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技术进展
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内。 一间布置简陋的办公室里,李炳忠满脸困惑地看着面前的助手罗文,有些难以置信地问道: “你的意思是,我们的Rbcc项目要被并入成飞无侦-9项目了?这两者.......怎么说,不说完全不搭噶,但技术关联性也强不到哪里去吧?” “而且说白了,我们的Rbcc项目是一个小项目,无论是人员配置、还是资源配置,在所里都是倒数的水平。” “你们现在把我们搞到无侦-9这样的大项目里面去.......我们能有什么用啊?” 听到他的话,罗文轻轻摇了摇头,回答道: “这事儿您问我,我也不清楚。” “今天早上才刚刚收到的通知,具体的项目信息还没发过来。” “不过,我已经提前跟星火那边沟通过了,他们的意思是,Rbcc项目要转成tbcc项目,后续还会跟帝都胡增平那边的预冷器项目结合,目标是在三个月之内,做出一款tbcc发动机来。” “并且,这款发动机还要应用到无侦-9上,协助达成无侦-9的技术目标。” “.......这也太夸张了吧?时间哪来得及?” “我也觉得来不及----但您也知道,星火的项目规划一向都是非常激进的,而且每一次他们都能完成。” “所以,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不是怎么去做技术实现,而是人员准备。” 李炳忠眉头微皱地点了点头,开口说道: “确实.......现在星火是名声在外。” “但是说实话,这一次他们的要求确实是有点......Rbcc和tbcc两种发动机的技术路线是完全不同的,临时改方向,估计下面不少同志会有意见。” 这确实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虽然说Rbcc项目的规模极小,但参与项目的研究员们也算是倾注了不少心血。 并且,从最功利的角度来讲,很多研究员是要靠手里的成果吃饭的。 一篇论文、一个阶段性成果,决定的是他们之后的职称评定问题,虽然说起来有点可笑,但几百块钱的工资涨幅,对他们来说确实弥足珍贵。 要知道,他们现在的平均工资,也不过才4000多块钱而已...... 让他们跟着去冒险、让他们从零开始去做一个不擅长的领域,真的没那么简单。 一旁的罗文沉默不语,他虽然是李炳忠的助手,但待遇上也不会比基层研究员要好多少,所以他非常理解李炳忠所说的这个问题。 两人就这样相顾无言,片刻之后,罗文才开口说道: “无论如何,星火提出的要求,我们肯定是没有理由拒绝的。” “从宏观来讲,这次的无侦-9项目跟海上局势息息相关,之所以提出这个目标,恐怕也是因为那边的压力。” “从微观上来讲......对吧?” 罗文没有把话说透,但李炳忠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 他长叹了一口气,没有说话。 tbcc项目还没开始,但他已经感受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压力。 “算了........这些先不考虑了,你组织个会议,把人都拉起来,咱们先把情况说清楚吧。” “好。” 罗文简洁地回答道。 于是,半个小时之后,Rbcc项目组的所有成员都集中在了会议室里,而在听到李炳忠宣布的消息之后,会议室的氛围rou眼可见地变得凝重起来。 看到众人的反应,李炳忠的表情严肃起来。 “我知道大家对临时变更项目方向这件事情意见很大,但我也请大家理解上级的决策。” “无侦-9项目是国家重点项目,它的意义绝对不仅仅是一架高空侦察机那么简单。” “所以,为了达成它的项目目标,很多事情都是可以牺牲的。” “在国内,我们根本想要凑齐一支tbcc研究团队,几乎可以说是不可能的,而我们的Rbcc团队,是唯一有技术积累的队伍。” “选择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也是在给我们加担子。” “只要能挑起来,大家以后的发展,都不会有问题。” 这话说的不免有些画饼的成分在里面,但很显然,项目组里的老油条们都不吃这套。 “领导,要不你还是争取一下吧.......这个事情吧,大家都知道是家国大义,但是,家国大义不能当饭吃啊......” 角落里,有人语气犹豫地开口说道。 他的用词很尖锐,但不得不说,这也确实是事实。 李炳忠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于是也只好避重就轻地回答道: “只要搞好研究,还怕没饭吃吗?” “咱们虽然没有跟星火有过合作,但他们的项目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只要是参与其中的,有吃亏的吗?” “但人家那是专业对口!我就直说了吧,领导,咱们就是一块垫脚石,后期人家必然是要组建专业团队的,帝都预冷器团队不就是典型的例子吗?我们能捞着什么好处啊?” “放弃了我们自己的方向,去给别人做嫁衣裳,这事儿我真不想干!” “.......你不干也得干!” 李炳忠的脸上浮现出一抹怒容,但也就在这时,他的手机突然响起。 而在接通之后,他的表情立刻变得郑重且谨慎起来。 “是的,我是李炳忠。” “明白,领导,已经在安排了,顺利的,顺利的......” “大家都很配合.......” “确实有困难,让领导见笑了.......” “啊?好!明白,明白!” 李炳忠的脸上逐渐露出了笑意,接连说了好几个“好”字之后,他心满意足地挂断了电话。 随后,他重新转向会议室里的众人,开口说道: “接上级通知,Rbcc项目封存保留,后续tbcc项目完成之后,可按照个人意愿决定是否重新回到Rbcc项目。” “另外一点,对此次被抽调参与tbcc项目的所有同志,上级给予一次性特殊津贴,具体发放数额,将单独沟通。” “我能告诉你们的是,数额不会小----六位数以上。” “另外,本次tbcc项目成果,将由参与项目的研究员共享,列入个人履历。” 听到他的话,原本还死气沉沉的会议室里,氛围瞬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在刚刚还尖锐地反对的那个研究员,此时也是笑逐颜开。 “还是星火牛逼,就知道不会亏待我们!” “你小子刚才可不是这么说的.......” “嗨,我那不是被其他部门坑怕了嘛.......” “不说了,好好干,咱得对得起这钱啊!” ...... 看着众人的反应,李炳忠的心里突然涌起了一阵感慨: 这大概就是金钱的力量? ----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 诚然,星火对这群早已事实上边缘化的研究人员的关注,是通过金钱的形式体现的。 但归根结底,能做到这一点,还是在于他们的“同理心”。 在之前,星火似乎也主导设立了“扎根”特殊津贴来着。 这个组织,跟自己以往打过交道的各种基金会、各种上级主管部门,似乎真的有所不同...... “好了好了!” 李炳忠拍了拍手,把众人的注意力重新拉回了自己身上。 随后,他开口说道: “你们的顾虑,有人帮伱们解决了,那接下来,也应该到了帮国家解决问题的时候了。” “所有人都行动起来,我们要在一周之内总结出tbcc项目的关键技术难点,然后在剩余的时间里,对这些技术难点发起攻关!” “收到!” ...... 三天之后,成都,办公室里。 陈念的手里拿着刚刚从长安研究所收回的报告,略有些感叹地说道: “这些人效率还挺高的,三天的时间,能整理出这么全面的技术难点报告,可以说是很不容易了。” 听到他的话,对面的陈果微微一笑,回答道: “只要保障做好了,其实绝大多数庸才也会变成天才,更别说他们本来就不是庸才了。” “这话听着怎么那么耳熟呢?” 陈念突然觉得有些好笑,他想起来,在自己的前一世,那些推崇所谓狼性文化的公司往往也会拿这个说辞来画饼,但可惜的是,他们喂的都不是rou,而是屎。 “耳熟不耳熟的,都是这个道理。” “不过,这个事情也算是一个有益的经验,之后我们在进行项目规划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考虑宏观上的利益,还要考虑基础科研人员的具体情况。” “之前我们在dF-17、096项目上都遇到了一些摩擦,当时没抓住重点,其实还是我们做的不够。” 陈念微微点头,回答道: “确实是这样,对普通人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比吃上一口饭更重要。” “在所谓的宏大叙事中,他们的命运不值一提,但如果不在意他们的命运,宏大叙事的基础也不可能搭建得起来。” “好了,不聊这个了,看技术文档吧。” 略过了这个话题,挪动椅子转头看向屏幕,而屏幕上,陈念已经把Rbcc----现在应该叫tbcc研发小组总结的10条关键技术瓶颈投屏在了幕布上。 “模态转换技术,这一条放第一位我是一点都不惊讶。” “要保证从涡轮模态转向冲压模态过程中流量和推力平稳过渡,对发动机设计的要求可以说是整个tbcc项目中最高的。” “目前比较有益的参考,应该是德国那边的串联式组合循环方案,以及岛国那边的hYpE方案。” “但是,这两种方案都存在激波位置影响推力的问题,并且引起的推力波动达到20%以上。” “这一部分,我们没办法投机取巧了,只能自己去创造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 听到陈果的话,陈念微微点头,随后在笔记本上记下了这一条。 随后,他有些好奇地问道: “陈教授,你一个搞气动的,现在都懂发动机了?” “学无止境嘛,要向你看齐.......发动机和飞行器一体化设计技术,这玩意儿不用考虑了,无人机的设计标准宽松得多,可以让机体将就发动机。” “确实,这个不是重点。” 陈念附和回答道。 “但进排气系统就是核心了,主要问题在于保证压缩比和膨胀比的多级可调机构----但这一块,我们有变循环发动机的技术打底,实现难度不算太大。” “这块应该不用你介入了,我跟606那边联系吧。” “好。接下来是冲压燃烧室、热管理热防护、燃料技术----前两个没有太大问题,燃料方面,能不能用全氮阴离子盐燃料?” “稳定性太差,不建议,暂时还是用液态氢吧,什么时候你的金属氢完成了,咱们在考虑做新的燃料设计。” ...... 两人一人一句地讨论着10条tbcc关键技术的细节,三言两语之间,就为这台发动机的研发方案定下了基本的框架。 其中,包括燃烧室、热管理、燃料、变循环结构在内的多项技术,都被划分到了有相应技术的各个部门中去,需要陈念解决的,只有整体设计、模态转换技术和进排气系统三项。 陈果离开之后,陈念立刻在系统里检索了三项技术的源点需求。 出乎他意料的是,除了整体设计需要12个源点,其他两项技术的源点需求,都在5点以下。 也就是说,解决tbcc的全部核心技术问题,只需要花不到20个源点。 没有任何犹豫,陈念立刻对所有相关技术完成了解析,而到此时,加上此前已经准备妥当的无侦-9整体设计方案,这架划时代的侦察机的全部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 接下来,就要进入到正式的落地适配阶段了。 陈念对这架侦察机抱有很高的期待,回顾上一世,两次海面上的紧急情况,最终其实都是以“航母被发现”为突破点,来打破僵局,终结紧张局势的。 如果这一次,无侦-9能拿到关键信息,随后引导歼击机、轰炸机队列进行低空突防作战...... 那么很有可能,当初兵推中东海的局面,压根就不会发生。 要么就是见面即摧毁,要么就是耀武扬威地突破防御之后,再拍拍屁股走人,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这场仗到底能不能打。 无论是做出哪种选择,只要信息主动权在我,作战主动权就在我。 想到这里,陈念的心里不由得生出些异样的情绪: 也许,己方拼命发展的多块长板,已经快要形成合力了。 先进战机、先进导弹、先进雷达,此时再加上一条先进侦察机。 舰艇的短板,很有可能会被补上...... 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 未必不可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