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朱樉的算计
书迷正在阅读:御弟别跑、秦煌、医品龙婿、跑山人:我的属性加点人生、西游:六岁熊孩子,开局怒怼观世音、开局冒充女首富儿子、回到80,从春晚开始、朕,昏君!秀翻全场皇帝、我家娘子,获得被动神技、我专治阴阳怪气
不等刘三吾多想,朱元璋已将信递了过来,道:“你且瞧瞧,再跟咱说!” 刘三吾接信一看,同样露出惊讶的表情。 原来信上所写,正是朱樉要在草原筑城的清求。 刘三吾的第一反应就是拒绝,因为历代中原王朝,都不曾有此先例。 稍微类似的是大唐在西域驻军,那也是因为这些城池位于丝绸之路,有足够的财富来供养。 草原上有什么啊,牛羊? 牛羊再多,士卒百姓还是要吃饭的,粮食怎么运,没法供给啊! 向后继续瞧,朱樉在信中,还真就写了如何解决粮食问题的方法。 总结起来是,移民、屯田,种土豆、玉米,凭这两样高产作物,足以解决士卒百姓的吃饭问题。 刘三吾知道这两种作物有多高产,一时竟不知该从何处反驳。 见朱元璋在旁“虎视眈眈”的望着他,还不能说自己没想法。 “呃,以老臣之见,秦王的想法还是好的,瞧着似乎可行。可要在河套与辽河中游筑城,未免有些冒进,辽王、宁王、燕王对此如何看法,就不是老臣能猜测的了!” 朱元璋听罢,再次皱眉。 其实他一看信的时候,就想到这点了,若准了朱樉在辽河中上游筑城的请求,秦王的势力可就延伸到东北了。 这不仅仅是向草原楔进一根钉子,更能威胁辽王、宁王、燕王。 从维护朝廷威严,防止藩王作乱的角度讲,朱元璋是认可在辽河中游筑城的。 可一想到因为这样一座城,闹的儿子们心生嫌隙,便觉得不偿失了。 想了想道:“那就准其所奏,许他在河套以北两百里内筑城,地方任选,辽河中游的,就算了!” “臣,遵旨!” 刘三吾说罢,起身又帮着写了封回信,才算走出皇宫。 …… 草原,秦王军大营内。 负责后勤的宁正来到朱樉的大帐内,请示道:“王爷,营内的蜂窝煤,快要烧没了,后方再不送来,咱们就要挨冻了!” 朱樉呵呵一笑,“不会有人送煤过来了!” 宁正听这话,似晴天打了霹雳一般,整个人都懵了。 什么情况,运送辎重的道路被贼寇截断了吗?还是秦王“造反”了,又或者金陵有变,咱们成“叛军”了? 宁正的脑子里,一瞬间闪过一堆靠谱、不靠谱的想法! 好在朱爽及时补充了一句,“是我命人不用送的!” “您,您不会真的,要带领大伙,现去挖煤吧?” 宁正都无语了,这不开玩笑吗? 朝廷的十万大军,随军的民夫,以及土尔扈特部的俘虏们加一起,几十万人啊! 这要是断了燃料,在这严寒的天气里,得冻死多少人啊! 真出了这样的事,纵然有“灭国”之功,朱元璋也会严惩这个不靠谱的儿子吧! 朱爽呵呵一笑,“却有此意,我看前方八十里,地下有黑龙之气翻腾,呈熊熊烈火状,正是极罕见的露天煤矿之像。我等只需带大军赶过去,便可就地挖掘,解决燃料问题,这几十万人,就不会再挨冻了!” 宁正听罢半晌无语,说实话,随军这段时间里,他没少听有关朱樉的各种传闻。 不知道是得了张真人的真传,还是另有仙法、望气之术,反正朱樉开矿是一开一个准。“秦王至、地龙翻、大吉之兆”传遍关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甚至在出塞之前,还在榆林镇附近开了一个大煤矿。 可这些,都不足以让他冒这个险啊! 一旦“观测”有误,挖不出煤矿怎么办,那之前的努力就全都白费了! 宁正不明白,好端端的为什么要有这种cao作,为了节省钱粮费用吗?秦王府家大业大,不至于吧! “王爷此举,实在过于冒险,下官不知,意在何处!” 朱爽呵呵一笑,起身踱了两步,忽然道:“你可曾想过,这十余万草原百姓,迁入内地,如何安置?” “这,自然是令他们耕种,放牧啊!”宁正下意识说道。 朱爽呵呵一笑,“尔还记得五胡乱华吗?”
宁正闻言一怔,他少时没念过书,可身居高位后,请了先生、师爷,对于历史大事件还是了解一些的。 讪讪一笑道:“略知一二!” 朱爽道:“话说三国后期,中原人口剧减,魏晋不断招抚五胡。百年间,内迁的五胡便有数百万人之众。 “八王之乱”后,北方总人口1500万,汉人只占三分之一。以匈奴、羯、鲜卑、氐、羌为代表的“五胡”反成了中原的主要人口。 秦汉龙兴之地的关陇地区,变成了“西北诸郡,皆为戎居”的局面,才有后来的“五胡乱华”之祸啊!” 宁正似懂非懂,“以今日之大明,当不至有那般祸患!” 朱爽呵呵一笑,“自然不会有,我想说的是,内迁的胡人,是很难管理的,光有美食与刀子还不够!” “王爷的意思是,让他们相信,您有天命在身?” 朱爽哈哈一笑,“却有此意,夷狄,畏威而不怀德,除了军威,更要让他们感受到天威,才能诚心归附。若有几個部落,敬我为天可汗,甘愿为王前驱,那大明统一草原便指日可待了!” 宁正听了,惊讶的嘴都合不拢,未料朱樉的雄心如此广阔。 统一草原,这可是古往今来,极少有人能做到的。 要真有那天,想想还是很激动的,忍不住拱手道:“若有一统草原战争那天,可不要忘了老臣啊!” 朱爽笑道:“老将军放心,以后的仗,有你打的!” 安抚宁正后,转过天大军拔营继续向前,到夜里扎营时,士卒们纷纷抱怨起来,说发的蜂窝煤越来越少,再这么下去,没等返回大明领赏,便要提前冻死在草原上了! 士卒们抱怨,自有军官们安抚,还是那句话,忍一忍回大明便有赏钱可拿了。 这会的条件就不错了,有暖和的棉衣穿,有炉子可以取暖。 以往冬天戍边的时候,可是常常受冻挨饿的,才吃饱穿暖几天啊,就受不得半点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