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从长平之战开始在线阅读 - 第134章 魏军开拔至上党

第134章 魏军开拔至上党

    一切,似乎都在赵括的预料之中。

    廉颇对于赵括的神通广大越加的佩服了。

    聪明人从无需多言,于是,“窃符救赵”的故事再次上演。

    赵军被围第八日,信陵君召集门客紧急磋商“窃符”之策,门客侯赢献计:为王之如姬报杀父之仇,继而请如姬窃符于夜。

    信陵君闻而从其言。

    是日也,信陵君使三千门客遍寻大梁之地,时至黄昏,方才于酒肆之中得如姬之仇人之踪迹,遂使门客者三斩其头,敬献于如姬。

    如姬观之,遂泪如雨下,叩首拜信陵君于北面,曰:“杀父之仇既报,君上但有吩咐,妾无有不尊者也。”

    信陵君使者乃告知以信陵君欲北上救赵,而却秦国之所图也,并阴求如姬窃王之虎符。

    如姬应其言,夜盗虎符而与信陵君。

    信陵君与廉颇并众门客,连夜而出,并依鸡鸣狗盗之徒骗开城门,奔赴魏赵边境。(窃符救赵的故事,实在太深入人心了,这里就简略过掉哈,大体都是一样的,写多了怕你们说我水字数。)

    赵军被围第十日,信陵君众人奔波两日后,方至魏军中军,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见廉颇至,虽心有疑惑,知无计,未曾言,交接后率亲军回转大梁。因廉颇之所在,信陵君亦未曾为难晋鄙,纵其归魏。

    待晋鄙回转大梁,魏王始知虎符被窃,然前线大军已然开拔,或已与秦军交战,王无奈,只得放任信陵君施为。更以晋鄙转运粮草,并统锐卒两万,入信陵君军中效力,以备不时之需。

    以此观之,魏王倒也不是全然不可取之人。至少没有“宁予外寇,不予家奴”的龌龊,倒颇有些“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境界。

    当然,魏王倒也不全是为了信陵君。这两万大军和晋鄙将军,虽然是妥协之举,但也不乏掺沙子和分润功劳的作用。

    甚至这掺沙子的举动,还有些明显。

    但即便如此,信陵君却也不好拒绝,毕竟自己也算是理亏在先。如今魏王不仅为自己圆谎,还增派军士,不论大军是否知晓信陵君“窃符”之举,在诸多魏军将士的眼中,无疑是魏王形象比之信陵君也高大了不少。

    能将魏国几乎全部身家交付给信陵君,此等胸怀足以令不明究竟的将士们钦佩不已。

    更何况,如今有廉颇在侧,信陵君也需要晋鄙这个知兵的“自己人”与廉颇这个赵国的大将做个平衡。

    略过这点小插曲,信陵君总算是将一十二万魏军掌握到了手中。随即将廉颇推为大军主将,晋鄙为副将,而信陵君则为督军。

    廉颇自然弗辞,慨然而任之。殊不知此番一任,却是他自己的危难之始也。

    随即,为隐蔽起见,廉颇率领魏军沿丹水北上,准备在泫氏与界牌领之间,悄然西渡上岸,直插秦军包围圈的侧后。

    直至此时,赵军已经被包围了整整十二天了......

    按照之前的预计,赵军此时已经弹尽粮绝,也因此,廉颇所部行动也算是迅速,仅仅一夜之间,十二万大军已经跨过边境,进入上党境内。

    可即便如此,魏军依旧来得有些迟了!秦军最后的围歼战,早在三日之前便开始了。

    没错,白起在得到秦王从河东、河内调集的三万大军的增援之后,果断地发起了对残余赵军的试探性的进攻战。

    这一战之下,赵军的羸弱战力立即便彻底地暴露在了秦军的眼前。

    当然,赵军战力急剧下降的根本原因,自然是因为那十万青壮的掺杂,即便这十万青壮跟随着大军,已经算是经历过大战(壁垒之战和追击之战),也算是闻过了血腥味,可半路出家到底不及那些与胡人厮杀过、与秦军对峙过的正规军。

    尽管有着地利的优势,羸弱的赵军却依然阻挡不住秦军的脚步。

    这样rou眼可见的战力下降,在秦军眼中却是另一番的原因——缺粮!

    那是赵军缺粮之后,士气急速,体力、战心、士气急剧下降导致的战力降低。

    当然,若是细细查看,秦军当不难发现他们所斩杀的赵军虽然也有些面黄肌瘦,但绝没有到断顿的地步。

    甚至赵军面黄肌瘦的表现也是赵括刻意控制士卒进食的缘故。

    尽管已经赵军已经被包围了十二天,后方的运粮更是在一十五日前,秦军攻占韩王山大营之时,便已经断绝。

    换言之,赵军已经至少有一十五日没有补充了粮秣了。按照一般的军需配给制度——行军途中,各营只携带当日之粮,中军主营携带三至五日粮草,赵军早已断粮——这是为了主将对于下面部队的绝对控制。

    因此,秦军有此判断倒也不是无的放矢。

    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从一开始,赵括就知道自己会被狠狠包围,因此,赵军从一开始就备下了足够的粮草。仅仅各营随军所携带的军粮就足够三日之用,而在各个堡垒之中又存放了五日之粮草。而在主营之中更是有着七日之粮。

    细细算来,秦军发起进攻之时,正是堡垒存粮殆基本殆尽之时。因此,秦军攻破数个堡垒之后,发现其中果然已无多少军粮之用,随即越发地肯定着自己判断。而实际上,每日黄昏都有军士悄悄给予配给。

    这配给当然不多,仅仅足够堡垒之中的兵士一日一餐之用。不是赵括抠门,实在是谁也不知道魏军究竟什么时候能到,更重要的是,若是麾下将士一个个吃得饱饱的,秦军疯了才会看不出来。

    当然,这样的赔给自然对军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但一日、两日、三日,源源不绝的粮秣配发下来,并没有再作缩减之举,赵军士卒们也随即不再过多担心粮食的问题了——虽然吃不饱,却也饿不死——这便已经足够了。

    相比于粮食的问题,赵军的士卒们显然更担心他们的上将军赵括,如今身体究竟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