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换宋在线阅读 - 182 传檄四方定安南

182 传檄四方定安南

    当夜,中了蒙汗药的安南各营将官,分别在酒足饭饱后,成了饱死鬼。

    次日一大早各营人马吃过早饭,副将们见主将迟迟没有回营,正要派人去镇上问主将何时出发,忽然阮成富带着一群侍卫和宫中太监挨营来传达王命:

    敌人已在大帅带兵返回之时,被大帅用计打败。主上说这一年多大家辛苦了,休息几天后,再北上大理。主上设宴招待功臣,各营主将已经坐船去宫中参加主上的慰劳御宴。

    另外,主上在王城内设宴慰劳全体参战官兵,但王城中每次只能安排两万人,今天中午一营和二营两万官兵先去王城中,然后依次是三四营,没有安排的官兵暂驻京城外。现在各营副将整顿人马,按顺序拔营起程。

    好一招请君入瓮!到达京城的安南官兵,在群龙无首的晕乎乎的状态下,就这样两万两万的被带进安南王宫解除了武装,成为待宰的羔羊……

    兵不血刃,李良武大帅的二十万大军就这样被周侗和赵重阳两师徒蚕食得一干二净。

    接下来,赵重阳和周侗采纳军师吴用的建议,鲁达、武松、杨沂中、解珍、解宝、高宠、狄雷、罗延庆、韩世中等勇将各带少量特战队和精兵,在本地士兵的带领下,传檄安南各府州,告诉他们安南李氏王朝已经彻底完蛋了。

    同时,去向他们炫耀武力和秀肌rou,让各府、州主官带着各县县令限期到京城来拜见华夏大盛王,然后各回岗位继续作官。大盛王过段时间会派人来各考察官员,干得好的留任,能力差的免职,拿安职费回家享福。贪官改了的,既往不咎,不改的,杀无赦!

    当然传檄的过程不全是一帆风顺。解珍、解宝带着两百特战兵和五百骑兵,来到五百里外的永州府南门外,守城军士见来的这队骑兵打的不是安南军旗号,赶紧关了城门,并飞骑报告绘永州底的守城将领和府尹。

    两位主官听说有不明身份的骑兵到来,第一时间赶到南门城楼上,见一名骑兵正在向守我喊话。

    府尹习惯性地向解珍他们拱了拱手,问道:“你们是哪里来的人马,到我们永州府来干什么?”

    刚才喊话的士兵答道:“我们是中土来替大理国解围的军队。一个月前,跤趾被我们打破,安南李国主已经身亡,安南已经不存在了。但国不可一日无君,所以我们的少主人要在安南重新建立华夏大盛国,自立为王。

    现在发檄文通知你们各州各府,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及时到跤趾城去朝拜我家大王,若是迟疑不决,到时我们打破城池,必将你们文武几位官员全部斩首。”

    府尹还没有发言,一边的兵马总管勃然大怒:“打破城池,你当我永州府城是纸糊的吗?我们有训练有素的三千精兵,一旦开战,还可以立即招收青壮,组成七八千团练。你就是来过三五万人,我们也能扛半年以上。”

    谢珍道:“你这城池,在我们兄弟二人眼里,确实是纸糊的。我们用不着两三万人,就是我带来的七百人,就可以攻下你的州府。”

    “不过就这样攻下来没有什么意思,我们何妨加点赌注。就以两个时辰为限,我若攻不下来,就带着人自动离去。若攻下来了,就请你们按照檄文上说的办。”

    于是,解珍、解宝让人从陏行马车上拿出两门小型火炮,在两百米外架好,几名炮兵立即上来装镇好弹药。

    解珍一声令下:“炮口对准永州城南门,点火开炮。”

    轰隆轰隆,两声巨响中,永州城的大门摇了几下,终于没有倒下。

    “清理炮堂,重新装药点火,直到大门彻底倒下为止。”解珍继续说道。

    不一会儿,又是连续两炮,大门被直接掀倒在地上。七百骑兵早就整装待发,攻了进去。

    半个时辰不到,七百骑兵就攻进了城里。那兵马总管想要派人拦截,那里拦得住。最终只得认输……

    武松和狄雷同样带着七百骑兵,及几名向导兼翻译,来到离跤趾城四百多里远的德州城,德州统制不听太守的劝告,在城内设下伏兵,妄图准他们全歼在城内。

    武松留下十人在城外看守马匹,和狄雷带着七百人,拿着檄文昂然入城。走到一个狭窄的街道上,德州统制一声令下,伏兵齐出,有的从两边的楼房上放箭,有的从四周的房间冲出,举着刀枪向他们袭击。

    武松早有准备,天气虽然炎热,进城时还是让士兵们穿上盔甲和防护面具,弓箭对他们几乎不起作用。

    而举着刀枪的敌人向他们进攻时,他们全部用连弩和左轮手枪招呼,所以两千伏兵根本近不了他们身边,反而被他们压着打。最后,太守出面,吼令剩下的三百多残兵放下武器,并让统制自杀以谢大盛王派来的官兵才结束战斗……

    该年九月安南全境平定。而早在七月初,周侗亲自挂帅,带着陆军将领史文恭、林冲、王达、薛永、庞万春、仇琼虎、石中玉等人,水军将领李俊、阮小二、钱小波、南宫永杰、阮成富,带着两万水军、五万陆军和五千特战兵,沿黄河逆流而上,去解决留在大理境内的安南军。

    留在安南境内继续作战的大军主帅是原来的副帅,国王李良才的堂弟李良兴。他正值三十五六岁的盛年,急于建功立业。

    他在李良武带着大军回援后,把兵力进行了重新调整和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