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流落大明:从炮灰开始在线阅读 - 第二十三章 变脸

第二十三章 变脸

    太白居,是这小县城里最为显眼的酒楼,谁也说不好当年李太白游历之时,是否来过这里,只在店里的影壁墙上,雕刻着两句他的名作: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当张旭赶到太白居的时候,董兴和杨善已经等了好一会,见到他进门,纷纷起身问候。

    对此,张旭也是颇为意外,他闲着无聊的时候,曾经跟马青打听过董兴的官阶。据马青所说,这家伙的官职叫做从四品骑都尉。

    虽然自己的宣武将军也是从四品,不过却属于散官序列,没什么实权。

    董兴却是完全不同,居庸关守将,所守护的乃是燕京的门户,不但手握实权,而且肯定也是朝廷里权臣的亲信。

    至于这位杨善杨大人,更是不得了,作为大明使者,他比张旭更早一步赶到瓦剌,也先曾经跟张旭提起过这人的名字。

    先前张旭始终没有在意,直到杨善跟随朱镶一起护送着朱祁镇回到居庸关,张旭才向马青询问了几句。

    右都御史杨善,正三品高官,官职比自己高出三个等级。

    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不过往往朝廷的话语权,都掌握在这些文官手里!

    见两个人如此礼遇,张旭当即抱拳施礼,笑着说:

    “不好意思,让杨大人和董将军久等了。”

    “无妨,将军乃是威震瓦剌的传奇人物,本官就是等上一夜也心甘情愿。”杨善回答。

    “杨大人取笑了,末将只是会些雕虫小技而,登不了大雅之堂。”张旭也学着马青往常的模样,摆出一副官腔回应。

    “张将军过谦了,倘若我大明将领都能精通将军这些雕虫小技,瓦剌也就不足为患。”

    “杨大人所言不错,张将军孤身入虎xue救回太上皇,乃是我辈中人的楷模。”董兴在旁插言恭维道。

    “打住,咱们都算是故交,客气话就不必说了。”张旭制止道,随后笑着说:

    “二位请坐,咱们一边喝酒,一边谈谈唐诗宋词,岂不是更有情调?”

    “这个主意甚好,没想到张将军还是文武全才?”杨善称赞道,作为高官他首先落座。

    董兴显得对这个话题没什么兴趣,但是并没有反对,拉了把椅子坐在方桌的左侧。张旭则坐在了方桌右侧董兴的对面。

    杨善兴致勃勃的开口询问:

    “张将军,可曾学过诗词。”

    “年幼时学过一些。”张旭回答。

    “都学过那些?”

    “李太白的《将进酒》、《蜀道难》,杜甫的《登高》、《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苏轼的《念奴娇》、辛弃疾的《水龙吟》,还有李清照的《醉花阴》。”

    张旭唯恐杨善考自己背诵,因此不敢乱说,只能回想着高中课程往下扒,毕竟这些还都大概能够记清楚。

    “很好!”杨善听了也算满意,点点头说,随后又颇为兴致的问:

    “古人云:读得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能吟,将军学贯古今,想必定有词作?”

    张旭听到这里,也不禁讪笑着挠了挠头,他原本担心杨善会考自己背诵,不成想这位“老师”给出了个命题作文。

    有心说没有,又觉得太丢面子,想说有,其实真是没有。

    犹豫的功夫,脑袋里突然灵光一现,想想自己所穿越到的这个时代是明朝,后面还有很多诗词没有写出来。自己随便找一首,便可以蒙混过关。

    张旭上学时候,很喜欢岳飞的满江红,总觉得这首词最具大漠硝烟的沙场气魄。

    正要脱口而出的刹那,猛然想起:岳飞是南宋名将,比大明早两三百年,在这个时候,那首满江红恐怕早已经家喻户晓。

    杨善见张旭突然卡住了,诧异的询问:

    “将军,怎么了?”

    “末将才疏学浅,还是不要在大人面前班门弄斧了。”张旭笑着推脱。

    “将军此言差矣,你我乃是故交,随便填个小词助助酒兴而已,何必如此拘泥?”

    “好吧!”张旭点点头说,经过这一点点时间的考虑,他总算想起了另一位清朝大词人纳兰性德,于是慢条斯理的吟诵道: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半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好词。”杨善很是豪气的拍手称绝,看向董兴说:

    “也只有我和张将军这样出使塞外之人,才能写出如此佳作。”

    董兴漠然的点点头,显然没有发现张旭的词好在哪里。

    说话功夫,店小二已经开始上菜,董兴看向张旭询问:

    “张将军,马青将军去哪了?”

    “他处理一点小事,估计很快就可以回来。”张旭回答。

    话音未落,街道上已经有马蹄声从远而近,最终停在了太白居的门口。

    马青翻身跳下马背,一副失落的神情迈步走进小店。张旭不用问也知道事情的结果,但是仍旧问了一句:

    “马将军,怎么样?没请到王公公?”

    “哪是没请到?我把您的拜贴送了进去,结果让人家给扔了出来。”马青带着火气回答。

    张旭只是噗嗤一笑,这也算意料之中的事,那些做奴才的,素来都以狗仗人势闻名,想来王诚这条阉狗,自然也不会例外。

    一旁还带着笑意的杨善,听到这话脸色瞬间大变,郑重的看向张旭询问:

    “你派人去请里王诚?”

    “是啊!”

    “你我读圣贤书的人,岂能向阉党摇尾乞怜?”杨善毫不客气的骂道。

    张旭照旧没有生气,笑着解释:

    “杨大人言重了,末将只是觉得大家同在昌平县办差,打算一起吃个便饭而已。”

    “开玩笑,杨某堂堂朝廷三品命官,岂能与阉党同桌吃喝,算我高看你了,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杨某告辞。”

    讲完这番话,杨善站起身就要离开。马青见状赶紧解劝,拉住杨善说:

    “杨大人稍安勿躁,王诚这不是没来吗,请坐,末将敬您一杯。”

    杨善见状只好又坐了回去,微微叹了口气说:

    “好吧!看在你哥哥曾经多次同本官出使瓦剌的份上,本官给你几分薄面。”

    “多谢杨大人。”马青赶紧陪笑道歉。

    张旭面对杨善如此激烈的态度,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还很佩服他的硬骨头。

    虽然来到大明朝廷仅仅几十天时间,但是对于明朝的奇葩制度早已有所了解,这是历史上太监们最为辉煌的时期。

    司礼监掌印太监,手里拿着的是传国玉玺,但凡国家级的文书,只有他盖上印章才能生效。

    因此,即便被称为十六世纪最伟大政治家的张居正,也要和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搞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