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
就在福宁殿中,当值御医赶着为天子熬制镇心安神的汤药的时候,身在文德殿上的许多朝臣,也发现自己需要一剂安神汤才能保持镇定了。 听着太后驾到的呼声,望着屏风后隐隐绰绰的人影,诸多朝臣皆惊讶莫名。 太后在养病多日后,终于出现在朝会上,这对大多数朝臣来说,诚然是一桩喜事。 可文德殿的御榻之上,眼下却空无一人。 太后上朝,却不见天子。 不管向太后有多高的威望,又多得朝臣拥戴,但在法理上,向太后不过得先帝熙宗授权,代幼年的天子治理天下——向太后统御天下的权力,来自于天子,故而朝会时,太后不可能丢下天子独自出现。如果天子有恙,不能上朝,太后也不当出现在朝会上。 文德殿每日举行的常朝不算,那只有不厘务的朝臣才参加,一般由宰相押班,太后和天子都不会到场。 举行于垂拱殿、主要由朱紫重臣参加的常起居,则的确曾有几次太后单独出场的情况。 但每五日在垂拱殿举行百官大起居,以及今日这种更加重要的朔望朝会和一年最多三次的大朝会,却从来没有过太后单独出场的记录。 要变天了! 尽管几乎每一位立于殿中的朝臣对此都有所准备,可事情当真发生在面前,还是让绝大多数朝臣感到一阵心悸。 尤其还是选在了那一位进京诣阙的时候。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王安石,满朝文武都在等待这位元老重臣的反应。 ‘能闹大点就好了。’蒲宗孟的视线中承载着满满的期待。 他还记得韩冈之前对他说的那些话。 从韩冈这边得到的内情,只比议政通报上的内容多上一点。但这一点已经足够让蒲宗孟彻底放弃皇帝。但也意味着他进入两府的几率更加微乎其微,从年龄上看,在七十岁之前,他是没有机会拿到那张清凉伞。 或许把尾巴摇得再勤快一点,韩冈会在快到七十的时候赏他一张清凉伞,接着在一年半载之后,找个好州郡给他养老。 可是,相对于这等酒店用餐后送上的漱口用的免费茶汤,蒲宗孟更加喜欢实实在在的大餐。 出行的队列能张起清凉伞固然可喜,但没有了清凉伞所代表的那些东西,单纯的一张青罗盖伞,不过是百贯不到的便宜货。 幸好还有王安石,也只有王安石才能让宰相们的盘算给打破。即使有了王安石的辅佐,蒲宗孟也并不认为天子有一星半点翻盘的可能,但王安石足以让一潭死水的朝堂突起波澜,给蒲宗孟一个最好的表现机会。 不止一人如蒲宗孟一样期待王安石的怒火,只有乱起来的朝堂,才能多空出些位置。在下面的猴子,总是希望上面能看到的红屁股越少越好,而王安石就是那个能把大树上的猴子摇下来的巨人。 如果王安石沉默,眼下这个稳定得如同山岩的宰辅议政体系,可就会让人绝望的继续保持下去了。 不过朝会的节奏,不会为这些期待所改变。 太后、天子驾临,接下来自然是宰相率百官参拜。 王安石虽然是侍中,品级远在现任的三位宰相之前,但按照朝堂仪规,现任的宰相地位在所有臣僚之上。卸任的宰相也罢,亲王也罢,都压不到礼绝百僚的在任宰相之前。 因而文官班列,苏颂作为平章军国重事当仁不让,站在王安石的前面。不过章惇和韩冈虽为宰相,却都是后生晚辈,没有抢在王安石前头的意思,主动谦让下,让王安石排在了第二。 太后上座,苏颂自无犹豫,一如既往,当先领众拜倒于殿廷。 苏颂无视天子的缺席,这并不出人意料,但王安石接下来的动作,却让朝臣们惊骇莫名。 众目睽睽之下,王安石紧随苏颂,向着殿廷之上俯首行礼。 那是再标准不过的拜礼,在朝堂上几近五十年,王安石现在身上穿着的衣服或许能找到油渍污迹,但仪态举止则绝对是完美的毫无瑕疵。 但他怎么会行礼,他怎么能行礼? 如果不是在朝会之上,如果不是殿中数以百计的政治动物早已习惯了收敛自己的情绪,王安石现在的举动,肯定会惹起一片哗然。 多少朝臣因为过于关注王安石而慢了一步才警醒过来。 别人能改弦更张,但拗相公不应该;别人能放弃皇帝,但皇后外公不应该;别人能与宰相同进共退,但新学之宗不应该。 那是谁啊? 蒲宗孟迷惑的睁大眼睛,觉得自己老花的程度好像又严重了许多。 现在拜倒于地的那一位,根本就不是他印象中的侍中兼河东节度使、观文殿大学士、楚国公王安石。 当年的那位认定了一件事,就死活不肯低头的拗相公,到底去了哪里? 一直都在关注着王安石的王安礼,虽不会觉得苏颂身后的是另外一个人,但他对自家兄长的举动惊讶更甚,拜倒行礼时更是比前后本已惊愣的同僚还要慢上了半拍。 感觉到了殿中侍御史刺在背后的视线,王安礼匆匆忙忙赶上大部队的行动。只是在起拜之间,头脑还是一阵乱,最后起身的时候,脚下一滑,虽然没栽倒,可还是踉跄了一下才站稳。 浑浑噩噩的从地上拾起自己的笏板,王安礼已经无暇顾及明天就要落在头上的弹章了。 王安礼当初得知王安石要跟皇帝结亲时,就十二分的不满,差点就要跟兄长闹翻。此番王安石上京,王安礼就估计他是来为孙女婿撑腰的。 到底要如何在太后和宰相面前表现出自己与王安石截然不同的立场,同时还要在皇帝留个几分人情,以便万一皇帝胜了太后、宰辅时,还能依靠外戚的身份脱灾免难,这让王安礼很是伤了一番脑筋。 他可是从来没想过,王安石会站在太后的一边。 王安礼实在弄不懂自己的兄长在想什么,既然今日能决定支持太后、宰辅,那之前把孙女嫁给皇帝又是为了什么? 难道要悔婚?可太后废帝本就理屈,只是为了搪塞人言,也绝不会同意王安石悔婚。 要说突发变故,让王安石不得不低头,说起来也不是不可能。可是以王安礼对王安石的了解,他的三哥根本不可能服软,拗相公这个外号可不是白叫的。
所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 看见王安石低头俯首,向太后终于松了一口气。 有三位宰相领头,议政重臣鼎力支持,加上自己在后做靠山,换个皇帝都没问题。 唯有王安石最难办,这是块硬骨头,而且是死硬的。 其人在江宁,但声望遍及天下,一个不好,就会天下大乱。 这样的危险人物,与其放在地方成为祸乱之源,不如请回京师看着。 这是几位宰辅共同的意见。没了王安石,即使有文彦博、冯京、吕惠卿等一众致仕元老、前度宰臣在外,也掀不起风浪来。 王安石上京甚至可以说是政事堂主动引导的结果,韩冈也主动担负起说服王安石的重任。他现在也的确说服了王安石——尽管只是勉强说服。 放下心中重担,千百倍的疲倦便如潮水般涌来,头脑中针扎一般的疼痛也跟着一起泛起,忍不住几声叫痛。 “太后,太后!” 侍立在旁的亲信内侍忙抢上前来,低声急叫。 向太后休养多日才能够勉强上朝,虚弱的身体情况,谁也不能保证她能坚持到最后。 “没事,就快了。” 向太后低声说,身后的宫女也忙上来帮着按摩着头部。 按摩了几下,待疼痛稍减,向太后就立刻重新坐正身子,俯视拜礼已毕重新归班朝臣们。 依朝规,百官参拜之后还有一段仪式,但向太后觉得自己没空浪费那个时间了。 当苏颂正要引领百官继续朝仪,殿上突然传来太后身侧传旨官的声音:“诸位卿家,吾有一事相商。” ‘来了。’ 蒲宗孟精神一振,王安石没有大闹朝堂,这让他很是失望。 不过当太后要废皇帝的时候,他又会如何?! 皇帝已经被幽禁,宫中被太后牢牢控制,宰相、议政尽数奉太后为尊。 且皇帝在民间、在士林,可谓是声名狼藉,加之又是幼主,本无恩德于天下,今日太后决心废掉他,别说出面反对,就是为其叫屈的也不会有多少人。 很可能除了王安石之外,这座大殿上,就没有第二个人。 但以王安石的性格,可不会在乎自己身边的人多人少。 只是当蒲宗孟用眼角余光搜索到排在上首的王安石时,他的心里忽然又不那么笃定了。 万一王安石又跟刚才一样呢? 蒲宗孟知道,王安石年前大病了一场,今天早上看见王安石,也觉得比过去苍老憔悴了许多,或许这病愈之后,王安石的性格变了一个人也说不定。 蒲宗孟越想越觉得没有错,把希望寄托在王安石身上实在是大错特错,一切都要靠自己才对。 眼下不正是有个机会吗?! 望着空无一人的御座,听着苏颂说着‘请陛下训示’,蒲宗孟发现,这可是天大的良机。 只要敢豁出去,蒲宗孟想,这就是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