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池堂晚秋在线阅读 - 22. 故事的尺度

22. 故事的尺度

    在很小的时候,我在儿时的小城里面学习和生活,在小城中西北角的校园里有着一个小小的图书馆。每个周一的下午是图书馆开放的日子,我们每一个孩子都会拿着纸质的借书卡片,在那个小小的由塑胶板快速搭建起来的小屋前排起长长的队。那个时候,我很喜欢探索冒险带点恐怖悬疑类型的小说,由于每一张借书卡只能借一本书,我们总是很多人商议好一块去借同一个系列的一整套书籍,然后相互之间进行传看。那应是我对故事的第一次自主获取,带着一种定期的渴望和兴趣,至今仍让我觉得那是非常快乐和珍视的。

    再后来,年纪渐渐大了一些,还是在那个小小的图书馆里,我逐渐开始接触一些以往我并不感兴趣的书籍。那时,我和教导我的老师关系很好,他告诉我年龄到了就应该看一下描写人的书籍了,不论是以什么视角,但人不能总沉浸在完全虚构的世界,那就太像一个孩子了。我在图书馆中第一次借阅了一本被归在儿童类中的以孩子视角描写的写实类的书籍,书中以一个个的人物名、事物名划分章节,讲述了主人公生活中出现的各种人或事物。我第一次开始学着看别人的生活,被文字渲染过的、带着时间滤镜的故事。那本书我看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为了不耽误下一次借书的时节,在还有一半没看的情况下,我便匆忙还掉了。看这种类型的书籍让我觉得有些枯燥,我并不能理解老师给我们推荐时的心情。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那些充满奇思妙想、无边际、无规则、无界限的故事。等到再次遇到那本书籍,是在我离开了小城,去了外面求学的时候。这时,我们学堂每个教室的后面都放着一个个巨大的书柜,里面放着大量经过筛选的书籍,而这也是随着我的年龄增长,正合适我看的。在那一个个大大的橱子里,我看到了那本我曾经看到的小说。我花了大约二天的时间,寻找一切我能够利用的空闲将这本书重新详细的看了一遍。我有了不一样的感觉,我开始可以读懂故事中的人的情绪,那情绪曾和我生命中的某个片段紧密贴合着,我也对故事主人公所向往的事情向往着。书中有一段描写,主人公生了非常严重的病,主人公的父亲背着主人公一次次的从主人公所在的村子离开又回来。每一次两个人的心情都在希望和绝望之间交织着,情绪起伏变化,影响的不仅仅是他们两个人,还有村子里每一个知晓情况的、目送两人一次次离开的邻居们。大家对主人公的印象从淘气变成了怜悯,而主人公也真的如大家所期望的那样开始变得安静下来,像是回应大家而做出的表演,又带有被大家凝视焦点下的一丝羞赧和对未来不可知的畏惧。我变得可以共情,可以理解书中主人公所想,作者所要表达的事情,我便觉得我到了看这类书的年龄,这本书对情感、场景、人物的描写是我当时的认知可以接受和理解的。

    再后来的很多年里,我就徘徊在很多个城市之间,看了大量各种类型的书籍。它们有的天马行空,带着很强的主观想象,但让人读起来不需要去调动情绪,图一个消磨时间的短暂快乐。有的写实和虚幻相结合,营造一种让人很容易代入的氛围,从而描述一个宏大的故事,当整本书读完总让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人不断在脑海中对书中整个故事的链条进行回味。这些都是我不时会看到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我已经能很好的把握这些故事的尺度。作者经历的、想象的、所向往的,我可以理解,可以去共情,甚至可以感同身受。我从书中读取到作者的情绪、想法,便也就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这是我所喜欢的。唯一让我觉得难以接受和理解的书籍是那些翻译而来的,完全陌生的人生描述。它们大都以一个成年人的消极堕落口吻描述一个黑暗、毫无希望的世界,主人公随着场景递进自己的情绪,而每一章每一页我都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跟上和体会书中的节奏,这让我觉得很累。这些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名气的书籍,总让我觉得太过于现实,现实的将整个人生都定义到了那一字一句中,我从书中看着主角的绝望和挣扎。我总会不自觉的抵触,即使我知道那是真实的,并且比我所能接受的那些书籍描写的更加真实。我只是在无数次尝试中依旧无法把握这些故事,它们总会超出我所理解的故事应该有的尺度,那种赤裸裸的真实搭配上翻译而来的拗口的文字和陌生的情景总让我觉得很抵触。我想我的人生还没有走到那个阶段,我所经历的痛苦和挫折也并不足以让我和作者共情。所以,人们用书籍来承载故事,用文字将它们镌刻在纸张上,放在图书馆中。而在来来往往的读者中,总有人可以把握故事的尺度,慰藉自己在孤独岁月中遭受的苦难,和故事作者在某个特殊的时间点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