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从长平之战开始在线阅读 - 第349章 锋矢雁行双阵碰

第349章 锋矢雁行双阵碰

    首先便是颠簸的问题。

    为了保持平衡,不仅双腿需要夹紧马腹,身体也要紧挨着马身,因此战马奔腾过程中的起伏几乎全都传递到了骑兵的身上,颠簸也就是必然的了。而在这么剧烈的颠簸之中,想要拉弓射箭,其难度可想而知。

    如果说在平地之上进行射箭,固定靶的难度是一,移动靶的难度是三,那么在战马之上,尤其是在奔腾的战马之上,静止的物体也变成了移动的了,若是对象也在移动中,在加上战马在空间三维中的波动,其射准的难度岂止是十。

    骑兵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射箭姿态,始终保持猎物在自己的弹道之上,还要在颠簸中找到那转瞬即逝的平衡点,随之将手中弓箭射出。

    如此苛刻的条件,即便是平地之上的神射手,到了战马之上,其实力恐怕也发挥不出其十分之一。当然,这样的问题若是大规模的骑兵队列,倒也问题不大,毕竟只要数量足够,自可以用区域覆盖的形势弥补掉准头不足的问题。

    可如今的战场之上,显然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为一再的分兵,每路的兵力不过百五十人而已,根本无法进行覆盖性射击,这就很考验每个骑兵的骑射技巧了。

    而若是有马镫加持,骑兵双脚则可以放入马镫之中,不需要紧箍着战马,同时若是需要射箭之时,甚至可以稍稍抬起屁股,是自己和战马有一个小的分离。

    虽然战马的颠簸依旧会通过马镫传导到身体,但因为马鞍和马镫的双重削弱,对人的影响已经要小上很多了。再加上骑兵双脚的控制,很容易将自己的上身定在某个点,射出的箭也就跟准了。

    若说没有马镫的战马上射箭的难度是十,那么装上马镫之后,其难度将大幅缩减到五。

    当然这个问题也不是无解,勤能补拙,通过不断的训练也能找到些感觉,从而缩小与配有马镫之间的距离,但下个问题就真的只能望之兴叹了。

    那便是——气力问题!

    都说“力从地起”,战马之上的骑兵显然没有借力之处,若是欲要贴身近战,虽然有着高度的优势,但每一击都只能靠自己的臂力施为,不仅极其耗费体力,同时与站在地上可以调集全身的力量相比,力量也要小上不少。

    这也就导致,如今的骑兵对战步兵虽然有所优势,却不是碾压式的,而骑兵的作战方式也多为弓箭为主,贴身rou搏要么是迫不得已,要么则是对自己的战力有着足够的信心。

    至于真正的战场霸主——重骑兵,赵国虽然已经有了雏形,但其攻击方式仍是以手中长刀和腰间弓箭为主,铠甲不过是一层防护而已,与真正的横冲直撞的重骑兵,那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原因也很简单,横冲直撞的重骑兵靠的就是极大的重量外加较快的速度带来的巨大冲量,可若是没有马镫泄力,恐怕站在地上的战兵没被冲倒下,战马上的骑兵先倒飞出去了。

    有了马镫之后,可就不一样了,双脚插在其中,马镫又绑缚在战马的马鞍之上,骑兵也就可以从马镫之中借力,虽然不像地面那般随心所欲,但至少气力上能够提升一大截,同时也让重骑兵的产生成为可能。

    一句话来形容,有了马镫之后,以前射不到、射不准的目标可以射到并且射准了,以前主要的攻击手段退为第二手段,以前需要小心翼翼地攻击,如今可以大开大合......

    因此,马镫对于骑兵而言,那是属于真正的质的变化。这点在历史中已经用无数的鲜血狠狠地检验过,根本无需置疑。而赵括的底气便是来源于此!

    眼见着,阏与的小型战场之上,两只当世最强的骑兵队伍已经展开阵型,正向着对方呼啸而进!

    秦军这边,摆出的乃是最适合进攻的锋矢阵,目的显而易见,就要要以最锋锐的方式,用最短的时间,凿穿赵军的阵线,直取中军赵括所在。

    反观赵军这边,摆出的竟然是雁行阵,又如缺月之阵,取其左右环抱之势,目标也很明确,就是要包围秦军,全歼秦军。

    若是有人在一旁观之,怕是一时间,要不知哪个是来伏击,哪是遭到伏击的那个了。伏击的秦军想要破阵而出,被伏击的赵军却想要围歼对手,真是妙不可言。

    司马错见着赵军的阵势,却也没有奇怪,雁行阵虽有包围之意,却也是个半攻半守之阵,用在骑军防御之中也算寻常,甚至也是最好的选择。毕竟若是用圆阵,虽然注重防御,却失去了骑军的机动性,若是采用鱼鳞阵等更偏向防御的阵型,却又一时间难以成阵,自己也不会给他足够的成阵的时间。

    至于赵括,显然他用雁行阵可不是什么防御,就是奔着全歼去的。至于秦军的阵型,虽然没有出乎赵括的预料,但赵括对此倒也并不关心——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阵型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了。

    不管怎样,两军的阵势已经成型,即便是哪方的主将想要再变其阵,也不是一时间可以调整的了。

    很快,一矛一囊就要撞在了一起,自主将往下,双方似乎都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五百步!

    两军默契地开始缓缓加速;

    三百步!

    两军已经几乎已经能够看清对方的面容,而异变也在此时开始。

    只见赵军队列之中,几乎全员弓箭在握,森冷的箭矢已经搭上,随着“嗖嗖嗖”的声响,数百利箭激射而出。

    这边的秦军却是丝毫不慌,这可不是平地之上,在急速的战马上,在三百多步的距离上,搭弓射箭,不过是在浪费箭矢而已,根本没有任何的准头。

    要知道,即便是他们,秦军中的锐士,其中最好的骑手,稍有把握的射箭距离也在二百五十步内!而一般的锐士更是要在二百步内才有准头,至于普通的骑兵,这个数字甚至只有短短百二十步。

    赵国在这个距离就发箭,这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