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不夜长安
在大唐君臣的眼中,光幕上的玄奘路线逐渐隐去。 “咚!”一个沉闷的鼓点配着不知名的乐器,好似敲在人的心坎上,贞观君臣顿时感觉心脏有点发紧。 随后一个远方宝塔流彩,近处屋顶蓬荜生辉,往来道路灯树点缀的画面一闪而过。 甘露殿中顿时躁动起来: “仙人在云端观看乎!” “咱们飞起来了?!” 李世民此前已经看过不夜成都的高空览视图,毫不变色斥道: “后世千般手段,何须惊愕?噤声观看!” 房杜憋笑,魏征等人则是佩服:不愧是陛下! 后方阎立本睁大了眼睛,他已经暂时不打算画,而是打算牢牢刻在心里,随后慢慢复现。 “咚!”依然是鼓点和乐器声,依然是一个一闪而归的剪影,让贞观君臣愈发的有些心痒难耐。 下一刻,似有千种乐器一起奏鸣,似有百名仙人一起在云端大声和唱。 灯火璀璨的光景再次出现,光幕中的画面仿佛一位谪仙临尘,带着贞观群臣们一览千百年后的光景。 同时光幕也贴心的将名称给标注了上去。 古朴的佛塔在光幕中纤毫毕现,上面的一砖一瓦似乎在诉说着岁月沧桑。 【大雁塔】 一片空白场地上一个僧人的塑像神色坚毅,手持禅杖凝望南面。 【玄奘像】 光幕中的画面顺着玄奘像往南,飞过一片灯火长廊与人来人往的长街之后,数十座群体雕塑群映入众人眼帘。 这些雕塑神色姿态各异,诗、书、画、碑等点缀其中。 或作慨然而歌状,或作忧民生艰状,或怡然自得状,或肃穆沉思状。 每个塑像旁边都有一小块石碑标注名字,贞观群们也尽力辨认一闪而过的名字,因为角度的关系只能辨认出寥寥数人。 “李白!” “杜甫…杜牧!” “刘禹锡!” 这是他们此前已经通过各种边角料知道名字的。 “吴道子!” “王维……王之涣!” “阎立德…阎立本!” 【大唐群英谱】 众人豁然回头,他们从没想到,在这其中首先出现的熟人竟是这位宫廷画师! 阎立本本人手足无措的站在那里,一时间身体都有点摇摇晃晃,仿佛喝醉了一般。 我也能与兄长,声名传后世? 李世民顾不得安慰这位臣子,因此此时光幕还在继续飞掠,他看到了自己! 前有雄壮乐队,后有旌旗飘扬,将军跃马扬鞭紧随在他身侧,拱卫他们的皇帝陛下。 而那李世民单手挽雄壮大马缰绳,另一手轻轻下压。 长孙无忌见缝插针:“此像有安抚天下之意,有大家之帝王风范!” 塑像柱子上“贞观上将”四个大字方方正正,李世民洒然而笑,颇为满意 而武将们都努力打量,即使如李靖也坐直身子睁大眼睛:陛下雕塑身旁六位骑马从臣,总该有自己一个位置吧? 【贞观之治】 李世民再满意也不会因为他停留更久,画面继续前行。 只是让他颇为意外的是,接下来这组雕塑,今日非武将也非文臣。 妇人环抱婴童,壮汉保护稚童,老叟与童孙同乐,青壮挑货向远方。 魏征也读出了这组雕塑的名字: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都不需要思忖,魏征脱口而出:“君如舟,民如水,能载舟而行,亦能倾覆舟船。” 《荀子王制》中的圣人之言君臣无不熟悉,但如今看到后世郑重其事的雕刻出来,群臣们无不低头沉思。 李世民更是想到了那似乎对唐有着刻骨恨意的黄巢,后世称他为“起义”。 这唐让百姓过上了好日子,他们才托起巨唐之舟。 而唐成了他们苦难根源时,他们便将其沉入水底? 甘露殿的静谧是被尉迟敬德打破的:“贺喜邢国公与蔡国公两位了。” 房杜二人抬起头便看到光幕中的一组文臣雕塑,居于首位的两臣子,一个捻须沉思,一个挥手直断。 至于两人的身份?光幕旁边的注解写的清楚: 【房谋杜断】 在场众人无不恭喜,长孙无忌的眼中有怅然有艳羡,最终也是化作一声贺喜。 房玄龄捻着胡须直乐,杜如晦则是拱拱手: “若无大家之远见,何来贞观传世?何来盛唐繁华。” 李世民哈哈一笑,矜持的伸手虚压。 臣子有才名,那他李世民能给其施展才华抱负的机会应该也值得一夸吧? 不过随后的雕塑就让李世民笑不出来了。 前有掌扇官举五明扇,后有华盖,其后更有仪扇。 本该属于帝王的仪仗,拱卫其中的却是一个妇人。 而光幕旁边的文字也写的清清楚楚: 【武后行从图】 魏征皱着眉批评道: “即便有功于唐,然皇后怎能逾制?” 既然牵涉后宫,武将们知趣的闭口不言,杜如晦脸上兴奋之色褪去,摇摇头道: “并未逾制。” 魏征还欲争辩,杜如晦一字一句道: “因为其亦称帝,后世称其为女帝,武则天。” 魏征一时间哑口无言,回头回望,只见陛下一脸神思不属的样子。 而周围的武将们一时间也震撼莫名,同时更是低头,努力将脸上的表情也掩藏起来。 疲累的摇摇头,李世民也发现自己也终于要面对这个问题。 如果说此前对唐朝为何出了个女帝还有所疑惑。 那么自从知道自己的皇子治登基,李世民很难不往那个方向去猜测。 夺位! 皇子治是否便是效仿自己夺位? 这武后是否亦是通过夺位成了武帝? 一时间李世民只觉得前所未有的疲累。 他有信心去安邦定国,让四夷臣服,缔盛世之始。 但李唐家事要如何做? 皇子治的功绩他亦是看在眼里,虽然好大喜功了一点,但替自己灭高句丽,灭西突厥。 延盛世,造巨唐,这也是被写在历史中的。 故而此时李世民感觉到一股前所未有的疲累涌上心头。 恍惚间他似乎又看到了兄弟相争,皇宫中血流漂橹,宫闱内谋弑太子。 在他眼中金碧辉煌的大唐盛世,似乎笼罩上了一层若有若无的血色。 疲惫的摆摆手,将自己陷入椅子中,李世民抬头看着光幕中的最后一组雕塑。 【开元盛世】 三层垒台起开元盛世,玄宗站在金龙玉璧前睥睨四方。 次一层是一圈文臣武将相和,似是安邦定国。 最底层是一圈乐队鼓吹。 但李世民此时心情颇差,很想丢些什么东西上去,却又颓然住手。 长孙无忌小心道: “大家,那玄宗时往后,唐还是李唐之唐。” 话说的绕口,但李世民懂得其中意思,武氏外戚夺帝位,最终还是被夺了回来。 呆呆看着已经重新变黑下去的光幕,李世民低头看到的是臣子们关切的目光。 最终洒然一笑: “后世都有如此神鬼手段,定然亦有我唐未曾有的治世良方。”
“贞观尚余二十年,皇子治尚才一岁,教其心性育其才,时限亦宽。” 话里有着一股不容人违逆的决心。 …… “这不夜城不过一条街罢了,还是不如成都。” 精神益州人刘备此刻下了论断。 有塑像如何?名传后世如何? 比得上我们有庙,至今依然有人祭祀吗? 那所谓的不夜城,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祭祀的地方嘛。 “而且这女帝,竟是先为武后,再为女帝。” 一时间更是让刘备想起来了此前光幕不经意的一句“吕后掌权时……” 这武后莫非便是效仿吕后,并且最终比吕后更进一步? 刘备虽然拿捏不准,但总觉得这强盛的王朝是否太过相似了一点? 宦官、外戚,真能轮流来一遍的? 一时间刘备甚至非常好奇:汉唐都已经有过两次前车之鉴了,后面的宋明没道理再来一次吧? 孔明则是进言道: “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语,主公当谨记。” 刘备笑道: “百姓骇政,则天子不安位。我如何不懂?” 孔明欣慰点点头: “大唐多英才,然吾汉亦不输也。” 随后遗憾的看了一眼刘备: 大概唯一没办法追赶的便是主君的领军能力了。 刘备莫名其妙看看自己,随后给孔明递过去一个疑问的眼神。 另一边的张松与刘巴两人则是眼巴巴瞧着光幕。 刚才看这大唐不夜城的时候,刘备孔明等人已经七嘴八舌的跟他们讲了一下后世那不夜成都。 据说繁华之色尤胜此景,因而两人都有点心痒难耐。 尤其是本身便是成都人的张松简直恨不得钻进光幕中去。 但可惜的是不夜城结束,光幕重新亮起后,光幕中间的还是一个醒目的光头。 【相比较来说,虽然玄奘大师原本的目的是取经,但是他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反而是《大唐西域记》。 首先要说,玄奘大师最为难得的,应当是他对于炎黄子孙这个身份的认同。 咱们如今还有精神阿美人,精神北欧人,精神越南人,那么佛法大兴的南北隋唐,有精神天竺僧也就不奇怪了。 比如前面咱们说过的法显大师,与他一起到达天竺的还有一个名为道整的和尚。 法显后来要归国时去找道整一起,但道整发愿希望能够生生世世都生在天竺,拒绝归国。 当时已经七十岁的法显只能独自乘船归国,甚至差点死在海上。 而与玄奘大师同时代的还有另一位高僧道宣,他当时撰有《释迦方志》,在其中长篇大论出了一个结论: 以印度为正,唐无以翻。 并且在玄奘归国之后,道宣在自己编撰的《续高僧传》中如此描绘玄奘大师: 奘初到此,不觉闷绝。良久苏醒,历睹灵相。昔闻经说,今宛目前。恨居边鄙,生在末世。 在他的笔下,玄奘因为见到了天竺的佛教圣地,就抱怨自己生在了大唐这样的边荒匪地。 并最终形容玄奘在大唐的状态是“倍复闷绝”。 但这可能吗?玄奘可是一人拿了大乘天、解脱天、三藏法师三个博士学位的人,甚至那烂陀寺的主持都希望他继承家产。 玄奘法师如果真这想法,想留在天竺不是分分钟的事儿?】 下一章就重新转回唐朝世家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