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明唐开战 函谷天险
虽说是筹备大战,但如今大明物资充沛、兵强马壮,倒也并没有花太多时间。 只是过了月余,便已是筹备妥当。李靖更是早已率军北上了。 此番十万精兵西征,乃是大明成立以来最重要的一战了。 于是,开拔之前,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 还当众宣读了讨李檄文,宣布李渊的几大罪状,同时也表示了大明一统天下的决心。 按照大臣们的进言发布檄文,历数李渊的罪过,以示此战的正义。 其中,李渊的罪过,包括“以臣伐君”、“勾结胡人”、“扶植伪帝”、“以臣欺君”、“yin乱后宫”等一系列罪行。 “以臣伐君”,自然是指李渊作为隋臣,位居高位,却行反隋之举。 “勾结胡人”,便是指李唐与突厥勾结,这也是世人尽知之事。 “扶植伪帝”,当然是说李唐之前曾拥立隋炀帝之孙杨侑为帝。 虽然大家都知道杨侑这个隋恭帝是个傀儡皇帝,不久之后便禅位于李渊。 可在维持正统的人看来,这自然更是罪过,那是那“已成欺君”之罪。 不过,李渊接受“禅让”后,对前朝后裔还算优待。 他下诏封隋恭帝为酅公,并封北周后代为王,进一步强调李唐取得政权的合法性。 只不过,面对大明的强兵,这些合法性却是无用。 至于“yin乱后宫”,这当然不是说李渊在他的后宫之中玩得多花,而是指他曾在晋阳的行宫之中玷污了杨广的妃嫔。 当然,那事实上那只是行宫中的宫女罢了。 只不过,即便是只是宫女,理论上来讲也同样是杨广的后宫。 关于李渊这一罪行还有许多逸闻,相传是李世民为了逼迫李渊反隋所为,甚至连史书上都有着记载。 相传李世民知隋必亡,便暗中结交豪杰,招纳逃亡之人,网罗各种人才。 起兵造反的计策确定后,李渊还不知情。 李世民想实情相告,又担心李渊不听,便私下找到裴寂商议。 裴寂与李世民经过密谋,设下了一计。 有一天,裴寂请李渊在晋阳宫喝酒,把他灌得烂醉,让两个宫女陪他过夜。 李渊酒醒以后,吓了个半死。 宫女是皇帝的人,jian污宫女,那可是十恶不赦的大罪。 然后,裴寂把李世民的谋划告诉了李渊,李渊大惊。 裴寂趁机劝道:“如今天下动荡,四方起兵,隋朝就要完了。 您二儿子世民欲举义旗,开创大业。 您已经犯下大罪,没有活路了,不如一块举事。” 李世民趁机向李渊汇报了整个计划。 李渊开始时坚决不同意,还表示要把李世民送去报官。 过一会儿,李渊长叹一声,无奈地说:“既然我儿早有此意,也只好从之”。 李渊还悻悻对李世民说:“今日之事,族灭人亡由你,化家为国也由你,你就好自为之吧。” 这个故事记载得和真的一样,甚至还流传到了民间。 可赵明渊自然明白,事实并非如此,这只是李世民在为他的老爹粉饰罢了。 像李渊这样能够在杨广手下做大之人又怎会是一个胆小无能之辈? 不过,这檄文中的几点罪行倒也并非虚假,每一条都有实证,毫无夸张之言。 事实上,原来臣子们拟定的罪行可不止这么几点儿。 按照他们拟定的檄文,那李渊的罪行足有数百条在列,真可谓是丧尽天良罄竹难书。 只不过,那就像海昏侯在27天内做出1127件荒唐的事情一样,太过荒谬了。 隔壁老王家的母猪半夜惊叫都被算到了他的身上,此为智者所不取。 在赵明渊看来,这算什么? 这种事公之于天下又有何益呢? 何况,隋朝一统天下也不过几十年,杨广更是将大隋的名声搞臭了。现在还有几个人心念隋朝啊? 反隋不是正确的事情吗? 自己不也做这样的事? 这种事,骗骗普通老百姓或许还行。可是天下有识之士谁不知道是什么样的,那样写不过被天下人耻笑罢了。 那些关中门阀知道了还不会笑掉大牙? 沈落雁却劝谏道:“此次出兵灭唐,大明只针对李阀,并不针对关中世家门阀。 因此,大明应该尽量收揽民心,得到关中门阀的支持才对。 王上当以统一天下为上。 至于天下统一之后施行哪种政策,到时候自然由王上来决定。” 赵明渊一听,有道理啊! 先搁置争议来获得关中门阀的支持,至少让他们先行观望,不要下场支持李阀。等打下李唐,大权在握,可以慢慢收拾他们。 于是,赵明渊便立即虚心纳谏。 当然,一些太过分的事情还是删掉了,只保留一些确有其事的重大罪行写了上去,便成了如今的檄文。 只要让百姓认为大明此战乃是正义的,此去是为了吊民伐罪就可以了。 事实上,百姓信不信也不重要,甚至百姓对谁当皇帝也根本不在乎。 对老百姓来说,只要能够吃得饱,过得好,其他的都不重要。 反倒是看到明军这样的威武雄壮,百姓们大为放心,对这一战充满了信心。 这样公开的消息自然立即传入李唐的耳目之中。 大唐的朝堂之上,得知大明真的起兵来伐,更是广发檄文,数其罪行,李渊又惊又怒。 好在,想到挡在前面的函谷关天险,便放下心来。 李渊甚至当着群臣的面说道:“孤有函谷天险,强秦因之而成霸业,足以抵挡大明年余。 大明引十万大军来攻,人吃马嚼每日消耗无数。 若被困于函谷关前而不得寸进,日久天长,必将人马疲敝,内患丛生。 到时候,大唐联合窦建德一起出兵攻明,则大明必亡!” 群臣皆以为然。 即便李世民感觉大明不是这么容易对付的,可一想到自己亲眼见识过的函谷关,也放下心来。 大军开拔自然不同于普通人行路,为了时刻保持战力,必须谨慎慢行。 函谷关距洛阳虽然只有三百里,大军却足足走了十几日,方才来到函谷关前。 函谷关处于洛阳至长安故道中间的崤山至潼关段,多在涧谷之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 始建于西周,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之说,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此关关城东西长15里,宽仅容一车通行,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谷底有蜿蜒道路相通,崎岖狭窄,空谷幽深,人行其中,如入函中,关道两侧,绝壁陡起,峰岩林立,地势险恶,地貌森然。
古书上说函谷关道“车不分轨,马不并辔”,“一泥丸而东封函谷”。 站在函谷关前,看着高耸的雄关和两侧陡峭的峭壁,赵明渊便明白函谷关这天险之名确是名不虚传。 而函谷关前泥土中隐约可见的白骨,更似在述说着它的坚不可摧。 不过,即便如此,函谷关在历史上自然也并非没有被攻陷过。 只是,那大多都是敌人趁着关中内部空虚,大军用人命来积累,几乎杀尽了守关的将士,或是耗尽了他们的粮草器械,方才破关而入。 可如今,李唐却是早有准备。 函谷关内粮草、器械准备充足,数千精兵早已枕戈待旦,守将更是换成了李神通。 显然,函谷关如此要地,非得李唐的宗室来守卫,李渊才能够不放心。 李神通是李渊的堂弟,是李唐宗室中的名将,把守这小小的函谷关,却是大材小用。 可李神通知道这一战的重要性,因此毫无委屈之感,更是将函谷关打理得井井有条。 滚石檑木早已堆满了墙头,城门洞早已堵死。 这是打定主意无论明军使用何等计策都绝不出关,只是一味地死守,每日cao练兵士,静待明军来攻。 “真是毫无破绽!” 在附近探查了一圈,赵明渊最终这样感叹道。 见此情形,身边众将也不禁皱眉。 虽然大家都知道函谷关易守难攻之名,可当如今真的引兵来攻,而且守将更是李神通这样谨慎老成之家,却是感觉无从下手。 古时候攻打函谷关,大都是用人命上,攻打坚城之时围困数月甚至是几年,都是常有的事。 可莫说是几年,哪怕明军在这里被阻数月,只怕天下间风向便将再次变幻。 说不定等将士们久攻不下疲惫之时,窦建德真的会引兵南下,南方数省也可能会心神动摇,再起兵戈。 到时候,大明危矣! 当然,在这样的武侠世界,除了用人命来填,还有个方法。 那就是由高手组成突击队,身披重甲,身先士卒地前去攻城。 这也是武侠世界的独特攻城之法。 不过,守城方自然也有应对这种高手的方法。 巨石檑木热油金汁这些常规手段自不必说,更有强弓劲弩神射手以及高手来应对。 万军之中,即便是宗师高手,也同样有生命危险。 或许也只有大宗师才能真正地保证自己的安全。 正巧,他们这边便有一个大宗师。 只不过,谁也没有开口,说赵明渊上前攻城。 主辱臣死! 若每逢战争都让赵明渊这个当王的上前,那还要他们这些将领干什么? 只是,一时之间,确实没有什么良策能够攻下函谷关。 或许,只能先攻打看看。 良久,程咬金请战道:“大王,俺老程愿以精兵三千,攻打函谷关。” 这便是试探看看。 可事实上,这也同样是拿人命来填。 赵明渊自然没有同意。 罢了,本来还准备留一手。 既然如此,那就让他们开开眼,看看科技碾压的威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