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8章 集团公司正式开始瘦身
重返1999激昂年代正文卷第878章集团公司正式开始瘦身“赵姐,你回去以后适当的关注这些东西,有人售卖股权尤其石油公司股权的,多留意,多接触,但是不要做的那么明显。” “另外,把我们企业这两年开始,年回报率低于百分之二十,产值两千万以下的项目统计一下。我指的是国内的项目,国外的项目暂时还是给时间!你和辛总那边商量一下,从现在开始把我们的企业开始瘦身。” “低于刚才我说数字的项目,客户,一律砍掉。但是绝对不是简单的不做了,而是给这些项目找新的老板,从我们企业内部发觉。哪一个老员工,或者在众连法务那边寻找,谁需要,把项目折给谁。” “从下一年度开始,我们要做大项目,绝对赚钱的那种大项目。小项目,一律砍掉。现在我们经营的东西太杂,管理成本拉得太高了不行。” “尤其标注件项目,利润太低,能不做就不要做了。让私董会那边的老板来做,允许这些老板在我们壹拾投资申请天使投资!他们的产品我们销售公司那边具有优先销售采购权限,明白吧?” 季东来一番话过后,赵树影那边嘴里的咖啡都喝出了大红袍的味道了。 尤其季东来要给一元制造瘦身这件事,这可绝对不是季东来的风格。一直以来季东来一味的追究做大,任何项目只要赚钱,苍蝇腿也要。 现在把鸡腿也感觉不香,这是咋回事? 上下打量了季东来足有三分钟,赵树影才把嘴里的咖啡咽下去。 “东来,你受到什么刺激了?” 擦了一下嘴巴,赵树影试探性的问道,季东来微笑着摆摆手。 “人有时候需要闲下来看看东西,以前不懂。这两年你和辛姐cao持公司,我有更多的时间看报表,坐下来分析,这才发现问题。” “就拿各个公司的维修部门来说,维护成本很高。很多我们车间工人就能够承担维修,而我们还养活着单独的维修工人。按照月工资三千八来算,加上养老保险和各种费用差不多四千五。” “每年需要的成本是五万四,再加上年终奖和分红,差不多六万。这是每个人,集团工厂一共维修人员是八十五人,一共510万的工资成本。创造的收益不高,而且其余的花销更多。这我们还没算临时的外聘维修人员,数字更高。” “成立一家单独的公司,谁承包交给谁。从零七年开始,维护全部包给对方,每年至多花费一百万足够了。成本转嫁出去,不然我们的费用始终下不来。” “工厂内还有很多类似的项目,都单拎出来。不要太顾忌情面,这些公司独立出后承包人员能够发大财,我们自己实际上也能受益。” “以后的安装维护也交给这帮人到现场去,本公司人员负责调研和技术支持。这样提升公司的整体科技属性和附加值,给该涨工资的人工资涨上去,高新人才留住。” 关于企业瘦身这件事,季东来最近思考了很久。 尤其到液县的次数增多,去国外的次数增多,更加的坚定了季东来的思路。 就拿铸件成本来说,在国内做一个水泵的壳体,出口给欧洲的那种。成本至少比乌兹别克多十欧元,这个成本足以让季东来多雇佣十几个本地工人。 国内工价逐渐上涨,企业的成本也在升高。 别个不说,环保现在查得越来越严格,在乌兹别克几乎没有。很多项目在国内赚的利润可怜,那就直接搬到国外。 除此之外,O型密封圈。九十五乘以三点五的丁腈橡胶产品,每一个价格是五毛钱。成本三毛六,加上运输基本上能够留下五分钱的利润。 全部依靠的就是量大取胜,在国外卖到欧洲,价格是零点五欧元,翻了将近十倍。 在国内微利的行业,季东来将会逐渐退出,把这些项目交给那些想要创业,不得其法的人。每年赚个百八十万,这帮人做梦能够笑醒的。 再说标准件制造行业,论斤称的螺栓,螺母,弹簧垫,这些东西每年耗费的能耗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对于阶梯能源价格的工厂来说,也是完全不划算的。在国外,天然气几乎不要钱,再加上季东来有自己的燃气田,挪出去,降低成本,降低功耗,何乐而不为?
低利润必须低成本管理,纳入集团化管理,只能让企业最终变成那种臃肿不堪的企业,没有竞争活力。 “东来,你忽然这个决定,咱们大家没有准备,是不是缓一下?” 经过季东来的分析,赵树影也觉得有道理。 只不过很多东西,要和辛丽那边前期打招呼,毕竟执行和具体的做工作还是对方。一旦辛丽脑海里想点别的,对于公司的团结和稳定是不好的。 “不用,给你们半年时间,和辛总那边多商量。发动企业自己的力量,把这些事情做成。现在的经济形式这么好,估计有很多人会支持这个决定。” 给职业经理人压力,就一次性给够了。 辛丽现在的工资在国内来说不说名列前茅也差不多,有很多事情对方需要适应,季东来也不多废话。 赵树影知道季东来决定了就很难修改,只能默许了这件事。 至于辛丽和菲利普那边即将打官司这件事,季东来压根一个字都没提,赵树影知道季东来这是在考验辛丽,因此也选择了沉默。 “瘦身?季总真这么说?” 当赵树影把季东来的决定和辛丽陈述完,辛丽那边眼睛里也全部是震惊。 年终核算月,季东来做这种决定着实让辛丽有些意外,不过想想也是合理,毕竟今年核算完毕,如果瘦身,明年一月就开始。 很多职工需要重新签订合同,明年的隶属关系就要重新界定。 按照季东来的要求,现在国内的很多项目都已经属于不再适合集团国际化要求的,其中就包括转向泵公司。 当下对方在乌兹别克的企业勉强能够符合季东来的要求,因为来自欧洲的订单逐渐增加,这会让对方没有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