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倭寇退了?
在朱平安的提醒和示范下,不少衙役、兵丁也跟着用火把烧断绳索,除了少数几根被倭寇提前用尿液、河水浸湿的绳索烧不断外,大部分的飞爪绳索都被烧断了。 倭寇没有提前制作爬墙梯,飞爪绳索等攀爬工具又大都被烧坏,那几根被尿液浸泡未能烧断的绳索也被守军重点关注,一时间巨石、金汁纷纷而下,倭寇惨叫摔落城下。 在艰难的肃清城墙上的倭寇之后,靖南县城守下了倭寇的第一波攻击。 “倭寇退了!” “倭寇跑了!” “我们守住了,我们守下来了!” 倭寇退却之后,城墙上的衙役和兵丁一阵欢呼雀跃,高兴的庆祝胜利。 “守下来了?!倭寇退了?!” “真的吗?!” “太好了。” 城下瑟瑟发抖、绝望的百姓听说倭寇退了,吃惊的张大了嘴巴,大喜过望,喜极而泣,高兴的奔走欢呼,靖南县城俨然一片欢呼的海洋。 在一阵欢呼雀跃声中,朱平安站在城墙上,表情轻松,心中却无比沉重。 朱平安目光深邃...... 虽然艰难守下了县城,但是情势一点却也不容乐观。因为,一来这只是倭寇的第一波攻击而已,倭寇修整过后肯定会再次攻城;二来己方伤亡惨重,西城上一百人的衙役、兵丁在这一波守城中战死了三十二人,负伤二十九人,共计折损六十一人,城墙上战斗力尚存的衙役、兵丁仅有三十九人。三来,倭寇依旧人多势众,倭寇虽然折损的更多,折损了一百多人,但这点折损对倭寇来说这点损失不过九牛之一毛,他们仍有三千多人。 朱平安很清楚,倭寇之所以退却是因为飞爪、绳索等简易爬城器械被毁,他们需要时间砍伐树木制作爬梯,爬梯制作完成之时,就是倭寇再次进攻之时。 城上守军三十九,城下倭寇三千多。 接下来。 这城怎么守?! 以倭寇的凶悍以及悬殊的敌我人数对比,只怕下一波攻击,只要有倭寇攻上城墙,那城墙就可以宣布失守了,城墙失守,靖南县城也就沦陷了。 难啊。 朱平安看着退却的倭寇,心中怎么也轻松不起来。 “公子,喝碗水吧。” 刘大刀胳膊肘下夹着头盔,手里端着一碗水走上前来,递给朱平安。 “大刀,谢谢。今日多亏有你们,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朱平安接过碗,笑着拍了拍刘大刀的肩膀,由衷的感谢道。 真的,今日城墙之上,多亏有刘大刀、刘大枪、刘大锤他们在,城墙上的衙役、兵丁根本不是倭寇的对手,凶残悍勇的倭寇攀爬上城墙后就像狼入羊群一样,一对一轻松斩杀衙役、兵丁,以一敌二敌三都不落下风,还能反杀,只有刘大刀、刘大枪他们几个身手高强,个人武力值超越倭寇,若非刘大刀、刘大枪他们在城墙上四处救急,大杀四方,城墙早就失守了。而且,朱平安一介文弱书生,身体素质比衙役、兵丁还要差不少,之所以现在还能完好无损的站在这里,也是因为刘大刀、刘大枪他们密切保护的缘故,若非刘大刀、刘大枪他们在朱平安身边保护,朱平安即便有九条命,也都在城墙上被倭寇送上西天了。 “公子跟我们客气什么,若不是公子,我们早就没命了。现在跟着公子,我们还成了捕快,都跟着吃皇粮了,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好事。再说了,公子一个文官都不避刀矢,不顾危险,持刀杀倭,我们练武之人,杀敌就是我们的本分。”刘大刀憨厚的笑着摸了摸后脑勺,摇头说道。 “大刀你受伤了?” 朱平安注意到刘大刀一抬胳膊摸后脑勺,腰侧衣服大片鲜血,不由着急的问道。 “没有,这些都是倭寇小崽子的血。” 刘大刀摇头解释道,为了让朱平安放心,刘大刀掀开衣服给朱平安看。 朱平安看到刘大刀没有受伤,这才放下心来。 “快看,倭寇退了,可是却没有退走,倭寇在城外一里处安营扎寨了。” 城墙上一名欢呼雀跃的衙役,忽地注意到城外退却的倭寇并没有退走,而是在城外一里处安营扎寨了,不由的额头冷汗淋漓,惊呼出声。
他的话引起了众人的注意,众人皆往城外看去。 “真的,卧槽,倭寇真的没有退走,倭寇在城下安营扎寨了,这是还要再攻城?!” “倭寇没有退走?!” “倭寇还没走!倭寇没有走!” 众人看到倭寇果真在城下一里处安营扎寨,没有退走的意思,不由惊慌失色,汗流浃背。 “快开,有些倭寇在砍树,拖着树干到了营寨中,他们砍树做什么?!” “梯子?!难道倭寇砍树是为了造攻城梯?!!!” “没错,你们看,他们把树干并排放在一起,还有横木,攻城梯!!倭寇真的在造攻城梯!!!” “倭寇在造攻城梯,怎么办啊,倭寇造攻城梯,肯定是贼心不死,他们还要攻城。” “有了攻城梯,倭寇爬上城墙就容易多了。倭寇凶狠人又多,还有两三千呢,咱们就只剩下三十多人了,这倭寇再攻城,还怎么守城啊。” “这还怎么守啊。” “哎,城墙上这么点人都不够倭寇塞牙缝的,倭寇一个冲锋就能攻破县城。老天爷啊,求求你了,怎么办,怎么办,死定了,我们死定了......” 接着,眼尖的人们看到倭寇在砍伐树木制造攻城梯,不由更加惶恐不安,绝望的叫喊出声。 很快,城上城下的人们都知道倭寇在砍树制作攻城梯,酝酿下一波攻城了。人们都知道城上只有三十多个衙役、兵丁守城,而倭寇还有两三千人呢,倭寇又一个个凶残武艺高强,等倭寇拥有了攻城梯后,县城怎么能守得住呢。 县城不可守! 县城守不住! 如此言论充塞靖南县城。 一时间,绝望的气氛再度席卷了靖南县城,人们绝望的哭声不绝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