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在线阅读 - 第232章 渤海王刘悝涉谋反

第232章 渤海王刘悝涉谋反

    吴咏在舟山岛呆了数日,便告别众人,离开鄮县地界。

    临行前,还不忘提醒李擎和鲜于策接下来要小心行事。

    他本打算接下来去汝南郡,与袁术聚一聚。

    却不想刚到山阴县地界,就被会稽郡太守尹端再次派人将他请了过来。

    一番见礼后,尹端、吴咏、岑晟、朱儁四人便在客厅分主次坐下。

    尹端率先开口说:“吴侍读可有耳闻,近日朝中发生了一件大事!”

    吴咏一愣,不由自主问道:“出了何事?小子最近一直在海岛生活,消息有些堵塞,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

    尹端看了众人一眼,轻声道:“前不久司隶校尉段颎听说中常侍郑飒和中黄门董腾多次与刘悝交往通好,便将二人逮捕起来拷问。随后尚书令廉忠向天子上书言郑、董二人图谋不轨,欲迎立渤海王刘悝为帝。”

    “陛下信乎?”吴咏面色凝重起来。

    尹端叹息道:“起初未信,但朝中宦官门生亲属皆言此事并非空xue来风,奏请天子彻查此事,不少群臣附议,陛下这才诏令冀州刺史刘焉收押渤海王查实,又命段颎收郑飒、董腾送北寺狱彻查。接着又派大鸿胪卿袁隗、宗正卿刘祖和廷尉陈球前往冀州监狱询问刘悝。”

    吴咏听罢,紧皱着眉头思索这件事的影响。

    明眼人一看,这就是中常侍王甫在打击报复渤海王刘悝。

    朱儁却是开口问道:“为何是司隶校尉段颎?廷尉陈球不

    可审讯吗?”

    尹端叹气说:“本来应是廷尉所查,然中常侍王甫和曹节等人皆言段颎前次抓捕太学闹事诸生,尽显才干,应为此事最佳人选,于是联名提议由段颎查询此案。”

    朱儁听后,大怒道:“乱臣贼子着实可恨!这些宦官都该杀。”

    尹端摇头道:“渤海王以前得罪王甫极深,想必早已被王甫恨透,此事只怕难以善了。”

    延熹八年,渤海王刘悝获罪被废黜封国,贬为廮陶王,封邑只有一个廮陶县。

    此后他一直急于恢复原封的勃海国,于是向桓帝刘志身边的中常侍王甫行贿,并许诺事成之后,将给王甫五千万钱作答谢。

    不料,桓帝刘志病重,临死前下诏恢复了刘悝的勃海国。

    刘悝就认定这是哥哥刘志的遗愿,并非王甫出力的结果,据此拒绝兑现承诺。

    这件事情在当时还传的沸沸扬扬,成为一时笑谈。

    王甫吃了哑巴亏又不好发作,只能暗中搜集对刘悝不利的情报,伺机报复。

    本来大家以为这件事情就这样结束了,没想到现在渤海王突然就出事了,想必王甫在其中扮演了不为人知的角色。

    吴咏有着后世的灵魂,当然知道这件事完全是出自王甫的手笔。

    这次的事情,不仅刘悝绝望自杀,其家人一百多口均被处死。其中,刘悝的妻子正是宋皇后的姑母,也死于这场政治冤案。

    由此,王甫知道自己得罪了宋皇后,

    于是他开始考虑自身安危。

    六年之后,王甫联合太中大夫程阿一起弹劾宋皇后,诬告宋皇后因为失宠而怀恨在心,私下使用“巫蛊”诅咒天子刘宏。

    或许那时的刘宏早就想废掉这位自己看着心烦的宋皇后,不管是信以为真还是借题发挥,玉手刘宏下诏废黜宋皇后,收回皇后玺绶。

    宋皇后则自己去了暴室,不久之后便忧愤而死。他的父亲宋酆和兄弟宋奇仍然被论罪处死,无人敢给他们收尸。

    想到这,吴咏心里更加烦恼,他知道这件事情的影响不止于此。

    或许在天子刘宏看来,处置一个谋反的渤海王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站在其他王侯的角度,这就有些可怕了,一个郡国的王被人随意诬陷致死,他们岂不也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忠于这样的天子还有什么前途可言。

    不仅王侯这样想,其他的世家大族之人也会感到恐惧,他们由此对当今天子刘宏感到失望。纷纷再想其他出路。

    这时尹端又开口对吴咏询问道:“吴侍读能不能想些办法,段颎此人其实早已投靠了王甫,此次必定全心全意为其办事,若是郑、董二人被屈打成招,渤海王危矣,社稷危矣,到时一切悔之晚矣。”

    尹端作为一方太守,又在边疆地区厮杀多年,自是知道这次王甫诬陷渤海王事件若是成功,将会导致多么可怕后果。到时有可能整个大汉也将会失去民心。

    吴咏摇

    头道:“小子如今不在天子身边,也是有心无力,渤海王被诬陷一事,只能听天由命了。”

    此时他的力量尚且弱小,为了一个渤海王,与宦官们翻脸,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他也不想尹端等人失望,于是又开口说:“接下来,我将会渤海国一趟,看看有没有转机。”

    说着,他不由叹息道:“只要渤海王能咬定没有谋反之心,王甫就不敢做的太过。”

    “但愿吧!”事已至此,尹端还能说什么?

    对于渤海王刘悝,众人虽然同情,但也没有太过在意,实在是这人的名声确实不怎么好。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句汉桓帝刘志的身世,以及渤海王刘悝的事迹。

    刘志是汉章帝刘炟曾孙,河间孝王刘开之孙,蠡吾侯刘翼之子。当年汉顺帝三十岁就去世了,临终立自己的两岁多的儿子刘炳为皇帝,这就是汉冲帝。

    汉冲帝年幼由梁太后掌权。汉冲帝也是三岁夭折,这次梁太后选择了汉章帝的长子刘伉的曾孙刘缵做皇帝,这就是汉质帝。当时刘缵只有八岁,所以仍然是梁太后执政。而之后刘缵指责梁冀为跋扈将军,导致梁冀毒杀了刘缵。这才选择了刘志当皇帝。

    按照辈分,刘志是刘缵的叔叔,和汉顺帝刘保是堂兄弟关系。

    刘志的父亲是蠡吾侯刘翼,刘翼死时就将爵位传给了刘志,之后刘志又将蠡吾侯的爵位封给了自己的弟弟刘悝。而这时渤

    海王刘鸿去世,刘鸿就是汉质帝的父亲,他只有刘缵一个儿子,他死之后渤海国相当于废除了。

    于是刘志就把自己的弟弟刘悝封为渤海王,让他继承刘鸿的产业,以延续刘鸿一脉,对刘鸿一脉祭祀。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刘志对自己的弟弟刘悝还是非常照顾的。

    但这个刘悝并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上下钻营,拉党结派,成天跟一些地痞流氓混在一起,于是北军中候史弼就给汉桓帝刘志上了封密信,讲了刘悝的问题。

    信中是这样写的:“我听说帝王对于亲戚,虽属至亲,也要用威势相示,虽位居尊贵,也要用法度相禁。这样,和睦之道兴,骨rou的恩情舒畅。从前周襄王放纵他弟弟甘昭公,孝景皇帝任梁孝王骄傲自大,这两个弟弟都由于宠爱,最终导致悖乱,周有流亡之祸,汉有袁盎遭刺杀之变。

    我听说渤海王悝,凭借自己是皇上的至亲,依靠皇上的偏爱,失去了奉侍皇上的大节,有不遵守法制傲慢之心,在外聚集一些剽悍不法之徒,在内饮酒作乐,没有节制,出入无常,与他在一起的人,都是一些言行不一致的人,有的是家庭里不要了的败家子,有的是朝廷里放逐的臣子,一定要发生羊胜劝梁孝王求汉嗣,伍被劝淮南王谋反的变乱。州司对他不敢弹劾纠察,傅相不能尽匡辅的责任。

    皇上深于手足之情,不忍阻止他,恐怕这

    样发展下去,危害更大。请把我的奏章公布,晓示百官,使我能够在朝廷明说他的过失,然后皇上下诏公卿平处其法。法决罪定,然后皇上下不忍加刑之诏命,我还固持己见,再少加处罚。这样,圣朝没有损骨rou之亲,勃海仍享封国之庆。否则,怕大狱一兴,使者相望于路,就不可挽救了。

    我的职务是掌管禁兵,防备发生非常事变,知道藩国的情形,这是干犯至戚,罪不容诛。心中不胜愤慨,冒着死罪报告皇上。”

    这个北军中候的职位不简单,在汉朝时候,北军是西汉王朝的主力部队,因驻守在京师未央宫以北而得名。

    北军的主要职责是负责京师长安以及周围三辅地区的防卫工作。之前统帅北军的就是在刘秀眼里特别风光的执金吾,后来到东汉就用北军中侯来统帅北军。

    由于北军是最重要的一支部队,关系皇家安全,所以这个北军中侯也可以讲跟皇帝的信任程度是不一般的。所以这个史弼才会给汉桓帝上密信,说刘悝有问题,建议刘志赶紧采取一些措施,不要让刘悝把事情搞大。在事情没有搞大之前处理,一方面让刘悝悬崖勒马,给与小小惩戒,防止事情到无可挽回局面,而对外也可以表现王朝的圣明。

    但刘志因骨rou至亲,不忍让有司查办刘悝,于是就没有理会史弼的这封密信。

    最终在延

    熹八年,渤海王刘悝因傲慢僭上,酗酒荒yin,出入无常,聚集朝中斥罢的官吏及剽悍不法之徒,图谋造反,被人揭发。

    汉桓帝看在手足情分上,只是将刘悝贬为廮陶王,封地小了很多,没有给与任何法律处罚。

    刘悝不甘心,他向中常侍王甫许诺:你替我在我哥面前美言美言,只要我恢复渤海王,我就送你五千万钱。

    有这好事王甫哪能错过,于是小话不断,终于在汉桓帝驾崩前,遗令复刘悝为渤海王。

    按理来说,王甫做到了刘悝就该兑现诺言,可这家伙却反悔了。

    因种种事迹,百官公卿也不是很待见这位渤海王,所以他被王甫诬陷时,也没人替他向天子求情。

    一是看不惯他的为人,二是不想得罪中常侍王甫等人。让这位渤海王吃吃苦头也好,他们也不相信天子刘宏会下狠手真正处死刘悝。

    但是他们还是低估了刘宏的魄力,这并不是他作为帝王的无情,而是刘悝做的两件事,触碰了他的底线。

    第一件事是在建宁元年,刘宏登基时,民间就流传着刘悝不满哥哥刘志没有传位给自己,想去抢夺征刘宏进京的诏书。

    第二件事情就是刘悝的正妃宋氏乃是宋皇后的姑母。

    东汉一朝外戚代替皇权,所有皇帝的婚姻,都是皇族与豪门士族集团的利益交换模式。从光武帝刘秀起,皇帝们的后宫女人,大多跑不出梁氏、窦氏、马

    氏、阴氏、宋氏等几大家族,这几大家族之间的婚姻,也是“内部交流”,由此形成强大的利益网。

    汉桓帝上台是梁氏家族的意志,汉灵帝上台是窦氏家族的意志,这种情况也贯穿东汉始末。所以,东汉皇权是相当地孱弱。

    梁冀的嚣张跋扈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天子刘宏也不想自己的后代落个质帝的下场。

    偏偏这时中常侍郑飒和中黄门董腾多次与刘悝交往通好,别说天子刘宏,就是普通人不多想也怪了。

    按照汉廷律法,朝廷官员不得与地方藩王有来往人情,刘悝此番做法又犯了刘宏的大忌。

    因此刘宏也想借王甫的手,除去渤海王刘悝这一心头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