米酒。 不过一壶下去,让人也有些微醺。 胡亥坐在席上,看了嵇恒几眼,又思索了一下,大听明白了一些。 嵇恒没有讲‘郡县分封’,他是直接讲的天下过去形势,也讲了大秦‘一统’艰难的真因。 天下诸事皆异! 扶苏隔墙而立,面色有些沉重,低语道:“天下五百余年的动荡,诸事皆异,天下早已异风异俗,大秦想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扭转,根本就不现实。” “天下多艰!” 至于嵇恒说秦不是周,扶苏并没有往心里去。 大秦本就不类周。 何以能比? 胡亥小酌了一口,疑惑道: “就算王老丞相不是此意,但不是早就被否决了吗?” “现在大秦推行的是郡县制。” “你说这么多,我倒感觉没那么复杂。” “也就一道政令的事!” “大秦颁行政令,天下莫非还敢有不从之人?” 嵇恒将手中空荡的酒壶放在案上,神色微异的看了胡亥几眼,轻笑的摇摇头,道:“如果真那么容易,世上就不会存在朝代更迭了,治理天下,无论是周代的周礼,还是秦的法制,最终都是人治。” “大秦的政策就算能推下去,能不能真的执行也得另说。” “大秦一统天下之后,的确对关东六地设了郡县,但这六地的大部分官员,其实依旧是六国的旧官员。” “这些人本就不通秦律,让他们去推行秦法,你认为真的现实吗?” “他们做得到吗?” 胡亥想了一下,还是摇了摇头。 他也觉得不现实。 胡亥又道:“那你说秦不是周,又是什么意思?” 嵇恒目光微凝,道:“因为分封制,周可以这样做,但秦不行。” “王绾之所以建议,其实并无太多私心,而且也做过慎重考量,他应是了解周的历史,所以才会建议暂行分封。” “你可知周是两次分封?” “两次?”胡亥一愣,疑惑道:“周何时分了两次?” 隔墙。 扶苏眉头一皱。 他在脑海思索了一下,似想起了一些,眼中露出一抹讶色。 嵇恒对周竟有这么深的了解? 嵇恒将另一壶酒抓在手中,痛快的喝了一口,道:“周的确是二次分封。”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周初亦然......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 “周的分封,第一次是周武王分的。” “周武王克商之后,除了分封上古帝王之后外,分封尚父于营丘、周公旦于曲阜、召公奭于燕、叔鲜与管、叔度于蔡。” “曲阜、燕、管、蔡等地,其实都在成周之南。” “也即是周王畿附近。” “而第二次分封,才是我们熟知的分封。” “这一次主事者是周公。” “周成王时,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封卫康叔、晋唐叔等,也是从这次分封开始,我们熟知的齐、鲁等国才移往东方,也才有了后来名副其实的天下诸侯。” “至于周公为何会这么做?” “大抵是周公平定了叛乱之后,担心其他诸侯也会跟着叛乱,为了周朝的稳定,便将其他诸侯分封了出去,而周王畿附近人口更多、土地更为肥沃,因而在其他诸侯离开之后,周王室的实力大增,不仅彻底稳住了天下,也正式从诸侯之长成了诸侯之君。” “贵为了周天子!” “这些其实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周行了分封。” “而行分封之后,效果的确斐然。” “不仅让周的实力大为增强,彻底稳住了天下,还极大拓展了周的统治空间,也将周的声望推到了顶峰。” “但也因此埋下了祸根。” “天下分治!” “以王绾的才能,岂不知分封的弊端?” “若仅仅如此,他绝不会劝始皇行分封,因为行分封,无异走了周的老路,秦从商君变法之后,一直都是力行郡县制,而郡县制从春秋开始,已渐渐成为了天下主流。”
“但王绾依旧坚定的上书行分封。” “这自是有原因的。” “原因就在周公的一番对话里。” “周公行分封之后,曾要求诸侯三年后,报政周天子。” “在行分封三年之后,周公曾判断过齐鲁两国往后的发展趋势。” 闻言。 胡亥来了些好奇。 问道:“周公做了什么预测?” 嵇恒道: “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 “周公曰:‘何迟也?’” “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 “而同年五月太公也来报政周公。” “周公曰:‘何疾也?’” “太公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 “周公在对比了齐鲁的情况后,叹道:‘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易近民,民必归之。’” “伯禽在鲁国推行急进的改革,以周礼变革夷礼,而姜太公在齐国不急于以周变夷,而是从俗而治,简化礼仪,基于伯禽跟姜太公的做法差异,周公判断齐鲁往后发展的趋势,认为将来鲁国会北面事齐。” “事实也的确如此。” “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王绾之所以推行分封,便是想学姜太公,进行从俗而治。” “进而让民归心。” “王绾建议分封,其实是基于帝国统治的实际考量。” “是基于时局而不得不为之!” “甚至于,为了避免重蹈周朝覆辙,王绾应该其实还会建议,在几十年后,也即民众归心之后,彻底废除分封。” “所以我才说,王绾建议的分封,跟儒生的不一样。” “儒生的建议是恢复周礼。” “王绾是暂行分封,以便大秦安民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