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章 吴三桂激流勇退
书迷正在阅读:我在天牢签到打卡:一步封神、我老婆是路人反派、腹黑婆婆:呆萌儿媳追夫忙、警察叫我备案,苦练绝学的我曝光、重生火红年代,我在山里当咸鱼、四合院里的读书人、红楼:重生僵尸,我参军修行、都别打扰我种地、我能一拳秒杀、一江芙蓉半江月
李自成在长沙“各打五十大板”,建立都督院各部规章制度的次日,也就是八月初四这一天,阿济格率军回到了北京。 按照清朝凯旋礼,大军班师,皇帝应该赐茶酒慰劳,亲领王公百官出郊迎接,举行郊劳之礼,然后从征将士按次序各归营伍,皇帝赐宴,次日黎明于太和殿设黄案,皇帝亲临,奏中和韶乐,演隆平之章;大将军交印,奏丹陛乐,演庆平之章;百官朝贺,再奏中和韶乐,演显平之章,这样才算礼成。 可是这一次,朝廷没举行任何仪式,摄政王多尔衮传谕:“诸将至午门会集,俱各归家。”令阿济格非常不满,于午门大张伞盖而坐,以示抗议。 消息传到多尔衮那里,多尔衮当时就摔了一个茶盏,怒气无处发泄,竟把奏事的宦官抽了二十鞭子。 他其实早就对阿济格擅自班师不满了,所以才取消了一切欢迎仪式,本意是想让阿济格有所警醒,不料竟又出了这种事,心知阿济格向来骄横,不免动了打压的心思。 初十日,阿济格及其他出征将领进宫朝见顺治皇帝,多尔衮特于午门内赐宴,赏赐吴三桂、尚可喜锦绣朝衣各一袭,马各两匹,以下将领也都赏赐了数量不等的金银衣物,唯有主将阿济格什么也没得到,谁都不是傻子,大家都明白,这是要出事了,各自不免都动开了心思。 吴三桂也一样。 午门宴罢,他在回府的路上便打发了随从去请方光琛,回府不久,方光琛便来了,见礼已毕,问道:“王爷,情况如何?” 吴三桂把赏赐之事学了一遍,说道:“果如廷献(方光琛字)所言,英亲王(阿济格)获罪在即。北京乃是非之地,应该及早离开。” 方光琛问道:“王爷可把回乡的折子递上去了?” “我一回京便递了上去,如今已有四五天了,怎么还没有动静?” “考虑时间有点长了,”方光琛沉吟了一下,说道:“王爷不妨再上道折子,给麾下的将领请功,帮助摄政王快下决心。” 这是什么cao作?吴三桂不解,皱着眉头直眨眼。 方光琛笑道:“回乡不准,请功也不准,进不得进,退不得退,难道摄政王是想逼反王爷吗?” “明白了!”吴三桂叫道:“两样他总得准一样!” “不,”方光琛伸出一根手指摇了摇,“两样他都会准,届时一定要向摄政王说明,王爷为部下请功是为朝廷举贤,不是培植党羽。” 吴三桂不明白为什么两样都会准,但也不想傻呵呵地再问了,深信方光琛不会判断错,乖乖听话,拉了一份长长的请功名单,有请加官的,有请封爵的,还有讨赏的,“乞加恩典,用劝将来”,封好后派人送到了摄政王府的奏事处。 多尔衮正在为怎样安置吴三桂而犯愁,留在京里吧?担心背刺;准其回乡吧?害怕失控,正在犹豫不决,奏事处又送来了吴三桂的折子,打开一看,不由得拍案大骂:“吴三桂欺人太甚!干脆把这个朝廷都给他得了,官都成了他吴家的官了!” 吏部左侍郎陈名夏刚好在座,闻言笑道:“有功自然要赏,不赏恐生怨望。他这是想要早点回乡,逼着王爷早做决定呢。” 陈名夏这人博学多识,性锐口给,好诗文,喜结天下名士,为诸生时便已名重天下,崇祯十六年(1643)更是高中探花,授翰林院修撰兼户兵二科都给事中,顺治二年(1645)降清后复原官,入谒多尔衮请正大位,被超擢为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颇得多尔衮青睐。 听陈名夏这样说,多尔衮恍然,苦笑道:“赏了他的部下,确实更不能让他待在京里了,可是广宁中后所(今绥中)位置紧要,又岂能轻易让他回乡?” “王爷何不晋封他为亲王?”陈名夏出主意道:“他若受封,便挑几个与他亲近的部下大加赏赐,调离出去,其余一律搁置;他若不受封,则可全部照准,看他的态度,如果谦恭谨慎,倒也可以命其回镇锦州,也算准他归乡了。” 要说玩心眼,满人还真不是汉人的对手,多尔衮闻言大喜,倒也雷厉风行,等不得制旨行文,立即召见吴三桂,说道:“长伯(吴三桂字)西剿闯贼,劳苦功高。本王正欲加封亲王,何故急于回乡,弃本王而去?” 这话说得好听,其实暗藏杀机,吴三桂已得了方光琛的“铁山三策”,自然心中有数,赶忙跪下说道:“臣自去岁开关投诚,承蒙朝廷恩典,得封异姓郡王,深恩无以为报,唯有努力杀敌,为君父分忧而已,岂敢奢望更进一步,冒天下之大不韪?如今闯贼已灭,天下略定,臣别无所求,唯求王爷多赐良田美宅,回乡含饴弄孙,做一个富家翁,也好彰显朝廷优遇之德。请王爷体察臣家三十余口死于贼手,准臣衣锦还乡,光显门闾。臣不胜感激涕零之至。”
演戏演全套,吴三桂说着说着把自己都感动了,忍不住掉下泪来,伏在地上抽泣不已。 多尔衮也有些动容,但却并未失去理智,假意挽留道:“长伯今年三十八岁?现在便急流勇退,未免太早,朝廷还要用你。” 吴三桂叩首,“臣本丧家亡国之人,幸蒙摄政王不弃,苟全性命,得报大仇。朝廷深恩有如春晖,三桂九死,难报万一,纵然归乡,不敢或忘。朝廷若有征召,只要三桂还在,即使老迈,必然奋起,不敢有负恩典,贻君父之忧。” 多尔衮笑了笑,拿起吴三桂的请功折子,说道:“这份请功名单,本王全部照准,长伯还是留在京里,与袍泽故旧一起共享荣华富贵,岂不快哉?” 吴三桂想起方光琛的叮嘱,赶忙说道:“人有功而不言其功,是谓隐功;与别人同功而独占其功,是谓攘功;隐功攘功是谓蔽贤,臣安敢为之?臣乃心王室,为国举贤,因此不避斧铖,冒昧申请,诚非为了一己之私,还请王爷明鉴。” “也罢,”多尔衮挑不出毛病,只得顺坡下驴,说道:“既然长伯去意已决,本王便准了你吧。锦州负山抱海,为盛京门户,且距广宁中后所不远。长伯忠心不二,可愿替本王镇守锦州,以解朝廷后顾之忧?” 还真让方廷献全给猜对了!吴三桂大喜,赶忙又叩首说道:“臣在锦州没有产业,还请王爷恩赏。” 你他娘的就认识钱!多尔衮暗暗笑骂,却也觉得这样更好,同意道:“这是自然,本王会晓谕户部,计功论赏,必不负你。” 吴三桂暗想:计功论赏哪能显出我胸无大志?于是说道:“臣父襄、母亲、弟三辅皆被闯贼杀害,伪明曾予优恤,臣乃清臣,未敢接受,如今回乡在即,斗胆请朝廷赐恤。” 多尔衮当然知道吴三桂拒绝南明赐封与抚恤的事,对这个要求倒也不好拒绝,点头说道:“长伯此请,乃孝子常情,朝廷必无不准。请容本王传谕吏兵两部详议,再行优恤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