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穿越武大郎之救宋在线阅读 - 第二十四章 琼林宴上出风头

第二十四章 琼林宴上出风头

    两日后,期盼已久的“琼林宴”如期在琼林苑中举行。

    为了保障新科进士们能够吃好喝好,官家赵煦可谓煞费苦心,专门安排了负责皇帝祭祀、朝会、巡幸、宴享事务的专门机构——仪鸾司,负责做好“琼林宴”筹备工作。

    按照规定,仪鸾司的官员要将宴会需要的有关器具,有序安放在琼林苑中,并按照参宴人员的年龄、地位等因素安排好座位。

    由于皇帝不会亲自主持宴会,所以,还需要安排一些官员(比如考官们)陪宴。而这些人如何落座,也是仪鸾司需要统筹考虑的问题。

    琼林苑,皇家园林,位于汴梁城西外城门墙外的顺天门大街南侧,与北侧的金鸣池遥相呼应,占地广阔,亭台楼阁密布,奇花异草遍植,古木苍松林立,花木繁盛,郁郁葱葱,是个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每次科举取士后,皇帝为彰显皇恩浩荡、雨露均沾,特赐宴于琼林苑,故称“琼林宴”,是众新科进士都值得夸耀的一场盛宴。

    宴席间,觥筹交错中,可以巴结上司和皇亲贵胄,也可以结交新贵,还可以吟诗作赋扬名立万,众人当然是倍加重视了。

    武植却不以为然,要巴结上司结交新贵,以后机会多的是,又何必急在一时呢。

    当武植和潘伟联袂来到琼林苑时,只见琼林苑里人流如川,众进士和文武百官、皇子皇孙等都已经莅临现场,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或顾盼自怜,或与他人高谈阔论,场面甚是欢腾。

    武植和潘伟各自找到自己的座位,状元、榜眼、探花同坐一桌位于最前列,后面跟着就坐的就是二甲进士及第出身的二十人,潘伟位置就在胡安国的右手边,第三、第四排安排就座的是进士出身的一百八十人,再往后和两侧安排就座的就是同进士出身的三百六十六人。

    正对面,章淳、安焘、李清臣、曾布、蔡京等十二位殿试主考官正气宇轩昂的端坐在最前桌,左右手边就座的都是皇子皇孙和其他朝廷大臣,他们后面还摆着一排排坐席,众大小官员也已经各就各位。先帝神宗的几个皇子如赵佖、赵佶、赵俣、赵似、赵偲都在座,他们身穿锦袍,腰悬玉佩,头戴紫金远游冠,甚为显眼。

    武植刚坐下,就突然觉得现场的气氛有些怪异,人群的谈论声低了下来,大家都在纷纷拿眼看向他,小声嘀咕着。对面的章淳、安焘等众大臣见到他坐下,也瞬间停止了交谈,面色复杂地盯着他。

    武植看到对面的众大臣关注到他,赶紧起身,快步走到他们面前,一一躬身行礼并问好。众大臣见他不卑不亢的行礼,神态恭谦,都不由得神情稍缓,却都端坐不动,只是拱手示意,神情怪异。他没有时间思索,依次向左右两边的皇子皇孙和众位官员作揖行礼后,就返回自己的坐席。

    “我脸上长花了?”回到座席,武植迷惑不解地走到潘伟跟前,轻声问道。

    “好好的,没有长花。”潘伟眼神有点复杂的看着他,回应道。

    看到没能从潘伟这里问出答案来,武植只好作罢,虽然心中存疑,但他也索性不管了。

    钟瑟声响起,仪鸾司官员开始纷纷上酒上菜,片刻后,各色珍馐佳肴美酒就摆满了宴席。

    章淳简单的致辞后,琼林宴正式拉开了帷幕。

    看着满桌的酒菜,武植也顾不得斯文了,拿起筷子就开吃。别人都是浅尝辄止,斯斯文文,他则不管不顾大快朵颐。他要趁着美酒下肚前多吃点东西垫补肚子,要不然饿着喝酒就很容易喝醉,这是他前世的宝贵经验。

    旁人看到他这副旁若无人状若饿鬼投胎般的吃相,都惊呆了,看着他的眼神更为怪异,小声的嘀咕议论着。武植视若无睹,依然我行我素,片刻钟后就吃了个八分饱。舒坦啊,琼林宴的饭菜还是做得不错的。

    酒过五盏,现场气氛渐入高潮,最为热闹的当然是章淳、安焘等人所在的席位,武植作为状元,自然也是重点照顾的对象,他被众人灌了几杯酒,毕竟是御酒,虽然酒度低了些,但味道还算不错,甘香醇冽。

    五盏酒过后,开始歇宴赐花,即皇帝赐人人宫花四朵,簪于幞头上,从人下吏皆得赐花。

    “又来!”武植小声嘀咕着,看着现场众人头冠上簪花的滑稽样,他一下子就没有了食欲,幸好刚才吃得差不多了。想了想,他把四朵宫花都给插在了胸前,这样他才觉得好受些。见他如此,周围的气氛又一下子怪异了起来,大家犹如看怪物般看着他。

    酒宴继续。武植正在慢慢品尝手中的美酒时,前方人群里,突然走出一个身穿紫色锦袍,腰佩玉佩,头戴紫金远游冠的十五六岁左右年纪的小王爷,手捧银酒杯,慢慢地走到他面前。武植一看,连忙起身迎接。

    “状元楼上状元游,汴水文澜涌九州!状元公好诗文!好雅兴!孤敬你一杯!”小王爷扬起手中酒杯,含笑说道。

    “武植不敢!王爷好!小的敬王爷!”武植忙双手捧起酒杯,躬身施礼后,扬起酒杯回敬他,然后一饮而尽。小王爷见他爽利,也把手中酒干完。

    “敢问王爷是?”武植还弄不清楚这个小王爷是谁,只好壮起胆子微笑的问道。

    “孤乃端王!”小王爷笑了笑应道,虽然装着老成,但声音里还是透出一股少年的稚气。

    “啊?”“端王吉祥!”武植甫听到“端王”两个字猛地一楞,“啊”的一声刚出口,暗道不妙,连忙改口问好。好家伙,端王,赵佶,未来的皇帝徽宗!总算冤家路窄了!

    端王赵佶看着武植有点过激的表情,心中疑惑:这武植怎么了?听闻自己这么激动干嘛?

    武植定下神后,慢慢回复心境,反应过来后连忙解释道:“王爷威名赫赫,小的惶恐!失态了!请王爷见谅!”

    端王赵佶听到武植这样解释,才疑惑顿消,开始高兴地跟他谈论起诗词来。

    武植一边跟赵佶热情交谈,一边暗暗地打量他:高贵的皇家血统加持,人长得高挑,有模有样,书生意气十足,很有文艺范,毕竟才十五六岁,还没有完全长开,标准的奶油小生,眼睛有神,隐隐中还带着点邪魅,言谈举止有点轻飘飘。怪不得章淳有言:“端王不端,轻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武大人的这首《天净沙秋思》写得很妙啊!意境沧桑高远,孤受教了!”谈着谈着,端王赵佶突然吟诵起《天净沙秋思》这首词,异常感慨。

    “王爷见笑了!”武植只能谦虚应对。他发现,这端王赵佶人品虽然不咋地,而且野心也大,但学问确实是不错,能甩他几条街,十足的文艺小青年啊!以后当皇帝真的是浪费人才了!

    这时候,周围的人群已经有人在开始吟诗颂词了。在琼林宴上,要是有人能赋出一首好诗词被大家传诵,那可是一件荣耀且扬名的事,所以大家都很努力,都在搜肠刮肚地构思酝酿。

    当时朝廷虽然不以诗赋取士了,但诗歌词赋在大宋朝还是很流行也是大受追捧的。比如仁宗朝的宰相晏殊,以小令词扬名天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就是出自他的手笔。本朝的苏轼,也是靠着诗词扬名四海,《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词句人尽皆知,经久传诵。

    听到端王吟诵《天净沙秋思》,好多人都朝两人围了过来,议论纷纷。有些人在赞叹,也有些人在起哄:“武大人才高八斗,趁此佳宴再露一手呗!”那阴阳怪调处处透着嫉妒。

    武植听罢,才恍然大悟刚才的气氛为什么那么怪异了!原来经过这几天状元楼极其卖力地鼓吹宣扬下,自己作为状元郎的大名已经传播京城内外,家喻户晓,锋芒太盛,被大伙给盯上了,木秀于林风必摧啊!

    “好啊!恭敬不如从命,植权当为此佳宴助助兴吧!”武植略作沉思,决定再露一下脸,再添一把火。既然端王赵佶爱好文学,那他就尽量“投其所好”了,他需要搭上赵佶这条船才能更好地实施自己的计划,现在天赐良机,他怎么能白白错过呢?

    听说状元郎要大显身手,仪鸾司官员连忙拿来笔墨纸砚,并抬过来一张干净的案桌,置于大伙的面前。

    武植走到案桌前,只手敲着桌面,故作沉思状,稍待片刻后,提起笔,用行草一字一句地写道:“《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是后世杨慎的词,他又借用过来了,脸皮太厚,没办法。写罢,他放下笔,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拿起酒壶,斟上一杯酒,慢慢地喝起来,很有一股云淡风轻的样子。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刚开始,大家一边看他写字,一边轻声地诵读时,还没有太在意,但渐渐的诵读到最后,细细品味,才不由得惊呼出声,拍案叫绝。

    这首词的英雄气息和磅礴气势,完全把在场的众人震撼住了,而且武植写的行草字体也把他们震住了,词写得好,字也写得不错!

    “好词!好字!”“写的真好!”“太好了!”“真不愧是状元之才啊!”众人一遍遍地诵读,情不自禁的赞叹起来,看向武植的眼神又多了一份敬畏,自叹弗如。

    这边的喧嚣引起了王公大臣们的注意,纷纷走过来观看,当见到武植写的词和字,也都彻底的不谈定了,加入了赞叹的队伍。章淳、蔡京等众位大臣看向武植的表情更为复杂,赞叹者有之,欣赏者有之,冷肃者有之,警惕者也有之,心思各异。武植迎着他们的目光,微微一笑,淡然处之。

    “武植兄真是大才啊!”端王赵佶挤出人丛走到武植面前,由衷的说道。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欣赏和敬意,笑意溢于言表。

    “王爷谬赞!”武植连忙起身,笑着给他躬身行礼。人家都跟他称兄道弟了,他要打好跟赵佶的关系,可不能失了礼节。

    这时,长像酷似赵煦的普宁郡王赵似也笑着走过来向他贺喜,武植也连忙躬身回礼问好。赵似看起来比端王大一岁,清秀俊逸,人看起来更端庄稳重些,有种随和感,但脸色有点苍白,有点柔弱。赵似跟赵佶,两人可是竞争皇帝宝座的最强对手啊。

    在人群中,武植也看到了申王赵佖,十五六岁左右,有眼疾,眼睛有点斜视。也同时看到了咸宁郡王赵俣,十四岁的样子,比较精壮。而祈国公赵偲年纪比较小,还是个十二岁的小孩。这些小王爷,都还没有长大啊。

    琼林宴终于在喧嚣中结束了,互相告别后,武植和潘伟坐上王二驾驭的马车赶回家里。一路上,潘伟还沉浸在琼林宴的盛况和回味武植的词句中,兴奋难抑。

    武植写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一词在琼林宴又大出风头,词惊四座,大家争先传诵抄阅,一时间搞得整个汴梁城洛阳纸贵。武植的大名直逼被贬儋州的苏轼苏大学士,甚至已经盖过了苏大学士的风头,毕竟武植是当朝的状元郎,文采斐然,而且还未满十九岁,更加年少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