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类父
书迷正在阅读:医品龙婿、跑山人:我的属性加点人生、西游:六岁熊孩子,开局怒怼观世音、开局冒充女首富儿子、回到80,从春晚开始、朕,昏君!秀翻全场皇帝、我家娘子,获得被动神技、我专治阴阳怪气、从头再来之2005、龙族:每月一把斩魄刀
铁鹰剑士在大秦传承数百年,所选者尽皆都是关中这大秦根本之地内最为忠诚的老秦人子弟。 经过这个时代种种最为严酷的训练,铁鹰剑士最终力压魏武卒、齐技击、赵边骑这三大六国精锐,成为嬴秦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刀,所向披靡。 这支大秦武力值最高的隐秘精锐,是保护始皇帝安全和监控御使各处军队的最重要力量。 所以虽说由顿弱掌握,但是唯一能够调用铁鹰剑士的人,也唯有始皇帝而已。 其实真正的铁鹰剑士其实不多,也仅只一千余人而已,其余派驻军队中除护军都尉一级是由铁鹰剑士担当外,其下候、骑长等低级属官,都是由典客府所属外围铁鹰剑士充任。 这一次始皇帝为了彻底斩杀殆尽游荡在关中地区的六国游侠,给顿弱的一尉铁鹰剑士也不过是百人而已。 百人的铁鹰剑士,由李斯廷尉府的情报支持,还有内史驻军、郎中令禁军、卫尉府卫卒相助,杀鸡已是用了牛刀。 …… 大殿中,吩咐完蒙恬等人,始皇帝的眼睛缓缓停在了放在案几一侧的第二份竹简上,久久不语。 见始皇帝如此,蒙恬等人不禁都有些疑惑。 他们自然都知道那份竹简也是李斯呈上去的。 只是这份竹简始皇帝并没有给他们传阅。 所以,能够知道那份竹简内容的也就只有始皇帝和李斯两人,蒙恬他们都是不知道的。 能让始皇帝沉吟如此之久,显然那份竹简上的东西也不一般。 “高……回府矣?” 始皇帝缓缓起身,将竹简打开摊在案几上,缓缓道。 “禀陛下,十六公子与十八公子,仅在望夷宫同大公子吃过晚膳就已回府。” 李斯躬身应道。 高? 公子高? 蒙恬和顿弱等人脑中同时浮现前两日在章台宫中看到的那个少年公子。 望夷宫不是大公子扶苏的宫室吗? 十六公子高和十八公子胡亥在大公子的望夷宫吃了晚膳? 兄弟之间,吃个晚膳好像并无不妥啊。 李斯为何专门为这事来禀呈始皇帝? 蒙恬等人知道事情显然没有那么简单,但是也只能按捺心中好奇,静静听着。 不过他们对始皇帝知晓望夷宫内今天晚上发生的事情,都没有任何的惊讶。 没有人知道李斯的廷尉府细间(细作、jian细)到底有多少,怕是除了李斯和顿弱知道一些外,就连始皇帝都不是很清楚。 他们府中有没有,始皇帝没提过,他们也不敢问。 但是如今看来,大公子望夷宫中定然是有廷尉府的细间的。 “哼,竖子倒也知事,未将那六国之儒引至高身前。” 始皇帝冷哼一声,似乎在自言自语又似乎意有所指。 李斯、蒙恬等人肃然端坐,屏气凝神。 谁都知道,始皇帝一直以来都很是介意大公子跟那些六国来的儒生们来往太过密切。 在望夷宫中有廷尉府的细间,也是理所应当。 只是涉及到三位公子,这是始皇帝的家事,李斯和蒙恬他们自然不敢胡乱插话。 “民惟邦本,高所言,诸卿以为然否?” 始皇帝抬起头,扫视一圈殿下五个最信任的朝臣,对着旁边的赵高微一颌首。 赵高立马心领神会的将案几上被始皇帝摊开的竹简双手捧起,躬身倒走着退下,双手举给右首第一的蒙恬。 蒙恬双手接过打开。 “皇三十一年,十二月十五日午时,公子高阻卫尉侵扰民女……” “皇三十一年,十二月十六日幕时,大公子扶苏宴公子高、公子胡亥与望夷宫……” “宴中公子高言,人有千面,物有万象……” “宴中公子高言,上分君之忧下行益民之事,方为良臣干吏……” “宴中公子高言,天子无错……” “宴中公子高言,民惟邦本……” “宴中公子扶苏言,上无错,下自分忧、益民……” “宴中公子高言,人云亦云不可取,诸事需三思而后行……” ………… 一段段事无巨细,将从嬴高进入望夷宫的时间到宴席中三兄弟所言所行,记载的详尽无比。 越看蒙恬眼里的惊讶也是越多。 不由自主的又想起了,那个之前甚少听说、据传跌入兰池中险些丧命的少年公子。 “禀陛下,下臣以为十六公子虽未及冠,然才识皆为上上,且所思自有章法,不因手足而动,不因外物而移。
行事,上孝天子之恩,下全手足之谊;为臣,上思天子之忧,下患百姓之苦,忠孝仁义才惧得矣。 下臣当为陛下贺,得此类父麒麟子。” 李斯眼见蒙恬四人已经传阅完那竹简,没有回答始皇帝的“民惟邦本”之问,而是起身而拜高声言道。 “下臣当为陛下贺,得此类父麒麟子!” 蒙恬、蒙毅、顿弱、杨端和齐齐起身而拜。 “哈哈哈……” 始皇帝长身而起放声大笑。 “诸卿请起。” “喏!” 所有人都看出来了,始皇帝显然是真的高兴,竟然难得的用了“请”字。 蒙恬和顿弱四人也不得不佩服李斯。 怪不得都说是最会揣摩始皇帝心意之人了。 这次,他们是真的心服口服。 当然,这个心服口服,不仅仅是因为李斯确实是说的始皇帝心中所想。 更重要的是,他们看了那竹简之上的类容后,难得的跟李斯产生了这一次共鸣。 “高,尚且年幼,类父之说为时尚早矣,不可与外再言之。” 始皇帝笑容收敛,大手一挥沉声道。 “喏!” 不可与外再言之,李斯、蒙恬他们瞬间就明白原因所在。 始皇帝心情显然是极好的,但是如果今天这些话传出去,必然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 大秦朝堂上默然的未来储君大公子扶苏,听到这些话该如何自处? 十六公子聪慧是聪慧,但是显然也很重情。 从他劝谏扶苏的那些话就知道,他对扶苏这个兄长是很尊重的,俨然也将扶苏当做了储君来对待。 嬴高对扶苏的一言一行,都是站在扶苏的角度来调和他跟始皇帝的关系,而不是为自己。 一旦今天这类父之说传出去,扶苏会怎么想,没有人知道。 更不要说,大公子扶苏身侧聚拢的除了来自六国的儒生们外,还有来自楚地的朝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