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论儒
王符敏锐地感觉到,泰山之中,在一些人迹罕至的高峰深谷之中,似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存在,正在吸收吐纳这天地间的无私馈赠。 而更多的红光紫气,则散落于天上地下各处,被无穷的山川草木、昆虫走兽所获得。 太阳渐渐升起,脚下的群山之间,无边的云就如同沧海横流,奔涌不息,很是波澜壮阔。 让人忍不住就想到上面去行走一番。 看完日出,王符三人就向下走,不远处,就是鼎鼎大名的泰山石刻了。 ‘五岳独尊’巨石下边,挤满了等着拍照的人群。 这个景点几乎就是泰山的名片了,三人也没有免俗,跟着排队留影纪念。 随后,三人就去了王母池,参观了天下间王母道观的祖庭,供奉王母娘娘最早的王母娘娘庙。 相传她是玉皇大帝的夫人,也有其他的传说,不知真伪。 很多的未曾生育的妇人,就会来这里朝拜,顺便求子。 王符三人都是男的,不好在这多待,稍稍看了看,赶紧就走。 王符对两个同学说道: “来泰山拜神进香,这里就是第二个必来的地方。 下面咱们就去最重要的,爬泰山最应该去的神庙——碧霞元君祠,去礼拜碧霞元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泰山老母’,或者‘泰山老奶奶’。 这位神灵,可以说是全天下的华人,没有不知道的了。” 一边在路上走着,王符有些感叹的道: “泰山上的神灵,真是多的数不清,给人的感觉就是不成系统,很纷乱。 道家的神灵有,佛家的神灵有,儒家的神灵有,民间传说的神灵有,一些上古传说之中的原始神灵也有。 好像全天下的神灵都扎堆挤到泰山上来了一样,可能这就是通天之山的吸引力造成的吧。 就说儒家,他们的至圣先师孔子曾说过,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是相信有鬼神的,也是尊敬鬼神的,但他竟然劝人远离鬼神,这是很悖离人情的做法。 远离神灵,就会使人心不再敬畏神灵,不再敬畏天地,就会使人心无所畏惧。 无意中就会使人抛弃道德的约束,做出无穷无尽的恶事而不自知。 一个人做恶不可怕,可怕的就是人人抛弃道德,人人做恶,人人互害,世上再无一个好人。 到那个境地,人类恐怕就要灭亡了。 儒家推崇的五种至尊伦常就是‘天地君亲师’。 远离神灵,就是抛弃了‘天地’二字。把‘君’字排在‘亲’的前面,就是让人放弃神灵和亲人,先去忠君爱国。 这是非常违背人性的事情啊。 不过看两千年以来的历史,社会上层,如五家七姓绵延近千年,而长盛不衰;社会底层,宗族统治也是从始至终,就知道很少有人真的相信并实行过儒家的这个理论。 或者说这个道理根本就是说给别人听的,是让别人去遵守的。 孔子曾说:“父母在,不远游。”而他自己为追名逐利,扔下寡母残弟在家,周游列国长达一十四年,最后仍不为各国国君所用。这真是一个讽刺的事啊。 孔子胸无容人之量,上任大司寇仅七天,就把曾经‘三空孔堂’政敌少正卯给杀了,并且曝尸三日以示众。然而自己也没有多久,就被鲁君罢免。
儒家文化也是如此,自身水平低下,所以见不得其他文化流光溢彩。到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罢黜百家”。而汉武帝出于统治需要,就采纳了。至此,其他诸子百家的文化开始受到排斥,而同时中国人的智慧也开始走了下坡路。这就是儒家最大的罪恶所在了。 中国人的文化和智慧,在春秋时期达到巅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全世界无可匹敌。而至汉武以后,开始衰落,历朝历代,虽偶尔出现一些贤达之人,也只是在继承和发扬,怎么也无法和先秦时代相比。 所以如果有人真的想学习一点中国的传统文化,想提高自己的智慧,就只能去看先秦的书,去学习诸子百家的理论。其后的书籍,不看也罢。 知识不等于智慧。现代的各种知识,浩如烟海,然而学得再多,也不过是一个活的图书馆,对于智慧的提高,却无一点的用处。 智慧超脱于名利情之上,智慧远离红尘,一切追名逐利,爱欲纠缠,都不可能和智慧有一丝一毫的关系。智慧是形而上的,实用主义里边是不可能有什么智慧的。 儒家追求名利,又被人称为名教,所以它不可能有大智慧存在,只不过是一些凡尘中做人做事的小道理罢了。 佛道两家弃名利如敝屣,而儒家却兴奋地在红尘中打滚,捡起统治阶级嗟来的一点点碎屑,沾沾自喜。 讽刺的是,儒家是讲究忠君爱国的,可改朝换代无数次了,而儒家竟然还存在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