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阅兵
千里之堤毁于蚁xue。 君王忧心的地方,自然就是反贼的机会所在。 吴年要震慑高句丽,就是怕高句丽反叛。 而现在吴年的北边还有蒙元,南边还有楚国,海上还有扶桑。如果吴年战败,高句丽的金氏王朝,便有可能死灰复燃。 毕竟金家繁衍多年,子孙遍及高句丽。 只要吴年战败,有人登高一呼。 便又是揭竿而起。 章襄、金瑜也是心动。但很快,章襄便摇着头苦笑道:“没机会了。你看吴年的作为。剥夺了我们的田产、金银、家奴。” “便是遇到了机会,我们也没有财力可以起兵。” “再说了。吴年这么多年都没有败亡,他十年内应该没有任何问题。给他十年时间,高句丽就再也不认识金王了。” “高句丽朝野只认汉王。” “是啊,少谈这些没有用的。还是多想想,在汉朝我们要怎么生活吧。反正我是打定主意。先蛰伏三代,维持家业,耕读传家。等到了我的曾孙,便可以参加科举做官了。” 金瑜也是点了点头,说道。 金氏王朝灭亡,他身为亡国余孽,身份敏感。得等时间过去,一切风波平定了,就可以科举了。 君子得有远略,不可得过且过。 “哎。”李定本蠢蠢欲动的心,霎时间平静了下来,长叹了一声。 三人随即看了一眼刑台上的刘忆春,没有忍心看完,便一起站起来离开了。 按照砍头顺序。 刘忆春应该是第一批被砍头的。但是监斩官很愤怒,便让刘忆春等着。 先砍了前边的人,最后才砍杀他。 等砍头,清理了尸体。再砍头,清理了尸体。轮到刘忆春的时候,他已经奄奄一息了。 然后刀斧手手起刀落,人头落下,结束了他罪恶又富贵的一生。 “好!!!!!!!!” 围观的老百姓喜闻乐见,举起了手叫好不已。 随着吴年开了杀戒,便一发不可收拾。平壤城的菜市口,砍头的源源不断。 吴年没有冤枉好人,是这些权贵、宗室、富豪没有一个是干净的。 没错。 富豪。 反正只要老百姓告,有苦主,案情是真的。连富豪员外也都杀了。不仅限于乐浪府,而是在整个高句丽全境展开。 吴年在短时间内,便宰了纵横不法的人数百人。抄没了百余家。收取了田产、房产、店铺、金、银以及粮食贵重物品等价值无量。 解放了超过十万的奴婢。 一时间,国库富饶,空出来的田产极多。 执法严厉。 执法者就会被很多人仇恨。 但是高句丽的吏治,却是空前的清明了起来。这为吴年收获了很多的民心,他的各种政策推广,也异常顺利。 比如让高句丽百姓学习汉话、汉字。 比如组织高句丽百姓服徭役,修葺个城墙、挖通河流、运送粮草等等。百姓们都是心甘情愿的努力干了。 与此同时,大阅兵的消息也是传到了高句丽全境。 百姓对此非常期待。 高句丽东部的绵延山区。名叫“吴年”的台风,也吹到了这里。 深山中有一座村庄,名为诸葛村。村中百姓多姓诸葛。根据族谱记载,乃是汉丞相诸葛亮之后。 在隋唐的时候,先人迁徙到了这里居住。 这件事情当然不靠谱。但是村民却是深信不疑。他们在村西山头建立了诸葛亮庙宇,四时祭祀。 诸葛村没有远虑,但有近忧。 李金珠的朝政还算平稳,但是乡下的小吏,盘剥乡里却也是平常。诸葛家没有靠山,县城里下来的官吏,经常盘剥他们。 最近,他们听说那经常盘剥他们的官吏,被夺了官职,抄没了家产,发配前往济州岛充军,抵抗扶桑人去了。 诸葛家一时间欢天喜地,立即祭祀老祖宗诸葛亮,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老祖宗,并保佑汉王江山永固。 我们老祖宗是大汉丞相。 庇佑汉王,完全没毛病。 村里头的名望人物,叫诸葛司。他很有远见,召集村民,侃侃而谈。
“我们本是华夏苗裔,诸葛丞相之后。无奈进入了高句丽,因为环境所迫,所以渐渐不会汉话了。” “现在高句丽入汉。我们大王是汉王。我们是时候恢复祖先的语言、文字了。” 经过村民的同意之后,各家出资。请了一个精通汉学的老师,教授村中孩童汉语、汉字。 附近村庄的人见诸葛家,抱上了汉朝的大腿。连忙也有样学样,聘请汉学老师,教授孩童汉语、汉字。 这股风吹到了深山老林。 不需要十年。 只需要三年,五年。 吴年就可以坐稳高句丽江山,并如铁壁一般,江山稳固。 这日上午,阳光毒辣,气温很高。 诸葛村来了三个不速之客。其中一人自称是县中官吏,刘京广,另外两个是他的随从。 诸葛司得知了消息后,立刻请了刘京广进入自己的家中,让奴婢下去沏茶。 双方先寒暄了一阵。刘京广才说明来意道:“诸葛先生。今年十月。汉王在平壤城阅兵。召集天下的名望人物,一起前往。我奉县尊的命令,来请先生先到县城,等会合了所有人,便带着你们前往平壤,参加阅兵。一路的饮食,都由官府包办。” “不需要先生出一分钱。” 诸葛司惊愕许久,然后才说道:“阅兵?还召见天下名望人物前往阅兵,这简直是闻所未闻。这是真的吗?” 阅兵当然是有的。 比如君王进入军队,观看军队cao练,也算是阅兵。 但是吴年这种阅兵,只能说是绝无仅有。 刘京广连忙摇头,说道:“真的,千真万确。我可不敢假传汉王的旨意。” “是我失言了。请大人恕罪。”诸葛司立刻意识到是自己失言了,连忙道歉道。 事不宜迟。诸葛司连忙对妻子交代了家事情,带上了换洗衣裳,跟着刘京广前往县衙。 而诸葛司只是其中之一。 高句丽范围内的各方人物,宛如海纳百川一般,前往平壤城。 共襄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