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明吴王
书迷正在阅读:御弟别跑、秦煌、医品龙婿、跑山人:我的属性加点人生、西游:六岁熊孩子,开局怒怼观世音、开局冒充女首富儿子、回到80,从春晚开始、朕,昏君!秀翻全场皇帝、我家娘子,获得被动神技、我专治阴阳怪气
端坐于上的朱元璋,望着白发苍苍的刘三吾,心中冷笑,他才不信这老货是口误呢! 此人是湖广茶陵人,典型的南方官员,说的也是南方士绅的心声吧! 所谓朝中无派,千奇百怪,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 这大明的朝堂,也有各种各样的利益纠葛。没点手段的,可压不服这帮人。 想到这,朱元璋又有招朱樉进京的心思了。 秦王目前的表现虽不错,毕竟没受过专门的“储君”教育,不曾署理过朝中政务,与朝中官员也没什么接触,在金陵一点根基班底都没有。 若突然令其上位,只怕会生动乱。 可转念再想,蓝玉、傅友德已派往陕西。兵部那边,亦在准备前往陕西的将领、部队名单,明年春天还要带兵出塞。西安府那边,还要营建新都,只怕已忙的不可开交,也就息了这念头。 目光一抬,瞧见朱允炆身后的朱尚炳,温言道:“尚炳,过来些,让咱好好瞧瞧!” 朱尚炳一愣,在满朝文武及朱允炆、朱允熥惊诧的目光中走了出来,叩头道:“孙儿朱尚炳,叩见皇爷爷!” “你来京多久了?” “禀皇爷爷,孙儿是今年二月来京,已经八个月了!” “这几个月都在忙什么?” “孙儿奉父命,为城中棚户区修建道路,目前已新修水泥路十七条,皆为一丈宽,共计七千余丈。其余时间,就是在府内读书。” 朱元璋闻言大喜,“好,能为穷苦人办实事,这才是咱的好孙子!” 朱允炆听得眼皮直跳,心里道:“我要是有个钱多的花不了的爹,我也能做这事!” 朱元璋道:“拟旨,秦王世子朱尚炳,人品贵重、宽厚仁德、勤奋好学、刚强弘毅,封大明吴王!” 此话一出,满朝文武大臣,无不惊骇万分。 秦王的世子,将来要当秦王的,封吴王算怎么回事啊! 总不会真因为修几条水泥路,就能封王吧! 就算朱樉种出高产作物,也不至于一门封俩王爷,除非是当皇太孙培养啊! 一旁的朱允炆,暗暗咬着牙,脸色难看至极,心里道:“秦王、吴王,一对造反的主啊!” 听朱元璋继续道:“今日之后,去工部听差!” 朱尚炳总算反应过来,叩头道:“孙儿谢皇爷爷赏,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又说道:“允炆,便去户部听差吧!” 朱允炆得知自己还有机会,激动的眼泪都快下来了,忙跪地叩头道:“孙儿谢皇爷爷恩典!” 一连闻听好几个震撼人心的消息,眼看朝堂变局在即,大臣们也没了议事的心思,朝会草草结束。 要好的大臣三五成群聚到一起饮茶、小酌,讨论对今日朝会的看法。 朱允炆又找黄子澄,出了宫直奔城北太子庙,马车内,朱允炆深深叹了口气,“黄大人,您还是另投明主吧!” 黄子澄道:“淮王此话何意?” 朱允炆苦笑:“眼下的局势,已经很明朗了,皇爷爷意属二叔,对其多加纵容也就算了。连尚炳都封了亲王,还是皇爷爷登基前的封号,命其工部听差,显然是要把他当皇太孙培养啊!” 黄子澄也这么认为,真想来一句英雄所见略同。 可话不能这么讲,满朝文武都知他是朱允炆的第一心腹,这位要不能上位,他的前途也就没了! 当即道:“王爷怎可因一点小挫折,便轻言放弃,岂不令吾等追随之人伤心吗?” 朱允炆道:“局势如此,您看我还有机会吗?” 黄子澄道:“当然有啊,朝中的文官,多数都是支持您的。至于那些武夫,等您上位后,给他们升官发财,也就臣服了!” 朱允炆苦笑,“皇爷爷封尚炳为吴王,不过是为封秦王为太子做铺垫,相信今日之后,会有不少官员去秦王府祝贺,尚炳那边也会有支持者!” 黄子澄默然,他若不是在这边投入太多,绑定太深,这会也有转投别处的念头了。 想了想才说道:“秦王就藩西安十余年,在朝中官员心中,已经算北人了。又力主迁都关中,不会得太多人拥戴的。至于朱尚炳,更是彻头彻尾的北人!”
朱允炆道:“大明天下一统,还要分南北吗?” 黄子澄道:“江南富庶,北地贫瘠,南粮北运,以富济贫,非江南士绅所愿!” 这些话,吕氏跟他说过,黄子澄今日又说,朱允炆一瞬间明白,为何从古至今,北伐难以成功了。 不是军事上没实力,而是政治、经济上的问题没解决啊! 也就朱元璋这样的铁血帝王,能用刀子压服江南士绅,顺利实现北伐。岳飞这种只有军事实力的,便只能饮恨朱仙镇了。 “北地贫瘠,每年靡费颇多,有些地方确实不值得守啊!”朱允炆叹了句。 黄子澄闻言,微微一笑,“王爷有此想法,必受众大臣拥戴!” 文官向来有“弃地”的传统,大名鼎鼎的司马光,被记录在《宋史》中的弃地言论不止一次。 他主张把宋神宗时元丰四、五两年内所攻占的所有西夏境的军寨,包括西夏的兰州、米脂、浮图、葭芦、安疆之地,借新帝即位改元的机会,一律主动地退还给西夏。 在新党的强烈提醒下,司马光等旧党有所觉悟,只把战略要地兰州留着,其余偏远的米脂、浮图、葭芦、安疆四寨都还给西夏了。 至于大明朝,虽言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不割地、不赔款,却先后放弃了辽东、大宁、开平、东胜、河套、哈密、安南等地。 不能说都是文官集团的责任,可这帮人至少也要背一半的锅。 见朱允炆越来越符合众文官心目中的圣主形象,黄子澄激动道:“其实,翰林学士刘三吾大人,一直是王爷的坚定支持者!” 朱允炆听了一愣,大喜道:“刘三吾老大人,是支持我的?” 黄子澄手捻长髯,笑着道:“不仅如此,其余几位老大人,也是支持您的。只是怕上位猜忌,才没敢直接与您联系。他日朝局有变,王爷未必不能黄袍加身啊!” 朱允炆听得心脏猛地一跳,“黄袍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