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春秋:中兴之主在线阅读 - 第七十一章 仁义留名

第七十一章 仁义留名

    王官之中,有几个角抵的武士围在一起,他们向来是喜欢聚在一起谈论的。

    在比试较劲完毕,赤裸上衣、穿着宽松的黑裤,几个人都会流着汗在那谈论古今和天下的大事。

    此时的秦军已经退兵,他们感激于王孙和退兵的秦伯,不由自主的聊到了他们。

    “我从前以为,天下已经没有了崇尚正义的君子,直到我亲眼见到了秦军的退兵,我才知道了这世间原来是有君子的,秦伯的道义和王孙的仁德是我们亲眼所见,这样的人,正是我等一直寻找的君子啊!”

    “王孙昱可真是真君子啊!”周围的人忍不住赞叹。

    “不将仇恨加以百姓,看看王孙说的这句话!到底是怎样一个仁德君子才能有着这样的觉悟!”

    “我觉得王孙信中写的那句“百姓是神明的主人”才是写得好!”

    “不不不,我觉得那句“君子从义,小人从利”才写得好!一下就把君子和小人都区分出来了!我等以前还自标他人为君子,现在看来,是多么的不道义啊!”

    “我觉得秦伯识礼明义,没有过多的侵犯我王官田地,这样的人也是君子!”

    “秦伯任好可真是讲信义之人啊!”周围人再次忍不住赞叹。

    “是啊,只可惜像我们这样的小人物,不能追随秦伯和王孙,这是我们的遗憾啊。”

    “回乡之后,我要把王孙的事迹给我的兄弟和同乡们好好讲讲,让他们也知道王孙这样的君子!”

    “俺也一样!”

    “同去同去!”

    几个武士在谈话中明确了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估计秦人自己也想不到,仗还能这么打。

    打完之后,王官的人并没有责怪他们的攻伐,反而赞扬起了他们的道义。

    王孙昱做的事情晋国人很快都会知道,而且不用太久,这样的惊天之举将会在各国流传。

    晋侯欢是很生气的,他为此还在私下的屋舍中召见了赵衰和归来的郭偃。

    “您不是说过王孙留在晋国是件好事吗?可我怎么看都感觉王孙留在晋国是个祸端!

    您能够告诉我现在他能给晋国带来什么利益吗?

    我虽心善,可也知晋国天地的变化,若是任由他发展下去,晋人该赞颂的就不是我了,而是他!”

    自古以来,国之德行者只能有一人,那就是国君,虽然礼乐崩坏,可这样的观念还是在无形之中固化。

    国君能够将他的仁义让给他的卿士,让他们做本国的贤人,可是绝对不希望有一个外人在本国之内也有着名望。

    哪怕仁德是假的,可百姓要称赞的还是他。

    现在有人正在窃取晋国百姓的信仰,尽管此时他还没有力量,可是已经让晋侯有了忌惮。

    连赵衰和郭偃都不禁有了些对于事态把控不住的心悸。

    人的见识是建立在已有的基础上的,毕竟没有见过原子弹的人是不会明白原子弹的威力,没有接触过的人只能靠着自身的见识去衡量他人,而这样没有见识的人往往会因为自己低浅的目光而被人拿捏。

    此时已是礼崩乐坏,很少有人主张信奉周礼、遵循道德;就像之前的宋襄公,仁义为先,尊礼法,到头来还不是被楚国打败,成为现在的一个二流之国。

    不过尊周礼,讲仁义真的不可行吗?

    天下的名义终究是周室的,只要周礼不变,周室就能够利用这一点来cao控人心,只是很少会有那般见识和格局的天子,他们会畏惧各国,德行也不能传播。

    可如今有一个王孙,还真从礼义中脱颖而出,并且用着仁义的名义让秦国退兵而去。

    这一点,晋侯想不到、赵衰和郭偃更想不到。

    “王孙不过适足之龄,没有那样的深谋远虑,而且与他身边的夫子有了隔阂,没有城府的他也许只是心中遵从礼义。既然这样,那君上您为何不能将王孙当做我晋国的贤人呢?”

    郭偃本想着以温和的手段让王孙信服,可现在因为王孙这样的胡闹,他也不得不在此向晋侯正式的提出。

    “请晋侯向王孙施令,让我做王孙的夫子,拉近与晋国之关系。”

    欢不禁轻笑,双手握住郭偃那干瘦的手掌。

    “太卜,此事就交给您了,有这样的好主意怎么不早些与我建议。

    还望您能让王孙感受到晋国的友好,这样对王室,对晋国都有好处。还能表明我晋国与王室的友好关系,促进两国合作发展。将来我再寻找天下之美人,将他赐予王孙,让周晋之谊永续啊!”

    虽然话是这么说,可年老成精的郭偃又怎么能不知道晋侯这样是在责备他,有这样的办法为什么不早些拿出。

    可惜,如果是主动收徒的话,将会折损夫子的威严,还会让王孙不会加以珍惜。

    就像花钱去学知识和学堂里免费教学的夫子一样,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在弟子的眼中,估计是花钱所学的东西更为宝贵,而不对那施手而来的东西多加珍惜。

    “本来还想用利益引诱,没想到王孙是那样的君子,要是主动去做教习的话,少不了教一些真材实料了。”

    年老的太卜如今就被王孙的行为拿捏住了,原本在王孙昱污名时收作弟子不仅能让他感谢,随意用一些高深的卜道教学敷衍即可;可现在成了他主动去授业,要是不拿住一些他的真本事,日后还让他人以为是在藏私,从而对晋国又有不满。

    “昊天该杀的阅,尽传授仁义道德,不教实事!”

    郭偃现在算是明白了,这王孙的夫子原来是一直教导着仁义,王孙才会有着那样高尚的德行,让他的小心思不能得逞。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不禁也对王孙有了君子的好感。

    赵衰此时也拿上他从前的“昆仑之玉”,再次拜访上河邑的王孙昱。

    之前的昱说他的德行不足以佩戴这样的美玉,可是如今他“帮助”晋国吓退秦国,用赵衰的话来说,那就是这样的德行怎么能够不佩戴此玉呢?

    “一信退秦”、“郭偃收徒”、“赵衰献玉”的故事在晋国反复传唱,王孙昱也从一开始的吹嘘之名,逐渐的有了各种事迹的名声,有人开始收集昱的事迹,竟然惊讶的发现,他在崤之战还没有开始之前,在城门上观看秦军行军的样子就已经料到了秦军的失败。

    这也不禁让人引起了遐想,王孙真的有那种预知的能力吗?王孙做了多少有利民生的德行...

    这次的王孙是彻底的走上了历史的舞台,不再是少部分人琢磨;有更多人开始注意到这样一个稚子,有着非同常人的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