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强大的大汉朝(三)
陕西粮价如何,先看长安。 别看长安县令许启杀的狠,还把人家妻女收入后宅,像个阎罗王。 但他杀的,都是那些故意屯粮不卖,想哄抬粮价,把粮山变成金山的人。 对于林国栋这样还有良心的大户,只是打劫一半。 对于正常开店,卖粮食的粮商,则是没有追究。这个情况,能卖粮食的,都是好人了。 在许启把魑魅魍魉处理了之后,陕西巡抚张严才,与长安诸军大将合计,出部分军粮加上抄家得到的粮食,平抑粮价。 下午。 长安城中。百姓汹汹,排队购粮。很多百姓虽然手里头有钱,但却买不到粮食。 粮油店外,排起长龙,经常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或口角,或斗殴。 妇孺的哭泣声,不绝于耳。 一副乱世汹汹的样子。 “咚咚咚!!!!!”大批大批的衙役,自巡抚衙门出发,敲锣打鼓,走街串巷,吆喝道:“诸位乡亲父老。陕西干旱,天子有令。命巡抚大人统筹赈灾。明天一早。长安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开四间官铺。粮价与灾前一样。” “咱大汉朝的天子,不是那道君皇帝,说一不二哩。诸位乡亲不必疑虑,各自回家去,等明天购粮吧。” 衙役们敲锣打鼓,走街串巷的同时,也在各处布告栏上,张贴盖了巡抚大印的布告,作为凭证。 长安百姓,却是将信将疑。 那些眼看着排到队,能买上粮食的百姓,继续排队。 眼看着买不到粮食的人,就不排队,围在布告栏前,指指点点。 “这是真的吗?官府开官铺卖粮食,粮价与以前一样?” “我看很难。今上养兵百万,四处用兵,虽然河北殷盛,但也经不起这样消耗。哪里能拿出粮食来,平抑粮价?就算有,恐怕也只是暂时的。” “暂时的也好啊,能买到一点粮食,就是一点。” 百姓不信的多,信的少。但大多数百姓都没办法,买不到粮食啊。他们只能将信将疑,怀有一点希望,回去家中等待明天。 在一夜辗转反侧之后,第二天一大早。几乎满城的人家,都出动了。每家至少一个人。 他们带足了钱,拿着大大的麻袋上了街,去寻找那十六家官铺。 不用寻找,早就排起长队了。 虽然排起长队,但是速度很快。凡买粮的,多少都有。排在前边的,扛着大包小包走了。 “是真的。粮食价格与旱前一样哩。” “真朝廷,真天子啊。童叟无欺。” 买到粮食的人,都是欢天喜地,交口赞颂。没买到粮食,还在排队的则是一脸羡慕,但他们的心安定下来了。 反正迟早能排上队的。 随着官府下场,粮食管够。那些百姓私营的粮食铺,也得降价,否则卖不出去。 长安城的粮价,迅速下滑,恢复了原来的价格。 粮价稳了,整个长安城的秩序也就恢复了。一个上午粮店外都很热闹,下午就没人了。 有这样的平价粮食,不用担心以后。 买到粮食的百姓,茶余饭后,自然是对朝廷,对天子赞不绝口的。 “真是天子啊。以前道君皇帝的时候,陕西干旱,闹出了民变,攻城略地,死了多少人啊。” “是啊。虽然已经过去好几年了,但想起来还是挺害怕的。对了,最后楚国朝廷不能妥善安置百姓。还是天子出手,把这些百姓送去了三汉,听说现在在那边过的不错。” “真是好天子啊。” 这货比三家,才知道哪家好。楚国不是没有实力,只是根子烂了。 比如在楚国时期,一个县令敢不经过审问,就杀了大粮商,抄家流放的吗? 没准这大粮商使了银子,就平平安安了。 官商沆瀣一气,灾年对百姓敲骨吸髓。当然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流民四起,杀他个人头滚滚。 大汉朝既没有官商沆瀣一气,还把商人、大户给打压了,匀出粮食,分给百姓。 又出军粮,自然大大不同。 放在更早以前,这叫“抑制豪右”。 大汉朝如此有作为,迅速的收取了陕西的民心。哪怕最后真的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恐怕大多数百姓,还是对大汉朝有感激的。 抓捕图谋造反的人,是皇城司的职责。 平抑粮价,是陕西巡抚的工作。 但巡抚的工作,不仅如此。还得保生产。陕西这里千万人口,要是今年粮食真的绝收,那就算朝廷有通天之力,也是撑不起来的。
不能真的粮食绝收。 陕北那边是没有办法。但是陕南关中地区,却还是有水的。只是没下雨,河水水位下降了。 每一滴水都是金贵的,价比黄金。 有百姓以村庄为单位,争夺水源。比如说上游的村庄,起了堤坝,拦截去下游的水。 把水留在自家田地里。 然后全村老少,拿起锄头、钉耙械斗。打死打伤的不计其数。 关中。 一座名叫王家村,一座名叫陈家村的就是典型。两村的战斗力还特别强,都是同族、同宗的。 实力也不相伯仲。 上午。 两家为了水源,连女人都上了,足有上千人规模。 先是交涉,后是对骂,眼看着火气越来越重,双方快要动手了。 真打起来,死个几十人,伤几百人是很正常的。 争夺水源,就是争命。没水没命,那不如豁出命去争水。 就在这时,县城中的数十名捕快,簇拥着县令张春来到了现场。 大老爷官服崭新,捕快们也不是赤手空拳来的。持枪佩刀,还有弓箭手。 一看这个阵仗,两村人都是乖乖跪下,口称“大老爷”。 张春摆出了县令大老爷的谱,让人搬来椅子坐下,然后黑着脸,召见了两村的名望人物。 也就是带头的。 分别是王水生,陈塘。 听着二人的自我介绍,张春笑了起来,说道:“你们倒是挺有缘的。一个是水生,一个是塘,都是带水的名字。今天又带头争夺水源。” 王水生、陈塘也不知道这位大老爷是个什么想法,都是唯唯诺诺。 张春收其笑,沉声说道:“这回呢。我是来摆平你们的。你们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就把你们迁徙去三汉。” “那边有田,有水,就是缺少人口。是好地方。” “省得你们在这里,打生打死。” 关中的情况,还没到那份上。王水生、陈塘自然是不想去三汉的,都是打了个哆嗦,更加乖巧了。 他们也很好奇,也是不信。 这件事情怎么才能摆平? 这可是水源。是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