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仙侠小说 - 青帝在线阅读 - 第四百九十三章 一丝青气

第四百九十三章 一丝青气

    ..龙宫

    淡青色穹顶上水气连绵,模拟星斗运转,万顷宫城在晨光下展开,宛然一副繁华的画卷。

    灵气浓郁,因是水府,以水灵为主,但天地五气存在一种转化均衡,不乏别的灵气伴生,相对而言都比南廉山福地更浓郁。

    金玉阁的山坡上,叶青站立,呼吸早晨新鲜空气,一丝丝灵气就吸取了进去,恍惚间,面对水的包围,而脚踩大地,这是一种奇妙的感受,特别是对于人族的生活经验而言。

    龙族是海洋之子,人就是大地之子,这种经验甚至上溯到地球的记忆中。

    叶青在这方面经验很丰富,虽黑白赤黄青,和金木水火土不同,但却也有着相同之处。

    黑水、白金、赤火、土黄——土黄亦有其性质,此刻体会精义,与自身经验印证,自是有所领悟。

    黑水以深渊著称——水之积不厚,则负大舟不游。

    龙族在此有天生神通,道庭建立后,屡次打压,又有黑帝崛起,镇压龙族,这就是以前的大势。

    白金以争杀著称——应万世劫运,天地成战场,争生死一线,道廷战争中,白帝应大运而生,以后并不衰退太多,因人族内战连绵。

    赤火以革命著称——新朝鼎革、革命量劫、仙朝升举,无论哪一脉在博弈中取胜,都少不了星火燎原、焚烧旧有、新生万物。

    这实质上都为赤德提供资粮,先前三道君借仙道打压人道,都抵挡不住时代潮流的累进,最终在三十万年前应化赤帝革命,渗透仙道,最后一个天帝应位,形成仙道与天道均衡。

    黄土以凝重著称——人族早期人口不多,黑帝、青帝分取大部利益,黄帝声名不显,直到六十万年前“百仙入岩”的事件,镇压地脉,渐渐强大。

    青木以晋升著称——不断培育生机,叠层而上,这是对机运捕捉最敏锐一种,但受限整体层次,往往曲高和寡。

    叶青现在就是赤德向黄德转化中,累次经验,习惯凝思——火焰,怎让它变成对人更有价值?

    这在监国应王时就有过考量,火灵蒸汽机、流水线工厂、大规模基础建设,都在新兴帝国中埋设下伏笔。

    恍惚中,叶青若有所悟,体制是容器,它决定着上限,西汉龙气是淡黄,就说明着它容纳的社会力量是黄色。

    黄色是现代社会之色,换句话说,大汉的制度可一路到地球现代都适应。

    只是上限是一回事,填充又是一回事,道法工业社会的复兴启蒙,给国家注入了力量——对人体又何尝不是呢?

    这感悟瞬间划破了心灵的天空,丝丝黄气化成了若隐若现的蛟龙,一种奇妙的气运运转着,一瞬间,叶青的心一片融合,无数智慧在闪过。

    “纵观地球展历史,在古代,东西方曾经生了一次巨大的文明偏移。

    “所谓的大图朝划分毫无意义,并且甚是可笑。”

    “这巨大的最大偏差就是,在中国,春秋战国时,历史技能树上点的是农奴,使农民获得小块土地,形成的是地主农民体制。”

    “而在西方,点的是商人,商人获得小块店铺,形成的是商业和资本萌芽体制,而分封制传承下去,农奴直到19世纪才获得解放。”

    “因此在东方,商人一直是贱民,在西方,农民一直都是农奴,这才是历史的大道。”

    “大航海,工业革命,在uu年前就注定了,东方点了农民的技能树,除非外力摧毁,要不永无工业革命的可能”

    “以道入手的话,在历史上,只要点二个技能点,第一就是咸鱼,这点到后来就是大航海。”

    “第二就是正式承认商人店铺私有化,这点到后来就是资本主义。”

    “咸鱼这东西的确是古代解决粮食的重要补充手段,古代运输条件下,二十公里是极限,鲜鱼就要臭了,因此整个海洋,空有多少亿吨粮食,却根本无法补充给人类,可以说,古代中国社会,海洋基本上没有利用起来。”

    “如果有咸鱼,至少可补充一成左右的粮食缺口,这可以活百万人,甚至不止——这里有个关键的因素:盐专卖”

    “要使鱼运输到内地,在当时技术条件下,唯一的办法是咸鱼,但是咸鱼一旦盛行,百姓就只买咸鱼(又有rou又有盐),不买官府的盐,所以官府就禁止咸鱼,可一旦禁止咸鱼,大航海只是空中楼阁。”

    “咸渔业——小船业——大船业——大航海,没有咸鱼业培养的大量海船和水手,在理论上是无法形成大航海。”

    “这我早有领悟,展渤海湾航运和捕鱼业是好主意,山东沿海一带本来就有几个大渔场,条件很好,北连辽东,东到朝鲜日本,背靠河北大平原,南接江淮,是千古帝业”

    “龙君安居海洋,开辟水府,风调雨顺还在其次,关键是海洋开。”

    “下土世界可能没有别的大州,但这无所谓,实验这点就足够了。”

    “最关键还是大汉龙气。”

    “汉朝龙气是淡黄,这说明在现代都比大图朝优秀,只要少许改进,金黄色应该有。”

    “这并非是虚言,汉朝制度深入基层,到里,和大图朝鼎盛时到村差不多,比我离开时事实上到乡还强些。”

    “分拆大户,这不就是汉朝的制度么,汉朝诸帝迁移大户,打击豪强,始终是汉制的主流。”

    “只要补上扶小,成就中产的内容,就抵达老美现代的水平。”

    “军队方面甚至不需要多改革,汉以强亡,不是虚言,军队制度和武器系统乎千年。”

    “汉朝时代局限性,无非就是的无非就是考试,赋税,以及盐鱼政策(点海洋技能树)”

    “要先推广蔡侯纸,把文化传播成本降下来,就是考材世俗化,或者说普及化,形成不了合流,改户部为税部,这几点改上去,就是小版的老美。”

    “里面最关键的就是州虚化,汉朝制度之所以强,就是县令保持着相当大的独立性,太守相对州又保持巨大独立性,州刺吏甚至比太守低——只有监督权”

    “这就是省虚化的道理,这制度已经和老美差不多了,后世建省都是倒退,州省一旦正式行政化,就是中央衰退的开始”

    “为了制衡省,不得不举国内耗,而汉朝制度,州基本上不存在,和许多人想象的相反,不设州,全国1oo个郡,1ouu县,地方就变成一团散沙了,郡县无能对抗中央”

    “这样情况下,郡县再强,都无法对抗中央,中央放权给郡县,是没有压力,正因为放权,所以才可以有责任制——大权都给了你了,治理不好,就是你的责任了。”

    “这和美制何其相似,唯一的区别就是手段不同,唯一需要改革的就是加强财政,收割郡县。”

    “中央可适当强化,这方面完全可以学习后世经验,但是主要是赋税方面,普及性的科举制度,考吏开始,保持部分推荐制,为什么汉强,许多人都不明白,其实就一点——虚州,实郡县。”

    “宋朝开始的制度是弱郡县,结果就扑了,唐朝是处于汉宋之间。”

    “在虚州实郡县的制度下,只要不到州这级,无论世家豪强多牛,中央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无非动不动真格——年年摆明要打击豪强,也没有人能反抗,这虚州实郡县的制度,就可以保证这点。”

    “汉武帝收拾诸侯王、贵族、豪强、真不是盖的,动辄株连。”

    “党锢,锢的是谁,就是世家豪强,这在汉朝是政治正确——党锢就党锢了,怎么,你们这些士人敢咬我?”

    “汉朝灭亡的关键,其实就是州牧制,一旦允许州级来统合地方,中央就完了,所以建省,实际上才是灭亡的关键,中央至少一半力量,都必须用在压制和平衡省级的上,从此华夏走向了内治的道路。”

    “原因很简单,内部要时时保持压制,哪有时间去开垦,所以,有人问——华夏自何而衰。”

    “无它,汉建州牧而始。”

    “州牧之后,八王之乱,八王其实是州牧宗室版,下面是唐的节度使,而宋时为了节制地方权力,又进行三路转运分化。”

    “汉朝在东汉末年时如果统一天下的制度修正,继续保持虚州实郡县的制度,中央可以适当强化,但是以不颠覆实郡县为上限,主要是加强赋税系统的直管,加强赋税系统的收割,推行纸张和印刷,普及教育,科举考吏,累级升迁,可以以推荐制钱入仕为补充。”

    “循序渐进取消盐专卖,推行盐鱼政策(点上海洋技能树),不需要急功近利推行工商,只要不歧视工商,略加鼓励就可。”

    这些想法一出现,川林笔记瞬间闪出了青紫的光,它的本色却是青,这时,一丝丝青光流淌而出,迅融合进入叶青的身体内,叶青半闭着眸,一种崇高的气息自身上弥漫。

    在川林笔记的主动配合下,这些想法一一实践而过,越来越快,根本不需要叶青辨别,它主动将知识分解,循环而过。

    叶青静静站在树下,心中一片平静,却隐隐萦绕着一丝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