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焚书,大家都别活!
吾弟大秦第一纨绔正文卷第131章焚书,大家都别活!不言儒生非议,而说天下,是扩大范围。 单要我奏对,是为我方才言说禁儒,要斯继续扩展。 “天下能非议朝堂者,皆为百家子弟也。” 李斯高声朗颂,他已想明白了。 始皇帝之心思,正如嬴成蟜所言一般,不要多想,就按照始皇帝吩咐去做就好了。 因为多想,他也看不透始皇帝背后的深意。 就像今日,李斯最初本以为是儒家的劫难,其后又以为是始皇帝在教子,现在才看出始皇帝不只是针对儒家,而是针对诸子百家。 “左相此言荒谬也,今只有淳于越携儒生犯谏,何以来他家邪?” 本来只在儒家身上燃烧的大火,被始皇帝,李斯一人一言莫名其妙就引到了百家身上。 群臣坐的就没之前那么安稳了,一人瞬间直立反驳李斯。 嬴扶苏想要出声为儒家辩解,嬴成蟜一手搂着他的脖子,一手以内力封住他奇经八脉,阻止他说话。 “走走走,陪叔父喝酒去。” 一边说,一边搂着毫无自主能力的嬴扶苏回到其最初的坐席。 嬴成蟜刚脸色一变之时,就已起身向着嬴扶苏行去,是以能及时拦住其大侄子。 “今日只得儒生,往日呢?纵横侯言陛下不孝,国尉言陛下不得共富贵。” 纵横侯顿弱早已走了,但国尉尉缭还在玄鸟殿坐的稳稳当当。 李斯开炮开到了尉缭身上,身为大秦军事第一人的尉缭如果一点脾气都没有,那在大秦这种好战爱战的大国就没法混了。 在群臣侧目下,就连分封制和郡县制国制之争都没下水的尉缭也没起身。 坐在席位上脸色阴沉地道:“此言语已有八年之久,那时老夫尚不了解陛下,其言过矣。左相若硬要翻旧事,可还记得汝曾是吕不韦那逆贼座上门客乎。” 面对尉缭的反击,李斯不慌不忙道:“然也。斯未认清吕不韦其人,拜在其门下是实。国尉未认清陛下之心胸,言说陛下狭隘亦为实也。” 李斯背后站着陛下,说这话有恃无恐,老夫却是不行。 与其纠缠便等于是和陛下纠缠,不可继续为止也。 尉缭老眼微阖,点头轻声叹道:“是实事,亦是错事,乃老夫生平之憾事也。” 李斯招惹尉缭的主要目的,就是杀鸡儆猴,不想在“百家非议朝堂”这事上与秦臣一个又一个地论证过去。 武事第一的国尉尉缭都不争了,你们还要和斯这个文事第一的丞相争议什么? 其效果也在李斯意料之中。 群臣果然是呐呐不言,没有人就这个问题打断他说话。 “或儒生,或墨生,或名生,或法生等。如许多之人可言百家生,亦可言读书之人也。咸阳如此,天下何如?令出咸阳不出三日,便有书生以其所学知识妄论对错。自以为凭心而说异于常人,出入皆胡乱非议。” “秦律未写因言获罪也,左相是要开此先河,要天下百姓不得言乎?” 一秦臣站起,打断李斯之言。 其身穿博士服,是道学博士崔广。 道家将就顺其自然,君王无为而治。 简单说就是农民种好地,屠夫杀好猪,琴师谈好琴。 只要天下人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职责,那就是太平盛世。 君王只要无所作为,天下就可以大治,其推行的人是五帝之舜。 李斯所说的以所学知识妄论对错,在崔广看来是不对的,不符合道家理念。 读书人读书就是为了明理,不让读书人讨论这些,就如不让农民种地一样,违背自然。 “言说无罪,蛊惑有罪。这些书生在咸阳一地还只是言说不满不敢乱来,但到了六国之地,他们便带头制造谣言,否定秦政。还开办学堂,以其歪曲过后的思想私相传授给学子,致使六国各地至此仍不服我大秦,山贼四起。如此,可是崔博士愿看到的?” 同为道学博士的唐秉,将要继续言说的崔广拉回席位。 崔广皱着眉道:“何意?” 虽然李斯这话明设陷阱,就是在堵崔广嘴,要崔广不能答愿意,但他崔广学问也不是假的,自是有法答之。 唐秉低声道:“今日李斯言说已是自然,如水往低处流,鱼在水中游。崔兄以身拦之,阻断水流抛鱼上岸,不合道家之理。” 崔广轻思,看了眼回到主座上的始皇帝,轻叹道:“唐兄之言甚佳,吾未勘破也。” 崔广只言说一句便又坐下,与唐秉交谈几句再没站起,群臣都看在眼中。 群臣倒不会认为是崔广怕了李斯,或败了李斯——李斯要是一回合能败一大家,顿弱得赶紧把纵横侯爵位让过去。 但群臣会认为,这其中定有什么问题是他们所不明白的,从而不敢在这个问题上轻举妄动。 尉缭乃我大秦军事第一人,崔广,唐秉,皆是名满天下的道家代表人物。 连他们三个都不想和李斯继续争执,而是要等下去,那我够资格乎? “书生讲授经文,传播思想,以此来反抗和批判大秦之政令,统治已为常态。这些读书人以古非今,妖言惑众,如此不法之事,竟连朝堂诸公都有人以此为常态。此可乎?不可也!” “造成这一切之根由,是六国刚刚统一,百废待兴。学术太过自由,思想不统一,社会风气差矣。如此下去不加以制止,陛下的威势就会下降,造反势力就会变大,破坏秦国安定也。” 不是所有秦臣都审时度势,有好些秦臣在李斯言说之际想要站起反驳。 他们大多都是刚有所动作就被身旁好友拉住,起立最多的也不过半身,就被好友硬生生拽回席位上。 李斯越论述,始皇帝脸上的期许表情就越加明显。 群臣又不是盲人,都看得见。 无论多不赞成李斯言论,他们都必须让李斯把话说完。 因为始皇帝想听。 李斯在始皇帝默许下,整整在玄鸟殿说了一盏茶时间的书生非议朝堂之罪,会给大秦带来怎样严重的后果,开放思想对大秦造成的弊端。 “……故,臣李斯,请史官将所有不是秦国之事的史书全部焚烧。天下家里有《诗经》,《尚书》,《墨子》,《公孙子》等百家书的,皆送至郡守,县令处焚烧,唯留医,卜,农等书籍传于世。各地除官府外,不得私自开办讲学,违者杀之。” 语毕,李斯半躬其身。 态度很是诚恳,虔诚。 他对始皇帝的态度,就像是一个信徒对着侍奉的神明一般。 始皇帝点点头,深有同感地道:“李斯所言,甚得朕心。诸公若无异议,便按照李斯所言去办。李斯,你与王绾同去丞相府。” “臣有异议。” 王绾和李斯本就政见不合,如今又听得李斯谏言这种与天下读书识字之人为敌之事。 在李斯说完之后,立刻怒气冲冲地道:“陛下自有陛下的威严,朝廷秩序也能慢慢建立完善,何至于将所有书都烧掉?天下无书,那我大秦子民将如何自处?如何修身?如何为陛下安邦定国?” 李斯立刻对答。 “无书便无法自处?右相不妨去民间走访走访,看看有几个人家家有一书。不读书便无法安邦定国?我大秦锐士,战无不胜,其中又有多少识文断字之辈呢?修身靠的是律法,是靠秦律来规定我秦人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关书何事呢?再者右相是否年迈未听清,斯说的不是焚尽天下所有书,而是留了医,卜,农家等书籍供百姓习之,发展。斯所言,有错乎?” 有王绾打头,李斯又已将自己思想言说完毕,一个又一个的秦臣开始源源不断得向李斯发难了。 自咸阳殿始皇帝未追究隗状之错那日起,群臣便知道,始皇帝并不反感讨论,而是反感带有私心的讨论。 “依左相所言,岂不是天下之人都不识字邪?那医,卜,农书留之何用?那秦律谁人宣之?谁又来断言秦律之真假?” 李斯笑了笑,道:“此言斯与你想法截然不同也。正因为天下不识字,书籍孤本皆在博士署。百姓要想学医,卜,农书,知秦律几何,懂秦律言之何物,必须向官府问之。此不是提升官府威信,提升陛下威严乎?”
又有一秦臣站起,道:“陛下,臣认为不妥,我大秦子民众多,官吏如何能尽皆教之?何况,医,卜,农等书皆是需精研之书也,官吏也不能尽习之。且能存至今之书皆是于世大有裨益书也,焚之将惹天下不满,万民失心也。” 李斯对答:“天下书虽有千万,然于世有裨益者却寥寥无几,烧天下之书,我大秦子民将尽皆受教于朝堂,有何不妥?若天下书存,则天下人之言行思想皆存,不关好坏,不分善恶,不论正反,那朝堂之威信焉能续存,此不是因小失大邪?” 朝堂群臣不断攻讦李斯。 但李斯历经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洗礼,对这种局面已不是第一次那般没经验。 且这次与上次不同的是,李斯的言论在秦国正统道理来说,是正确的。 天下百姓之所以仇恨始皇帝,之所以六国各地纷扰不平,就是因为他们懂得太多了。 比如赵国,记住了长平之战的活埋,记住了邯郸之战的“赵人永不降秦”,怎么会对秦国有好感? 那怎么解决? 让他们记不住不就好了。 把所有书都烧了,不让他们记住。 不靠文字,不靠书籍。 只凭记忆,能记住多久的事? 而这个,就是秦国能强大的根本原因所在。 秦国的耕战政策就是如此。 这也是商君书中的重要思想。 秦国为什么朝堂上大多都是外来者?因为秦国压根就不允许教书。 秦国的玩法就是种地,打仗,种地,打仗。 教书干什么?让这些百姓识字干什么?他识字了明事理了那不就有思想了吗?那不就不听朝堂的了吗?那不就不怎么好控制了吗? 那朝堂政策施行怎么办,不能全都是莽夫当家吧?就算历代秦君都是王者,一个王者累死也敌不过天下聪明之辈吧? 简单啊。 招贤啊。 我不培养人才,我把其他国家的人才挖过来不就行了? 来来来,我秦国求贤若渴。 只要你来我秦国,房子,地,女人,尊严,要什么我给你什么。 六国给得了你们的我秦国能给你们,六国给不了的,我秦国照样能给! 而人才越聚越多也只是一代用的,因为秦国自己没有人才诞生土壤,秦国不让你办教学。 你牛批归你牛批,我给你房子给你地给你女人都可以,但有一点你记住了,别跟我玩什么学堂之类,我不需要你给我培养人才。 这就导致韩国有张氏五代相韩,而秦国丞相或者说相邦呢?别说同出一家,连同出一门的都没有。 商鞅,范雎,张仪,吕不韦,八竿子都打不到一块。 没有人才诞生土壤,秦国这个高待遇一直在,从不饱和,于是各国人才一代又一代地纷纷往秦国跑。 然后不要以为这个时代的人,会被国家荣辱之类的想法所牵制。 因为战国是什么时代?在吕不韦没攻下周时,春秋战国本质上是东周时代。 天下共尊周。 天下之人,实际上可以说都是周人。 大概论述就是这么个意思,分封制本意上也不是分裂国家。 跨国效力,在当时文人看来,就相当于是跨省工作一般,有什么好稀奇的。 嬴子楚决定灭周的时候,就是他认为秦国可以鲸吞天下的时候。 秦国就实行这么个政策,自己发展武,从别的国家挖智,然后把别的国家都干没了。 当然,也是有弊端的。 弊端就是,没有足够的官吏去控制打下地盘。 如果秦国有系统人才培养计划,那直接抽调人才安插在打下的城池就可以,但他没有。 他一代又一代臣,都是挖墙脚。 正常的解决办法是,分封,大家一起管管。 不正常的解决方法是,焚书,大家都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