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这个主持人太专业在线阅读 - 第331章 到底什么叫诗仙?

第331章 到底什么叫诗仙?

    这个主持人太专业正文卷第331章到底什么叫诗仙?这第二个节选的内容,其实总结起来也比较简单。

    叶落在书中写的是,天宝三年,凭借才华应邀入朝为官的李白,因与当时官场格格不入的放浪行为,最终惹恼了唐玄宗,最终被赐金放还。

    而关于这些剧情,叶落并没有做太多的介绍。天宝三年,李白被赐金放还的事情,在这一节选中,更像是一个前情提要。他接下来的重点,则是放在了天宝十一年的时候。

    这一年,距离李白离开京城已经有八年之久了。但是,在这一段时间内,李白因为被排挤出京的事情,一直比较郁闷。因此,为了排解心中的压抑之感,他就又踏上了环游祖国山河的旅程。

    也许是山河的壮美,让他暂时忘掉了这些烦恼。但是,每当他饮酒之后,官场的失意就又席卷而来。

    这一年,李白与好友岑勋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

    此时,推杯换盏之间,李白便又想起了往日那失败的仕途,便借着酒劲写下了这首《将进酒》,来抒发满腔的不平之气。

    “《将进酒》?”

    当看见这首诗名字的时候,李文正主席稍稍一愣,他甚至把“qiang”都错读成了“jiang”。当然,这倒也不能怪他,毕竟李白的这首诗,用的是一古乐府诗的题目。就如《清平乐》这个词牌名一样,在蓝星的历史上,是没出现过的。

    不过,作为古典文学方面的大家,接受和理解能力都是顶级的。

    当他看见这首诗正文之后,他就立马明白了过来。

    “这是古乐府诗。”

    会议室里很安静,大家都在低头仔细的看着,李文正主席也只是悄无声息的在自己心里嘀咕着。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连着两个“君不见”,直接看的李文正主席倒吸凉气。

    如果说之前的那首《送孟浩然之广陵》,李文正主席在读完之后,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这首诗的好。但是,对于他来说,《送孟浩然》那首诗也仅仅是“好”而已。这种好,他在刘禹锡身上感受到过,在白居易身上也见过。可以说,在他的眼里,李白似乎和其他的诗人也没什么区别。

    但是,此时此刻,仅仅是这两个“君不见”,就扭转了李文正主席对李白的看法!

    这真的是人能写出来的?这人到底有着怎样的想象力啊?

    仅仅是这两句,李文正主席似乎感受到了李白和其他人的不同之处。

    这两组排比长句,好似带着天风海雨一般,像他扑面而来。那奔腾的黄河之水,好似从天而降,又一入大海而不回。如此壮阔雄浑的景象,绝不是凡人rou眼所见,而是诗人“自道所得”。比之常见的歌咏黄河壮美的诗句,高出了不知多少个层次!

    紧接着的“朝如青丝暮成雪”,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极度的夸张,让李文正大受震撼。

    这等气魄,这等想象,他好似真的看到了一丝“诗仙”的不同寻常之处!

    当然,这两句的开篇,从内容上来看,可谓是悲感至极,但却不露纤弱,完全像是巨人般的伤感,给人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

    将伤感,写成这种感觉的,李文正真是头一次见。

    不仅仅是他,在场的其他人,也完全被这个开篇给震住了。

    他们惊愕的看着手中的A4纸,似乎想说什么,却又怕打破了此时会议室中的这份宁静。

    无奈,众人只好继续忍着心中的千言万语,压抑着激动,继续看下去。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读到这里的时候,李文正忽然眼眶一红。不知道为什么,他竟然激动的浑身发抖,嘴里一个劲的叨唠着这句“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当然,其他人的表现要比他强一些。但内心的激荡,却是相同的。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

    这一句,可谓是直击心灵!

    好似让所有人,对自己人生的未来,都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

    这一刻,大伙都难免在脑海中回想起了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自己。

    曾经,谁没有一腔热血,满腹抱负?

    也许,那时候的感觉,便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吧。

    可惜,时光荏苒,岁月不再。曾经的雄心壮志,也随着时间东流入海。

    但此时此刻,在读到李白的这句诗之后,众人都感觉自己的胸膛中,好似又充满了热血。好似自己的眼前,又浮现出了那年少时充满雄心壮志的自己。

    是啊,天生我才必有用!

    哪怕此时岁月蹉跎,可那又有什么呢?终有“千金散尽还复来”之时!

    这一句诗,好似对命运的怒吼!又像是对自身才华的无限自信!

    给众人带来的震撼,实在是太深了。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才能写出这般豪迈自信的惊人之句?

    此时此刻,一位放浪形骸、举着酒杯,对天狂饮,放声高歌的李白形象,悄然无声的出现在了所有人的脑海当中。

    这,就是李白吗?

    这,就是诗仙么?

    他们不懂。

    或者说,此时他们已经有些模糊不清了。

    可能隐隐约约的有些懂了吧,但那种感觉,又像是手指间的清风一样,似乎伸手便能抓住,但手中又总是空无一物。

    难以言喻。

    复杂至极。

    几乎是过了好一会儿,李文正才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继续往下看下去。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李文正一直在心中默默的朗诵,读到这里的时候,他心中的声音都不由自主的激昂了几分。脑子里更是下意识的出现了一幅画面:李白豪气万千的举着酒杯,呼唤着他的朋友们,满饮此杯。

    怀才不遇?

    仕途不顺?

    此时此刻,李文正完全看不见李白的身上有这样的情绪。他看见的,是一个豪情万丈、是一个永不服输、是一个大气磅礴的璀璨明星!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此时此刻,李白好似已经忘记了自己在写诗。就像是在和友人正常的交谈一样,诉说着自己心中的所感所想:“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高官厚禄,金钱名利,又有什么用处呢?我只想一直沉醉在酒中!

    似乎,这是李白内心的追求。

    兴许是怕有人笑他胸无大志,还以为自己的这套理论,找到了很好的依据。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圣贤?

    圣贤又能如何?

    谁又能清史留名呢?

    李文正在脑海中,似乎见到了那个满腔愤怒的李白。他能理解李白,此时的话,应该是他愤而说之的吧?

    但是,接下来李白又进一步举例: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读到这里的时候,李文正稍微愣了一下。

    陈王是谁?

    他知道,叶落写书的时候,惯用一些不存在的典故。说白了,就是他自己虚构的,以便为他之后的书,留下一些伏笔。

    这个“陈王”,也是如此吗?

    但很快,李文正就想起来了。

    陈王,曹植!

    是了,这个陈王不就是《三国演义》当中提到过的那个曹植吗?

    他还记得,曹植在《名都篇》中,写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的佳句。

    此时李白化用此句,瞬间便让李文正将李白和曹植这两个人物联系到了一起。

    但此时他也没多想,而是继续看下去。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一首《将进酒》,让人酣畅淋漓。

    读完之后,李文正主席久久的不能平静。

    这首诗,带给他的冲击实在是太强烈了。

    比之刚才那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来说,这首《将进酒》完全就像是神来之笔!让人难以琢磨,却又忍不住随着李白的情绪而起伏激荡。

    李文正并不是第一个读完的人,他旁边的冯家华教授比他要快一些,冯家华此时嘴里正一个劲的叨咕着,声音很小,听不太真切。

    不过,看他这样子,想来是正在低声朗读。

    也是,这样的一首诗,我只是在心中默默品读的话,着实是差了一些味道。

    十中的那种洒脱自信之感,如果不能放声高歌出来的话,着实是有些让人遗憾。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兴许是冯家华教授的声音稍微大了一些,将其他人也都惊动了。

    好在,这时候大伙都已经看完了,在听到动静之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只是抬头看了看冯家华。

    甚至,刘颖教授还看着他,万般感慨的问道:“冯教授,我听您把这句诗都读出来了,感觉怎么样呢?”她顿了一下,又问了一句,“这首诗,您感觉怎么样?配得上诗仙这个称号吗?”

    冯家华此时的心都有些乱糟糟的,感觉自己完全没办法平静下来,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这才说道:“配的配不上诗仙这个称号,咱们先不论。单说这首诗的话,我只能说,非凡人所作。”

    他又深吸了一口气,组织了一下语言,继续说道:“反正,我在之前叶老师写的那些诗人身上,从来没感受到过李白的这种潇洒自信。这就是你们刚才说的,他和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吗?”

    冯家华看向了刘颖和曹立宝老教授,不仅是他,李文正等人也都看了过去。

    虽然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理解,但此时此刻他们更想听听,刘颖教授和曹老先生更为专业的看法。

    刘颖教授笑了笑,看向曹老先生,“曹老,您来吧,我就不献丑了。”

    曹老先生也没推辞,他温和的笑了一下,轻声慢语的说道,“刚才大家在看这首诗的,我观察了一下大家的反应。大伙的表现都差不多,脸上都有激动神往的表情。”

    “李白的这首诗好在哪,我相信应该不需要我多说了,大家自己能感觉的出来。”

    “我想和大家说说的是,关于李白诗仙这个称号的问题。”

    “也许很多人都会觉得,叶老师将李白冠以诗仙,可能不太恰当。”

    “但我想说的是,通过这首《将进酒》,我们确实能够一窥三四。”

    “我想叶老师之所以将李白称之为诗仙,除了他的诗词本身足够好之外,更多的,应该说的是他所代表的那种‘雄快豪迈、洒脱自信、深远跌宕’的气魄。纵观叶唐系列,乃至于我华夏五千年历史,我从未在一个诗人身上,见过这样的气概。”

    “似仙人之姿,非凡人之作。”

    听着曹老先生的评价,众人都是若有所思。

    诗仙这个称号,分量实在是太足了。

    重到众人都不敢轻易评价。

    也许刚才那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大伙还敢竞相发言,品头论足。

    但在面对这首《将进酒》的时候,他们就显得有些畏手畏脚了。

    即便是李文正主席,作为古文协会的一把大领导,他这会都不敢随意的评论。

    这是古典文学协会!

    这是文坛!

    不是音乐协会,更不是乐坛!

    在一群文人当中,哪儿有什么领导不领导的?

    这时候,谁都怕说错话,更担心因为自己的一句错话,酿成了什么难以收拾的后果。

    凭借这首《将进酒》,李白能坐稳“诗仙”这个位置么?

    李文正主席不知道。

    冯家华教授也不敢发言。

    他们都拿不准!

    事实上,不管是诗仙李白,还是这首《将进酒》,都已经超出了他们自身认知下的评价范围。

    见没人回应,曹老先生也不在乎,又笑了笑,“我知道,大家对诗仙这个称号,还是留有疑问。不过,你们可以再看看这第三个节选。”

    “我相信,看了这第三首诗之后,你们应该就明白什么才叫‘诗中之仙’了。”

    曹老先生看的比较快,刚才的时候,他已经将第三首诗看完了。

    众人也都连忙低头看去——

    《梦游天姥吟留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