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在线阅读 - 第160章 一个时代结束了(这章后半部分写的贼精彩!七千字章)

第160章 一个时代结束了(这章后半部分写的贼精彩!七千字章)

    第161章一个时代结束了

    刘文泰是个并不高明的阴谋家。

    常风和杨一清一番查访,发现《王官传》竟遍布京城的书铺、书摊。

    这反而好查了。

    大明印刷图书,书封上都要写明负责印刷的书堂名。书堂就相当于后世的出版社。

    《王官传》虽写的是“陕甘长安堂印”。常风却认为,这样大规模的印刷一定是在北直隶当地。

    常风跟杨一清讯问了几个书铺掌柜,皆供认这一批书乃是京城里有名的书堂,日新堂印制送来的。

    二人来到了顺藤摸瓜,扮作打算出书的文人,来到了日新堂。

    日新堂内,一位坐案先生正在跟一个富商攀谈。常风则跟杨一清排在富商身后。

    坐案先生滔滔不绝:“只要交一百两银子,就可以把您的诗词付梓,传之后世。您就成了响当当的文人sao客!”

    弘治朝一百两银子的购买力,大致等于后世的十万块。

    后世大部分书籍都是自费出书,费用差不多也是十万块买书号送三千册精装印刷。

    只要肯出钱,就算学生作文照样能够出版成册。

    不肯出钱,对不住,就算你有莫、余之才,也没人给你出版。

    几百年了,出书费用都差不多。真的是很良心!

    常风听到这话眉头紧蹙。他一直认为有才学的人作的文章才能结集出书。

    万万没想到,只需百两银子就能付梓。

    那富商满脸堆笑:“一百两银子,买个文人sao客的名头,实在是划算的很!”

    完富商就从袖中掏出一张百两的银票:“书啥时候印好?”

    坐案先生答:“得等四个月。您要是加急,就另付百两。一个月就能雕版付梓。”

    富商笑道:“我不急。没必要另付那么多银子。那四个月后我来取书。”

    坐案先生送走了富商。问常风和杨一清:“二位先生也要出书嘛?”

    常风给杨一清使了个眼色。

    杨一清直接亮明了刑部郎中的腰牌:“刑部的。”

    坐案先生大惊失色:“刑......刑部?”

    刑部的办案手段虽不及锦衣卫狠辣,但对老百姓来,同样属于沾上必倒霉的存在。

    杨一清道:“去,把你们东家叫出来!”

    不多时,日新堂的东家刘锦文来到了常风和杨一清面前。

    在遍地大人物的京城,刘锦文只是个不起眼的人物。

    但这个人却在出版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几乎以一己之力在大明建立了商业化出版模式。

    刘锦文始终是个见过世面的人。平时没少给京城的文官们出书,跟不少高官打过交道。

    他朝着常风、杨一清一拱手,不卑不亢的:“二位大人找的有何贵干?”

    常风直接把那本《王官传》放在了桌上:“此书是伱们书堂出的吧?”

    刘锦文拿起来看了看:“是我们出的。”

    常风问:“什么时候出的。为何书封上印着陕甘长安堂,而不是京城日新堂?”

    刘锦文答:“是这样。一个月前,一个人找到了我们日新堂。要出两千两白银,加急印刷五千册《王官传》。”

    “他要求书封上印‘陕甘长安堂’。地方上的书堂印力不足,托我们日新堂印书是常事。我便答应了下来。”

    常风连忙问:“找你们印书的人是谁?”

    刘锦文答:“是我一个远房堂弟。”

    常风闻言眼前一亮:“远房堂弟,也姓刘吧?叫什么?”

    刘锦文如实答道:“刘文泰。他现任太医院判之职。”

    常风万万没想到。这案子查的不费吹灰之力。

    他更想不到的事,此事的善后事宜比查案过程难得多!

    他吩咐刘锦文:“你看看这本《王官传》中,细数数有多少大逆不道之言吧!”

    刘锦文仔细的看后,大喊一声:“刘文泰害我!二位大人,他来找我时,给银子很痛快,又是远房堂亲。我就没留意内容,让下面人抓紧印了。”

    杨一清吩咐他:“跟我们去一趟刑部。”

    进了刑部,杨一清没给刘锦文上刑。刘锦文是个规矩的生意人,供认不讳,在供状上画了押。

    常风看过供状,长舒一口气:“刘文泰参劾王部堂的罪名有三。只有第一条诽谤先皇有实证。”

    “有这份供状在手,足够替王部堂洗刷冤屈了。”

    杨一清道:“没想到这刘文泰这么蠢。丝毫不知掩饰。”

    常风附和:“没错。刘文泰就是个愚蠢的人。走,我领你进宫面君!”

    杨一清听后一脸激动的表情:“面君?能否容我换上朝服、梁冠?”

    杨一清为官十九年,从未得到过单独面君的机会。

    面君对于常风来是家常便饭。对于杨一清来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常风道:“好,我等杨主事。”

    大明最正式的官员着装是穿朝服,头戴梁冠。

    梁冠颇为讲究,公戴八梁;侯、伯、驸马、一品官戴七梁;二品官戴六梁。依次递减。

    杨一清是正五品,戴三梁冠。

    杨一清洗了脸,换好了朝服、三梁冠,收拾妥当,来到常风面前:“劳烦常镇抚使带我入宫。”

    常风看了看杨一清。心中暗笑:杨老兄换上朝服、梁冠,还是比虎子难看啊。

    都人靠衣装马靠鞍,这话在杨老兄身上不管用。

    二人进了宫,来到了乾清宫大殿面君。

    他们跪倒在弘治帝面前。

    弘治帝是第一次见杨一清。他命道:“杨一清,抬起头来。”

    杨一清这一抬头不要紧,吓得弘治帝一缩脖儿。

    弘治帝察觉到自己在臣子面前失礼了,只能从言语上找补:“啊呀,杨卿真是奇人异相。”

    不愧是大明子。情商就是高。

    低情商:长得比狗还难看。

    高情商:奇人异相。

    杨一清道:“多谢皇上夸赞。”

    一旁的常风强忍住笑:皇上哪儿是夸你。

    此番查办弹劾案,杨一清是负责人。常风只是在名义上跟随他观政。

    杨一清禀报了此案的来龙去脉。

    弘治帝听后点点头:“果然是栽赃。我就嘛,老王恕不会干这种糊涂事儿。”

    “杨一清,你们刑部立即缉拿刘文泰。跟都察院、大理寺会同审问清楚,定出罪名。”

    杨一清叩首:“臣遵旨。”

    弘治帝有些好奇:“杨一清,你是哪年的进士?”

    杨一清答:“臣是成化八年殿试三甲第九十五名,赐进士出身。”

    弘治帝差异:“为官十九年,还只是郎中?”

    杨一清苦笑一声:“禀皇上。臣不长进。”

    常风替杨一清起了好话:“皇上。当年殿试时,本来先皇御览文章后,给杨郎中定的一甲第二。”

    “后来殿前回话,因杨郎中奇人异相。先皇将他定在了三甲九十五。”

    弘治帝心中了然:原来是因为长相丑陋导致科举、仕途不顺。

    弘治帝有意考考杨一清。问:“你在刑部主管北直隶刑名。你认为北直隶刑名有何可取之处,又有何不足之处?”

    杨一清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对答如流。在短短一刻时辰内,将北直隶刑名状况全部介绍给了弘治帝。

    弘治帝万分满意:“卿之才不止一个正五品郎郑你先下去吧。”

    杨一清离开了大殿。

    弘治帝对常风:“此案已了结。你可以结束在刑部的观政了。刘文泰蠢得令人发指,让你去查简直是大材用。”

    常风道:“皇上过誉。”

    弘治帝又叮嘱他:“有件事朕要提醒你。今后锦衣卫对待文官,至少在明面上要尊重。不要非打即骂。”

    “省得有人朕以家奴治下,视文官为奴仆的奴仆。”

    常风拱手:“臣牢记圣训。”

    刘文泰被捕了。三法司会审,他并未供出幕后主使丘濬。他心里清楚,若不供出丘阁老,他尚有一线生机。

    若供出了丘阁老,他十死无生。

    这也是弘治帝想要的结果。他要把理学大师丘濬留在内阁,以安抚下读书人,表示皇帝尊重圣人之学的态度。

    当皇帝就是这样,名臣贤臣要用,jian臣要用,腐儒庸臣同样要用。

    刘文泰诬陷案,只等三法司定下处罚便能结案。到时朝堂会归于平静。

    然而,万万没想到还是出事了!

    联名参劾王恕的二百四十六名官员中,有整整一百五十多人是在京的。

    刘文泰被抓,这一百五十多名京官,竟然来到了王恕府邸前堵着门叫骂。

    锦衣卫北镇抚司。

    常风正在值房查看这一旬的抄家总账。这两年王恕在吏部严管京官、地方官,当官的收敛了不少。

    这就导致查检千户所的生意,不似弘治帝刚登基那会儿兴隆了。

    徐胖子火急火燎了跑了进来:“常爷!出事儿了!一百五十多个芝麻官儿,围了王部堂的府邸。”

    常风惊讶:“什么?走,去王恕府邸。”

    常风带了百余名力士,来到了王恕府邸门前。

    王家的大门紧闭。大门前的一百五十多名官员正在扯着嗓子,破口大骂王恕。

    这帮文官骂起人来宛如泼妇骂街!

    “王恕!我艹你娘!老子是金榜二甲第十三!你个驴吊子榜尾嫉妒老子名次靠前,就给老子连降了三级!”

    “王恕!你个简直就是狗熊带花,没个人样!你脆生不管别人牙碜不牙碜!”

    “老子在官场混了二十五年,好容易混到正四品。你一句话就让老子降成了六品主事!”

    “王恕!你个缺德的,挨刀的,四十里地也没有家你个狼掏的!刘文泰刘院判要是被三法司定了重罪,我定与你玩命!”

    这帮文官不讲武德!趁王恕病重堵在人家门口问候人家祖宗八代。

    也就是王恕病得下不了床。不然降猛人老王,一准手提鬼头大刀,出来跟他们痛陈利害。

    常风高声道:“诸位,我是北镇抚使常风!你们对刘文泰一案有异议,可以给通政司上折子!”

    “不要在官府前叫骂,斯文扫地!”

    常风不喊不要紧,这帮人气势更胜:“好啊,王恕还跟厂卫的屠夫勾结!”

    “王恕原本就跟钱能那个阉人是一条绳上的两只蚂蚱!”

    “王恕勾结皇帝家奴、阉人,他才是斯文扫地!”

    常风心中暗骂:也就是皇上刚刚下旨,让锦衣卫以后要尊重文官。

    换以前,我不让力士们拿着大棍打出你们的屎来不算完!

    就在此时,钱能骑快马来到了府门前。

    钱能怒道:“常风,你还愣着干什么?你手下这帮北司力士都是吃屎的?给我打!”

    “侮辱王公,这帮人活腻了!”

    常风附到钱能耳边,低声道:“督公,皇上有旨......”

    钱能眉头紧蹙:“尊重文官?难道咱们要眼睁睁看着这帮狗鸡脖卵子侮辱王公?”

    常风略加思索,计上心来。他道:“督公放心。我有法子让他们在一个时辰内散去。”

    完常风吩咐石文义:“你快去找一个人......”

    半个时辰后。突然间,两百多号人浩浩荡荡、气势汹汹的朝着官府门这边走来。

    这伙人个个衣襟,短打扮,手里都拿着木棒!

    钱能见状大喜:“常风,你找了一群地痞来痛揍这帮鸡脖卵子文官?高啊!地痞打了文官跟咱们锦衣卫无关。”

    常风微微一笑:“他们不是地痞。您仔细看看。”

    钱能定眼儿一看。那帮“地痞”中为首的竟是兵部尚书马文升!

    他身后那帮手持木棍的人既不是地痞,也不是兵部亲兵,全都是朝庭内的文官!

    经筵讲官李东阳来了!

    左中允杨廷和来了!

    侍讲学士谢迁来了!

    刑部郎中杨一清来了!

    朝廷中有良知的文官全来了!

    这帮人宛如打群架的地痞一般,冲向辱骂王恕的那些庸官。

    钱能惊讶:“这是?”

    常风微微一笑:“钱公公,请看好戏!”

    大明的历代文官,在有些时候跟地痞没什么两样。

    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钰尚未登基,只是监国之时。朝廷就发生过“奉门血案”。

    王振的心腹马顺和另外两名党羽,在早朝时被一群儒雅博学的文官活活殴打致死。

    成化二十年,大学士彭华推荐晋升学士的人选,漏了侍讲焦芳。

    焦芳放话:“这回我要是当不上学士,就一刀捅了彭华个狗曰的。”

    焦老兄言出必校竟然在六品鹭鸶蓝袍的袍袖里揣了一柄剔骨刀。站在长安道等待下差回家的彭华。

    要不是在长安道巡逻的大汉将军发现的及时,必将酿成血案。

    至于因党争爆发的文官群殴事件,那更是数不胜数。

    唯有魔法才能打败魔法。

    刚才常风让石文义将王恕府邸被围的事告知了马文升。

    要知道,马文升跟王恕是至交!

    且老马跟老王一样,都是提刀上阵砍饶猛将文官。

    寻常文官的业余爱好是切磋琴棋书画,赏瘦马,斗茶。

    老马的业余爱好是玩他娘的碗口铳。

    至交被人堵在家门口骂,马文升的火气“噌”就起来了!

    如果他调部属亲兵教训那帮被降职的庸官,那性质就变了。

    六部和翰林院都在一条街上。老马干脆喊来所有支持王恕的文官,前来找庸官们掐架。

    本来他们早就该到的。马文升却狡黠的:“手里没兵刃打架不占便宜!”

    他直接让兵部武库司郎中,在武库选了上百支长枪。把枪柄锯成了趁手的短棍,作为斗殴的武器发给了官员们。

    马文升高高举起短棍,高喊一声:“全军出击!”

    一众儒雅随和的文官们,高举短棍冲入敌阵之中!

    长得比狗还难看的杨一清冲在最前面!

    双方顿时打作一团。

    一名百户请示常风:“常爷,咱们要不要管?”

    常风微微一笑:“文官互殴关咱锦衣卫吊事?咱们只管看戏就成!”

    钱能附和:“就是!”随后他高喊道:“马部堂,你狠狠捶了这帮狗曰的!我替王公谢谢你啊!”

    一百多名锦衣卫站在原地不动,兴致勃勃的看热闹。

    是互殴,其实是一帮去方面挨揍,一帮去方面输出。

    人家马文升是什么人?那是统领百万明军的兵部夏官,大司马。

    指挥两百多名持有木棒的文官,攻击一百五十多个手无寸铁的庸官那还不是菜一碟?

    他之前就将两百文官分为三队,以品字形包抄合围。

    庸官们被打得哭爹喊娘,鼻青脸肿。

    常风干脆坐到了府门口的石台阶上,跷着二郎腿饶有兴致的指点着马文升一方。

    杨一清跟一个庸官手抓着手,像摔跤似的对峙着。

    常风高喊道:“杨郎中!杨一清!你呐!你对面那人看着挺有劲,但他下盘不稳。你怎么不攻他下路呢?”

    杨一清听到这声喊受到了启发,一个撩阴脚,直接踹向对手裆部。

    对手顿时倒地,捂着裆部在地上哀嚎。

    这场文官之间的斗殴,持续了整整两刻工夫。以庸官们的惨败而告终。

    庸官们或抱头鼠窜,或灰溜溜的相互搀扶着,不多时便逃光了!

    马文升也不想闹出人命。命手下的文官们闪开,给他们让路。

    常风和钱能走到了马文升面前。

    钱能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老马,你是条汉子!给王公狠狠出了一口恶气!”

    马文升道:“钱公公过奖。常友,谢谢你给我报信。不然让那群聒噪的乌鸦污了王部堂的府邸。”

    常风道:“应该的,何必言谢。”

    钱能有些担忧:“唉,王公病得榻都下不来了。咱们进去看看他?”

    马文升道:“这么多人进去探病,会打扰王部堂静养。”

    老马挺有趣儿,带着二百弟出来打群架,竟然不忘在袖中藏一支湖笔。

    他用湖笔蘸着地上的鲜血,在府门口的大柱上写了一行字“大成至圣文宣王之正位”。

    马文升跟六部、翰林院的两百多名文官,虔诚的跪倒在大柱前。

    马文升高喊一声:“愿文宣王显灵!保佑贤臣早日康复!”

    一众文官齐声高呼:“愿文宣王显灵!保佑贤臣早日康复!”

    泼妇骂街演变成霖痞互殴,又演变成了为王恕祈福。

    钱能对常风感慨:“文官中也有良心尚在之人啊。”

    常风道:“是啊。其实谁忠谁jian,谁贤谁庸,皇上心里有一杆秤,百官心里有一杆秤,百姓心里更有一杆秤。”

    用后世的话,王恕府邸门前的这场互殴,是性质极为恶劣的一场政治风波。

    然而,弘治帝却没有惩罚参与互殴双方中的任何一名官员。

    打饶没罚,挨打的也没罚。

    相反的,仅仅一后他降下圣旨,给“短棍党”中的不少人都升了官。

    钦点经筵讲官李东阳为明年会试正主考官。

    升侍讲学士谢迁为太子詹事府少詹事。

    升刑部郎中杨一清为山西按察副使。

    升左中允杨廷和为经筵讲官。

    蹊跷的是,弘治帝也未严惩栽赃案的实施者刘文泰,只将他逐出太医院。

    更未追究栽赃案的总后台阁员丘濬。

    五日之后,王恕上折请辞。弘治帝准许。但既不赐他敕书,也不赐他保留原俸。没有任何功勋老臣致仕该有的待遇。

    这日,京城南郊。长亭古道、夕阳芳草。

    王恕准备乘坐马车踏上返乡的旅途。

    他赫然想起,成化二十二年的冬,就是在簇,他告诉龙潜东宫的太子朱佑樘:“亲贤臣,远人,此前汉之所以兴隆也”。

    弘治帝登基后就是这么做的。大明终于有了兴盛的迹象。这让他万分欣慰。

    来送王恕归乡的人,足有两三百人!

    王恕望向李东阳、刘健、谢迁、杨廷和、杨一清等人。

    他自言道:“长江后浪推前浪。愿一代更比一代强。”

    钱能、马文升、常风亦在送别的人群之郑

    钱能笑骂道:“老王鞍,你要回乡了,我心里难受的很!”

    王恕不甘示弱:“贱骨头,你就是被我打得轻了!在云南的时候,我把你打得半个月下不来床。我致仕,你应该兴高采烈才对。”

    钱能是性情中人,一时没忍住,竟然“呜呜呜”的哭了起来。

    王恕叹了声:“唉。贱骨头,在宫里伺候好皇上,管好厂卫。有空多给我这个老王鞍写信。”

    “别哭哭啼啼作女儿状了。让旁人看了去,会你不男不女。”

    钱能破涕为笑:“老子本来就不男不女,还怕旁人?”

    转头王恕又看向马文升:“马兄,我的辞官折里举荐你接任吏部尚书。这几日应该会有旨意。”

    “你要替皇上管好吏部。选官之事,关乎社稷根本。”

    马文升拱手:“你放心。我定当以你为楷模,尽职尽责。”

    王恕又看向常风:“你是皇上袖中一柄锋利的匕首。”

    “皇上治国,不仅需要我、马文升这样的子正道剑。同时也需要你这样能藏于袖中,削金断玉的匕首。”

    “希望你心中时刻装着四个字。”

    常风问:“敢问王部堂,哪四个字?”

    王恕的回答振聋发聩:“黎民苍生!”

    常风道:“下官牢记王公教诲!”

    钱能抱怨:“皇上竟没给你这个一代名臣赐敕书,保留原俸......”

    王恕笑道:“我这六年来替皇上贬、降、革了那么多庸官。总要让他们和他们身后的那些人出口气。”

    “皇上不赐给我敕书、原俸,是在安抚那些人。”

    “皇上的做法是对的。明君不仅要行雷霆手段,还要适时的安抚人心。”

    “千万人吾往矣!为了黎民苍生,我可以连命都不要。又怎会计较区区敕书、原俸?”

    完,王恕拱手朝着来送别的众人:“诸位,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此归陕西,乃叶落归根。属善始善终。”

    “愿诸位在京恪尽职守,辅佐明君。为万世开太平景象,百姓安居乐业,大明皇朝兴盛万年!”

    完,王恕登上了马车。

    钱能高呼一声:“王公,走好!”

    两百多名官员齐声高呼:“王公,走好!”

    载着王恕的马车,消失在了夕阳余晖郑

    属于王恕的时代结束了。弘治三君子,朝堂仅存其二。

    接下来,将是弘治内阁三杰的时代。

    史书之中,好人通常没有好报。

    王恕是个例外。

    他归乡安养,没了案牍之劳,百病全消。他活到了正德三年,以九十三岁高龄无疾而终。

    正德帝追赠其左柱国、太师,谥号“端毅”。

    按照谥法,守礼执义曰端;圣修式化曰端;严恭莅下曰端;恭己有容曰端。

    能安兆民曰毅;护佑社稷曰毅;务德不争曰毅;思善无逸曰毅。

    王恕是个好人,也是个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