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吾弟大秦第一纨绔在线阅读 - 第345章 失礼的儒家,还是儒家否?

第345章 失礼的儒家,还是儒家否?

    吾弟大秦第一纨绔正文卷第345章失礼的儒家,还是儒家否?

    伏生带着疑惑,从右向左看去——先秦书都是从右到左一列一列竖着写。

    一、逗号:一句话中间停顿的符号。

    二、分号:一句话中间隔开并列分句的符号。

    三、顿号:一句话中间的词或短语停顿的符号。

    四、句号:一句话说完的符号。

    五、问号:用在疑问句末尾,意味疑问语气的符号。

    六、感叹号:语气较强的祈使句,感叹句末尾的符号。

    七、引号:引用词汇,经典,圣人言语的符号。

    ……

    一共十四种标点符号,名称、绘图、加解释说明,让人一目了然。

    大儒本略有些怠慢,读到第三种时微微点头只觉有些意思。读到第七种时霍然打了个激灵,目中神光大放!

    他小心翼翼重新将纸张折好,高声大呼,急招吏属。

    穿着官衣的小吏入内,没叫大人,深施一礼后道:

    “老师。”

    小吏是儒家门生,伏生于他先是老师,再是县令。称老师而不称大人,是亲近,也是传承。

    “速召一众门生!速召一众门生!”

    伏生一脸振奋,连呼两遍,中间没有给小吏留下应答时间。

    小吏上次见伏生有这么强烈的情绪波动,是在咸阳儒府与淳于越决裂之时——那时是愤怒,此时是喜悦。

    “唯!”

    他被情绪所感染,这应声应得响亮、清脆,脸上挂着笑容迅速离去。

    一个时辰之内,南阳儒生都为伏生召回县令府。

    入府之后,再无一人出。

    月上中空,县令府灯火通明。

    一个个年硕大儒神情振奋异常,脸上带有疯狂之色,在白纸上奋笔疾书。

    年轻弟子疯狂色较大儒稍逊,但亦是眼亮目明,为师长研墨、纠正文章誊写之错字,身上弄得满是墨汁也甘之如饴。

    秦朝时期的典籍,所有字都是连在一起的,没有标点符号用来分割,学起来极为不易。

    读书的人往往边读边断,直到对文章能完全理解,所以古人很重视句读的训练。

    《礼记·学记》有言:一年视离经辨志。

    郑玄注:离经,断句绝也。

    给书断句,能够顺利流畅的读下来,是能够背诵经典,理解书中所言的基础。

    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不少典籍因为断句的不同,其意思便是南辕北辙,天壤之别。

    通篇没有一个标点符号的文章,使学习这件事变得异常复杂。

    始皇帝批阅奏章需要到深夜才可,其中也有断句这一方面的原因。

    而标点符号的出现,将使教育难度再次降低一大截。哪家率先用了标点符号,便能率先抢占先机。

    “后世学者无论师出何门,都当谨记我儒家此次创世之功也!”

    一位白发苍颜的大儒起身,振奋呼喝。

    在他身边,他刚刚学了简体字的小弟子,捧着他加了标点符号的《论语》,根据标点符号而断句,极为顺畅地念了下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

    另一位身高五尺,身材瘦小,眉眼锐利,腰间佩剑的大儒声音铿锵,眼有泪光。

    “前贤与我们,更近了啊……”

    翌日。

    南阳率先更新了一批儒家经典,南阳的大秦学堂率先使用有了标点符号的书籍,本就着重教育的儒家猛虎,插上了标点符号这对翅膀,南阳百姓学习进度,一日千里。

    三日后。

    记载着南阳,以及儒家管理城池变化的奏章呈现在嬴成蟜面前。

    嬴成蟜先视察过南阳奏章,然后曲指敲着额头,哭笑不得。

    “伏生啊伏生,我该说你道德标准高,还是你太鸡贼啊……”

    强好奇得从嬴成蟜手中接过南阳奏章,仔细观看。

    这些时日,他一直跟在嬴成蟜身边,看嬴成蟜如何处理一干事宜。

    强很珍惜,知道这是君上有意培养自己。

    一经阅读,强就发现了不同——奏章中文字不是从头连到尾,被用一些他没见过的符号分开了。

    大为惊奇地他读了三四句,便发现这些符号是起到断句作用,他不需要再人工断句了。

    【南阳大秦学堂新的儒家典籍,以标点符号断句。伏县令言说这些典籍都是长安君从咸阳送至南阳,标点符号亦是长安君所创。】

    【南阳百姓闻长安君亲送,学习欲望高涨。将此信告之亲朋好友,附近城池亦有来南阳学之者。】

    【预计往后五日,南阳人数至少多一成。】

    短短五句话,他读了三遍,使用的时间是往常读一遍奏章的时间。

    合上奏章,强盛赞道:

    “君上真乃圣人也。”

    嬴成蟜笑着点指了两下强。

    “拍马屁的话可以说,但总是这么一句,我都听烦了。

    “通过这封奏章,看出什么没有?”

    强不好意思地笑笑。

    “本来是没看出什么,但想起君上刚评论伏生之言,倒是有所得。”

    嬴成蟜拿起记述着其他那些儒家管理城池变化的奏章,翻阅浏览城池近况。

    “嗯,这马屁拍的就很丝滑,孺子可教。说说看,得了什么。”

    “强敢问君上一句,君上原本可是想将标点符号之功,放于儒家头上。”

    “怎么看出来的?”

    “君上若是想自占此功,早便可以于大秦学堂使用加入标点符号的书籍,何必还要有南阳一行呢?”

    嬴成蟜放下一本奏章,拿起另外一本——儒家人多,管理的城池也比较多。

    “很有长进,比莽夫强多了,继续往下说。”

    得了嬴成蟜口头赞扬,强很是喜悦之余,对参照人选莽夫略有微词——暗卫的暗杀功夫老师就是荆轲,强很了解荆轲性情。

    “伏生没有窃据此功,说是其道德高尚,强是不信的。

    “青史留名,这帮书生哪个也拒绝不了,就像武将拒绝不了开疆辟土之功。

    “强以为,其在借君上的势。

    “其如此广而告之,韩地百姓听之,皆以为君上偏向儒家也。

    “君上在韩地拥有偌大声望,闻听君上赠书儒家,百姓尽皆向儒也。

    “伏生是以小名,在为儒家谋大利也。”

    说完心中所有见解,强心有忐忑地等着主君给出评价。

    见嬴成蟜点了点头,心中便有欢喜。

    嬴成蟜放下奏章,他已尽知发生何事。

    奏章表明,除了南阳取消了守孝三年这个律令,大多儒家管理的城池都没有取消。

    伏生这个儒家领袖,在咸阳时能够执牛耳,到了韩地,说话力度明显减弱。

    那些原本为其马首是瞻,在其他城池做县令的大儒。在得到伏生要求减免古礼的命令后不仅不做理会,反而破口大骂,言说伏生数典忘宗。

    不仅是这些大儒,大部分儒生都对伏生很是不满,只是碍于自身地位不敢说而已——儒家如此变,还是儒家乎?

    伏生,只能掌管南阳一地。

    这些为其他城池县令的大儒,对减礼仪这件事不听,但对标点符号运用却是娴熟。

    仅在南阳用上标点符号的一日后,他们的大秦学堂也用上了标点符号,他们也开始宣传长安君与儒家之美。

    他们为了证实长安君和儒家关系极好,详细讲述了长安君时隔十年第一次上朝,就是为了注释《论语》的事实。

    韩地百姓恍然大悟,原来带他们从死路走向生路的长安君,是儒家的!

    一时间,儒风盛行。

    “不错不错,思考方式很重要。从事物出发,去探察其本质。不要看一个人说了什么,要看一个人做了什么,要看事情发生后的影响是什么。”

    强略微低头,诚恳道:

    “谢君上指教。”

    “伏生此人,道德水准纵使没有我想的高,但一定比你想的高,可以信。

    “他用自己的名声换来儒家发展,这是以私谋公。这样的人,只要路不走偏,错不了的。”

    强凑近道:

    “君上让出标点符号的功给儒家,为了韩地发展。君上的道德,比伏生要高得多。”

    嬴成蟜哈哈大笑。

    “嗯,这个马屁更高级。再锻炼锻炼,你可以去和周青臣媲美了。”

    “这不是马屁。”强一脸严肃,道:“这是强肺腑之言。”

    嬴成蟜大笑声停止了一瞬,然后笑的更大声了。

    “强啊,你谄媚之能,已经高过周青臣了。”

    强不再言。

    “好了,不要逗我开心了。”

    嬴成蟜取了张白纸,强立刻拿起毛笔饱蘸墨汁,递给主君。

    嬴成蟜一笔一划,在纸上认真书写,足足写了有十页纸。

    强就站在一旁耐心等待,像是一个小书童。

    他看着主君落笔犹疑,看着主君凝眉沉思,看着主君头上那数根白发。

    “君上?”

    “嗯?”

    嬴成蟜疑惑抬头。

    强恭敬道:

    “君上坐在案前两个时辰了,休憩一会罢。”

    “切。”

    嬴成蟜翻了个白眼,以毛笔尖指着强,警告道:

    “马屁过犹不及知道不?再逼逼赖赖打断乃公思路,乃公就把你郡守一职下了。”

    “不敢。”

    强低首做惧状。

    比起在外当新郑郡守,掌管韩地,他更想在主君身前做个书童。

    好久。

    “行了,拿走拿走。”

    强恭敬地收起桌上纸张,待离去后便会装订成册。

    嬴成蟜手捂嘴打着呵欠,然后站起身用力抻了一个懒腰,骨节嘎巴嘎巴脆响,向着郡守府内走去。

    “我的势可不是那么好借的,标杆不是那么好当的。

    “儒家他管不了,我来替他管。

    “三日内哪个城池不改,就把县令下了,驱逐出韩地,反者立斩。”

    强弯下腰,恭敬道:

    “唯。”

    嬴成蟜脚步停顿,挑着眉,半回首。

    “嗯?”

    强直起身,笑着道:

    “诺。”

    …………

    政令从新郑,传到了以南阳为首,儒家所管理的一众城池。

    儒家,是诸子百家入驻韩地之后,嬴成蟜第一个人为干预的学说。

    政令中明确表明,必须将类似守孝三年这类法令尽皆废除。

    政令到达三日,有五座县城依旧照旧。

    新郑郡守强下令,下这五个县城的县令,驱逐出韩地。

    一人脸色铁青,辞官不做,愤而离去。

    四人拒而不受,仰仗于县城经营有方,与百姓言说长安君居咸阳,新郑郡守强不过是长安君麾下,其令不等于长安君之令。

    号召百姓拒绝新郑统领,言说只愿服从长安君统治。

    津县大儒吴秋坐在县令府中喝着茶汤,对着来从南阳赶来劝告的伏生道:

    “那竖子此刻深陷咸阳狱,哪里有精力来管韩地的事。汝如此作为,背弃孔子,不克己复礼,可还是我儒家门生?”

    伏生愤怒打翻身前装着茶汤的茶壶。

    “汝以为何人与我言说标点符号,是长安君本人!”

    为了给儒家保留种子,为了给儒家留下这一位大儒,伏生说出了实情。

    “就算如此,那又如何呢?他为陛下关进咸阳狱,敢光明正大出现?”

    吴秋无所谓道。

    自相邦姜商,国尉廉颇都言说是长安君府门客,一种贵族知晓被始皇帝,长安君这两兄弟戏耍了。

    就有好些人猜测,长安君未被关进咸阳狱。

    “那竖子出现,咸阳自会有人出手。那竖子不出现,谁也不能动摇津县儒家!”

    “你会死!儒家也会死!”

    伏生怒目而视。

    “淳于越前车之鉴就在眼前,孟西白一朝除名咸阳。

    “陛下,长安君,皆非心慈手软之辈。你死可以,莫要害了儒家!”

    大儒吴秋面色骤冷,大袖一甩,驱逐伏生出津县。

    看着满地碎瓷片,冷笑道:

    “失礼的儒家,还是儒家否?

    “来人!”

    儒家小吏入内。

    “老师。”

    吴秋眼眸一扫地面,小吏立刻躬身,清理了满地瓷片后,又为老师上了一壶茶汤。

    伏生悲哀回首望了眼津县城门,仿佛看见吴秋尸体倒挂城头。

    来不及悲伤,其立刻赶赴另外三座城池,痛陈利弊,皆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