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宰执天下在线阅读 - 第39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25)

第39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25)

    国债。

    听到这两字,立刻竖起耳朵的不止一个两个。

    尤其是京城中的一干贵戚富豪,都为此聚集在一起。他们都怕是摊派,这样一来,一下返回赤贫也不是不可能。必须坐下来一起计议一下。

    若是在过去,或者会选择哪一座酒楼,或者会干脆邀请到城外的庄园或别墅中去讨论。但自从有了冠军马会,最为财大气粗的一批人就有了议事的固定地点。

    赵世将放下酒盏,“就是韩三来了也不能强迫人买他的国债。何况他现在已经不是韩枢密了。”

    “不是说要加食封吗?”另一名宗室小心的开口。

    “怎么可能?”好几个人同时大笑。笑得那名宗室脸色由白转红,又由红转白。

    “硬塞给他,他也不敢。”赵世将说道。“蔡确都还没做到国公,韩冈功劳再大,官品、资历还是差了一点。”

    “但太上皇后肯定要给韩冈好处。”又一名豪商插话道,“今天在崇政殿上,硬是让两府三司给打了借条。过去那么多年,何曾听过从内藏库借钱花销需要打借条的?”

    “韩冈等于是逼着两府做事。但政事堂开心得很,为了这六十万,可是不在乎那么一点不恭顺了。”

    “岂止六十万。日后向内藏库借钱的时候还少吗?有了借据为凭,就可以借更多钱了。”

    冠军马会的成员聚在一起,正是要讨论这件事。韩冈提出来的国债,现在肯定只会是用在内藏库的借贷上。但日后呢,这等于是又开辟了一条财源。

    “只要有借据,就跑不掉。何况还有抵押呢……也不知是什么,盐还是茶。”

    “又不要跑,直接来份堂札,暂缓几天还钱。过去不都是如此,好的学不来啊,这坏事就好学了。一句话便可确认。若是韩冈有心于此,肯定会去防止这一结果。”

    “已经跟冯四打听过了,他也不清楚。”

    “不要多打听,免得冯四那边难看。韩枢密是信人,相信他就够了。”

    韩冈的人品,在座的都相信。已经有很多例子来证明了。

    纵然有传言说韩冈在太上皇身上断错了病症,但药王弟子的金身不是那么容易破的,天下每天都有几千几万小儿去种痘,都是韩冈的功劳。鬼神之说,据说韩冈本人是不认的,但所有人看在眼里,他刚刚三十岁的年纪跟立下的功劳实在不配,没有鬼神相助,不是天上星宿,实在难以想象。

    韩冈的性格,通过冯从义,多多少少也有了些了解。只要不去招惹他,好说话得很。代他出面的冯四,有财都是大家发的,从不是一家独占。

    看起来就是要千古留名。

    既然是这样的想法,那就好办了。

    无欲无求,那是最难下手的。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嘛。但只要有了欲求,不论是财还是权,又或是现在的名,都能有相应的手段去满足他。

    只是韩冈所求并不是简单的名,他在世间的名望已经够充分了。

    就是广西广东的偏僻乡里,寻常农夫,也知道朝廷里面有一个姓韩的学士,是天上降下的星宿,药师王菩萨座前的侍者。

    但这个名是韩冈要的吗?人家根本就不在乎,甚至嫌麻烦。没事惹得一身sao。

    韩冈求的是儒门之名,能为万世开太平的大名望。

    是为了垂范千古。

    这一点,在座的宗室、贵戚都无法体会,但知道这是韩冈的目标就够了。

    顺着路走就好了,指哪儿打哪儿,以韩冈之前屡屡印证的功劳来看,凡事都依从他的话,只会有好事不会有坏事。

    “如果是政事堂的提议,该叫苦叫苦,该敷衍敷衍,省得最后鸡飞蛋打,还被人嘲笑。”赵世将毫不隐瞒他对政事堂的不满,“若是韩三主持,或是能出来说句明白话,那就有钱捧个钱场,没钱捧个人场。不会亏本的,总会有些好处。”

    “这是当然。如果有小韩资政来主持,那就可以放心了。”

    厅中众人纷纷点头,这有韩冈来主持,那就不用担心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地位都不低,拿到的俸禄也不少,但身份十分尴尬,议论国政可以,但具体国政开始施行,却到处都是麻烦,让人无所适从。就是站在普通人的角度上看,现在也只能听从韩冈的安排。至少不会走错,而被韩冈误会后当成敌人来处理。

    “不过还是要听听冯四怎么说。这样才方便支持。”

    赵世将摇头,“不要指望冯四,政事堂那边都还没消息,什么都没弄不清楚,韩三怎么可能会对外说?”

    “倒也是。君不密失其国,臣不密失其身。小韩资政比谁都聪明,跟冯四也不会明明白白的说话,只会打哑谜。”

    “只要明白心意就行了。我们可以等。”赵世将举起酒杯,“我们的时间多得是!”

    ……………………

    “这国债绝不会仅仅局限于内藏库,假以时日,肯定会试图推广到地方,强行摊派!”

    “两府之中哪一个不知道推行国债的后果?现在只是装作不知道,等韩冈上书要求推行,或是等他到了东府后自己去办。”

    曾布此时已经吃过饭了,正在后花园中慢慢的踱着步子消食。妻弟魏泰跟在他身后,正与很多人一样,议论着今日崇政殿上所发生的新闻。

    “原来如此。”魏泰点头。纵使心中明白,也不会在曾布面前多炫耀。

    “其实想想就知道。”曾布看起来谈兴很浓,“如果仅仅是给太上皇后打借条,韩冈何必弄个国债这么大的名头?”

    “可是这钱不好借。朝廷只恨钱少,从来不恨钱多,若是日后朝廷换不起钱怎么办?”

    “只要能保持信用,就能借更多的钱。只要能借更多的钱,就能将之前的欠账和利息一并还清。”

    “终有借不到、还不清的时候。”魏泰像是在辩论。

    “那要多少年后了?”曾布笑着反驳,但立刻就又话锋一转,“不过话说回来,不论韩冈现在怎么安排,怎么规划,能管用三五十年就很了不起了。”

    曾布回家后细细审视,越发的确定韩冈想要做的事。

    韩冈今日在崇政殿上一石多鸟,皇后感激他,东府也会支持他,吕嘉问刚借了王安石的力欺上头来,立刻就被韩冈踢得滚了下去,现在也没人再敢不长眼。

    至于韩冈更深的用意,曾布却觉得有些太理想化了。

    就算明内外之分,日后天子威权大张,又有几名宰辅敢去力保国库?照旧还是想用多少就用多少。

    都说皇宋江山一统万万年,但能有个三百年就很了不起了。国如人,也是有寿数的。

    今日国朝,说起来寿数方才过半,还有的是时间。但再看看汉唐,可知从此之后就会是昏君频出。间或有个明君贤臣,也不会长久。

    曾布就是靠了变法出头,朝廷法度施行之后,最后渐渐会变成什么样的情况,他比谁都明白。

    人都是要死的,善法最后也会渐渐变恶法的。实行的时间越长,会钻空子的就越多。迟早会实行不下去。韩冈留下的法度又如何能例外?

    “三五十年是不是太少了。”魏泰犹是疑惑。

    “不少了。”曾布摇摇头,“这还是能施行的,还有许多昭告天下却无法继续施行的方略。”

    “嗯。的确是有。”魏泰沉吟着,点头同意,单是他所听说的人和事,也是为数不少了。

    “还记得韩冈当年提出来的束水攻沙吗?”曾布突然停步,手扶着桥头,回身问道。

    魏泰自是听过,惊讶道:“这个也是?”

    “你可知现在修到哪里了?”

    魏泰皱眉回想了一段时间,然后回复曾布:“好像只过了大名府。”

    “错了,大名府现在也只剩外堤了。过了白马渡之后,进入河北的内堤都没怎么用心去修,今年五月的时候,汛期一至,就已经给冲毁了。”曾布向妻弟爆料,“其实内堤真正可以说是修好了的,只有洛阳到开封这一段。”

    “怎么没听到消息?”魏泰讶异着。黄河河堤被冲毁,京师这里竟然没有听到消息。

    “又不是外堤毁了。”曾布冷笑道,“只要洪水没有淹到金堤之外,些许小事,就不必多提……要不是想要郭逵请辞,这件事就不会再翻出来。”

    大名府的河防若毁损,郭逵的确难辞其咎,不过毕竟没有淹过外堤,并没有淹没州县,毁伤性命,内堤的损毁,只是钱粮空耗的小问题。

    “河北也是朝廷子民,怎么能如此厚此薄彼?”

    “熙宁八年之后,战事频频,黄河大堤都没怎么认真去修,更不用说内外双堤。会修洛阳到开封的这一段,还是为了东京城着想。”

    并不是什么事都能推行下去。韩冈在白马县,只是救急,等他一走,便又恢复了原状。

    望着满池荷花,曾布在夜色中笑着,带着nongnong的嘲讽:

    要是推行和维持法度有那么简单,当年变法时的辛苦又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