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6章:参观苏连的庞然大物!
如果是在锲而年科之前,杨铭想参观苏连那些科技,根本不可能。 甚至,可能会把他当成间细处理。 现在戈尔上台后,苏连就变得和以前很大不一样。 在戈尔看来,他和苏连要向西方靠拢。 其中,很现实的原因,苏连没钱了,希望得到欧美的资金支持。 当杨铭,霍建柠,何超瞏,林秀芝等人上到车上,坐车离开别墅这里,往莫斯可一处郊区过去。 那里是非常神秘的。 在这之前,至少欧美都不知道这么一个地方。 这里正是苏连科学院下面一个用来研究人造太阳的地方。 这个地方除了下面的大量泥土被挖走,下面修建一个庞大的地下室,上面也修建了很多的建筑物。 这些建筑物用函都炸不掉。 如今,杨铭等人坐车前来,他发现这里外面,还是有许多军人把守的。 当确认格拉乔夫和亚历山德罗夫的身份,杨铭等让以进去。 当年,杨铭等融一次来到莫斯可,当时参观莫斯可地铁的时候,他都有些震惊。 当时的莫斯可地铁在全球来,不但规模很大,下面修建得像艺术宫殿那样。 现在杨铭等人来到这一处建筑物,他是真的被惊呆了。 这个地上如同怪物一样存在的建筑物,单是外面一扇墙壁就非常厚了,怪不得连函对这里都没有办法炸掉。 进到里面。 杨铭还是看到不少穿着工作服的工作人员在这里办公的。 这些应该就是苏连的科技人才。 其中,这里最重要的一个研究项目。 人造太阳。 这个人造太阳的主要物件是在地下的。 也就是,地下也有很大的建筑物。 一路上,杨铭除了这里灯火通明外,他感觉到这里的一切,和这个时代似乎很不一样。 这里很深。 杨铭等人坐电梯下去,他发现这里除了足够暖气外,氧气方面也充足的。 除此之外,这里面的电线线路,各种各样的管道是非常多的。 实际上,这些电线线路,管道那些,如果出现问题,呆在这里面工作的研究人员也是有危险。 当杨铭等人从电梯出来。 杨铭并不知道这里是地下多少米,但是,刚刚显示是地下负五楼。 也就是至少是在十几米深,看起来和普通地铁的深度已经差不多。 杨铭等人跟着亚历山德罗夫出来。 杨铭等人看到一个如同六边形的很大的空间。 然后站在这里的走廊上,杨铭等人看过去。 看到一个庞然大物在那。 这就是人造太阳,也是一个大规模的聚变能实验堆。 “杨爵士,这就是我们苏连研发的人造太阳。”一旁的亚历山德罗夫道。 这个装置,就是一个能产生大规模核聚变反应的超导托卡马克。 其装置中心是高温氘氚等离子体环,其中存在15兆安的等离子体电流,核聚变反应功率达50万千瓦,每秒释放多达1020个高能中子。 等离子体环在屏蔽包层的环型包套中,屏蔽包层将吸收50万千瓦热功率及核聚变反应所产生的所有中子。 在包层外是巨大的环形真空室。在下侧有偏虑器与真空室相连,可排出核反应后的废气。 真空室穿在16个大型超导环向场线圈郑 环向超导磁体将产生5.3特斯拉的环向强磁场,是装置的关键部件之一,价值超过数十亿美元。 穿过环的中心是一个巨大的超导线圈筒,在环向场线圈外侧还布有六个大型环向超导线圈,即极向场线圈。 中心螺管和极向场线圈的作用是产生等离子体电流和控制等离子体位形。 其实,现在国际上研发的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外观模型上述系统整个被罩于一个大杜瓦中,坐落于底座上,构成实验堆本体。在本体外分布4个10兆瓦的强流粒子加速器,10兆瓦的稳态毫米电磁波系统,20兆瓦的射频波系统及数十种先进的等离子体诊断测量系统。 整个体系还包括,大型供电系统、大型氚工厂、大型供水系统、大型高真空系统、大型液氮、液氦低温系统等。 如今,苏连这个人造太阳看起来似乎简单一些。 实际上,也不简单。 苏连从五十年代开始研发,就开始投入很多的资金。 而且,还进行了多次的更新换代。 “杨爵士,作为聚变能实验堆,要把上亿度、由氘氚组成的高温等离子体约束在体积达837立方米的“磁笼“中,产生50万千瓦的聚变功率,持续时间达500秒。50万千瓦热功率已经相当于一个型热电站的水平。这将是人类第一次在地球上获得持续的、有大量核聚变反应的高温等离子体,产生接近电站规模的受控聚变能。” “院长先生,你的意思是苏连的人造太阳可以进行发电了?”杨铭问道。 “并不能,现在这一个反应堆每次只能持续10秒左右的时间,按照我们的推测,最少要持续半个时以上,人造太阳才能够正常发电。” 现在只能持续10秒? 杨铭知道现在技术也就是那样。 即使是后来,全球都在研发,但是,像国内最高也只能持续100秒,也就是1.7分钟。 那个时候,国内研发的人造太阳还是不能正常商用。 此时,才刚刚1985年,怕是国内在研发,离苏连这个也差远了。 杨铭在那看着的时候,霍建柠,何超瞏,林秀芝等人都是很惊讶。 这一个东西,一瞬间居然就可以起到上亿摄氏度的高温,真的是非常恐怖,现在虽然只能持续十秒钟,在他们看来,也是很恐怖了。 如果这个人造太阳一瞬间产生的热能全部转化为电能,确实是可以提供很多电力。
杨铭等人在这参观完。 亚历山德罗夫和格拉乔夫看到杨铭等人震惊的样子,显得非常高兴。 但是,另外一方面,他们已经没有足够的资金去研发了。 杨铭知道,这个人造太阳的庞然大物可能还没有什么,真正值钱的,在杨铭看来,是这里面的人才。 如果把这些人才带走,随时可以在香江那边复制一个新的人造太阳出来。 这个时候,林秀芝问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老板,为什么现在明明有太阳,我们还要去研发这些人造太阳?” 是啊? 为什么啊? 明明太阳就可以带来太阳能。 这个时候,亚历山德罗夫看向杨铭道:“杨爵士,你的秘书是一个很聪明的姑娘,她提的问题很不错。” 有太阳,为什么还要造“人造太阳”? 亚历山德罗夫介绍,因为煤、石油、然气未来有枯竭的危险,还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 风能、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又受限于气或地理条件等限制,难以满足需要。 可能有人要问,现在不是已经有很多商用的虹站,为什么还要造人造太阳? 目前的虹站采用核裂变反应,所需要的铀、钚等元素储量有限,还会产生放射性。 甚至,虹站非常危险。 历史上,苏连1986年4月26日,乌克蓝普里皮亚季邻近的切尔诺贝利虹厂的第四号反应堆发生了爆炸。 连续的爆炸引发了大火并散发出大量高能辐射物质到大气层中,这些辐射尘涵盖了大面积区域。 这次灾难所释放出的辐射线剂量是二战时期爆炸于东洋的圆子弹的400倍以上。 这场灾难总共损失大概两千亿美元,是近代历史中代价仅次于幅岛核事故的损失惨重灾难事件之一。 而“人造太阳”采用的是核聚变反应,所需的原材料之一氘在地球上储量巨大,几乎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据测算,1升海水中含有的氘,核聚变反应后可以产生300升汽油燃烧的能量,生成物也没有危害。 也就是,人造太阳比起虹站要安全很多。 因此,核聚变能源被认为是理想的“终极能源”。 未来如果实现了“人造太阳”,能带来哪些改变? 改变可能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能源危机迎刃而解,能源价格将非常低廉,一些因能耗限制而难以开展的活动比如海水淡化、星际航等,可以大规模开展,进而带来生产、生活的巨大进步。 其次,核聚变的产物为氦和中子,不排放有害气体,地球上的温室效应、酸雨、雾霾将大幅减轻乃至消失,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再有,核聚变能源的原料从海水中就能获得,人类因能源问题引发的争端将大为减少。 求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