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大明陷入军备竞赛,崇祯杨鹤卧龙凤雏(求追订月票)
开局萨尔浒,翻盘难度有点大正文卷第一百零八章大明陷入军备竞赛,崇祯杨鹤卧龙凤雏虽然在得到了魏忠贤的几百万两银子后,使得崇祯元年大明朝廷的财政情况有所好转。 不过大明王朝现在也陷入了同辽东的军备竞赛之中。 茅元仪说道:“根据可靠消息,崇祯已经下令在秋收之后再征新军2万。” “这样一来京师三大营有9万兵力,羽林营也增加到了8万人,大明仅仅在京师就驻军17万;再加上周边蓟州、宣大的6万边军,以及北直隶的3万人马。仅仅京师周边大明就有26万人马,其中不乏精锐之师。” “我军不算水师,在漠南驻军1万,辽东驻军12万,朝鲜驻军8千,琉球驻军3千,台湾驻军5千,奴儿干都司驻军1千,总共是14万7千人。” “看着兵力不少,但是需要守护的地盘实在太大,辽东能够南征的最大兵力为8万人。” “不过漠南蒙古、科尔沁蒙古再加上“女真三卫”应该也能出七八万骑助我南下。” 目前辽东的这些兵力也几乎已经快到上限了,都说辽东铁骑,其实李献忠这十多万人里,真正的骑兵也就两万人。 大多数都是用马作为交通工具的龙骑兵,不过是马上步兵而已。 这点李献忠也想好了,有这么多的女真蒙古骑兵可以用,不用白不用。 毕竟一个骑兵的开销都快要赶上十个步兵了,就算自己是土豪也养不起这么多骑兵。 范文程说道:“我辽东毕竟是以一隅对抗整个大明,虽然辽东银行成立后布政使不缺暂时不缺银子,但这些钱毕竟是借来的,而且我们也还是要支付利息的。” “不过目前除了漠南同努尔干都司之外,其他地方税收都是有结余的。辽东去年在停止了修路、建造码头、船厂这些大型项目后,地方财政也是有盈余的。” “而东琉球公司同辽东贸易司的收入也足以支持造船以及养兵了,当然前提是不再大量募兵。” “至于物资方面,目前我们绝大部分物资都是可以自给自足的。” “唯有硝石同棉花需要从大明关内大量进口。” 随着拿下了琉球同台湾,使得辽东的硫磺得到了解决。 不过硝石的需求量依然巨大。 辽东除了在墙角,地窖,茅厕边上原始取硝外。 在宋应星的指导下,辽东已经开始自己大量人为培养硝土。 首先需要挖掘出多条沟渠,在沟渠内铺垫黏土,再一层层地堆放上排泄物和腐烂的树叶。每层之间还要铺上石灰石或草木灰,架起小树枝,确保一定的空气流通。 工人们还需要定期往沟渠内补充尿液和粪水,保证其中湿润。 如此“种植”数月之后,就需要将沟渠内那些污物挖出来,装进桶里,再加入纯净的雨水溶解和浸出硝石晶体。 最后把溶解了硝石的水煮干,就得到了相对纯净的硝酸钾。 可想而知,这个过程的气味酸爽无比,因此这些硝土工普通人都不愿意干,只能大量使用朝鲜劳工了。 虽然人工采硝非常艰难,不过为了防止将来被“卡脖子”,这项工程还在辽东铺开了。 普通的村镇也有人定期收硝。 棉花则完全是因为气候原因。 好在军用棉花的需求量不大,主要还是用来制作棉衣抗寒的。 不过以范永斗为首的晋商再三保证,即便辽东同大明开战了,他们也能让这两项物资源源不断的运进辽东。 依托于强大的外贸体系李献忠还是有信心可以耗垮大明的。 因为台湾的近400万亩高产占城稻还是给了他很大的底气,而且根据孙传庭传来的消息台湾南部可以做到一年三熟。 这样平均下来台湾的可以每年亩产5石稻米,而且产量很稳定,足足是辽东风调雨顺时小麦亩产的5倍。 不过辽东的其他人可不这么看,他们都认为拖得越久对辽东越不利。 地方耗中央,还能把中央给耗垮了,这简直是匪夷所思。 当然了他们也明白想要起兵还要一个时机。 从万历48年开始,明末小冰河气候的威力开始显现,各种天灾不断,干旱、洪水、地震、蝗灾几乎就没有断过。 但你要说大明哪里的旱灾最为严重,那一定是陕西地区,这里从天启元年开始已经连续7年大旱了。 尤其是从天启五年开始到如今陕北以及渭北几乎一场大雨都没有下过。 整个渭北地区的大多数土地都处于绝收状态。 白水县位于白水河同洛河交界之处,水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在周围地区“草木尽,人相食”的情况下,南鹿角村的村民在王二的带领下,通过水车从白水河取水,总算是保住了一点庄稼使得村民们勉强没有饿死。 正当大家觉得崇祯推翻了阉党,朝廷会实行新政的时候。 白水县的税吏胡凡居然又来了,要对他们仅有的这点夏粮征税。 不但要收今年夏粮的税,还要征收今年的“辽饷”。 这下老百姓就怒了,王二大声说道:“建虏早就被辽国公给消灭了,怎么朝廷还要一直征收‘辽饷’啊?” “是不是你们这些贪官污吏假借‘辽饷’的名义故意盘剥百姓!” 王二本人身材高大,孔武有力,在南鹿角村又有很大的影响力。 他提出质疑后,身后的百姓纷纷响应。 原本税吏还想拿下这个带头闹事的“刺头”,不过一看这架势他们立马就怂了。 陕北地区向来民风彪悍,他手下这几个衙役家丁,哪里是这群刁民的对手? “辽饷”朝廷确实没有免,他只是提前来收了。 不过这个夏粮却是他们自己摊牌下来的,渭北大旱,其实朝廷已经免了白水县今年的粮税。 原本魏忠贤当政的时候,他们多少还要顾忌一点无处不在的东厂同锦衣卫,毕竟闹出了民变,这些鹰犬的鼻子还是很灵的;而且到处都有税监,他们也不好自行摊派。 不过现在这些障碍都已经不存在了。 当然此时他还是有些心虚的,只能好声好气的说道:“如今辽东同朝廷的关系不好,陛下还指着‘辽饷’编练新军呢,胡某同张县令也很为难。” 天启和崇祯皇室以及朝中的大臣可以用防备辽东作为借口,继续征收所谓“辽饷”。 可是老百姓并不理解,建虏都已经被辽国公李献忠给消灭了,你们居然还要收“辽饷”? 官府老说是阉党乱政,造成的横征暴敛;可如今阉党都已经垮台了,也没见这些横征暴敛减少过? 好歹魏公公主政时还取消过一年“辽饷”,并且时不时的给灾区减免一些赋税。 如今官府要是拿走这些粮食,那可就是断了他们的生路。 于是王二高喊道:“乡亲们,这所谓的‘辽饷’定是那知县张斗耀同这税吏胡凡强加给我们的,如今周边的村子人都饿死一半了,他们还想着征税。既然他们不让我们活,那我们干脆就抢了白水县的粮仓,给大家开仓放粮!” 王二的提议很快得到了种光道等村民的支持! 种光道祖上可是北宋的将门种家,经过这么多年虽说早就沦为了平民,不过他的武艺并没有荒废,也时不时的读一些兵书战策! 不过他此刻还有另一个身份,情报司的探子。 很快他们二人就被村民推举为义军首领。 他们又联合了南鹿角村附近的两个村庄,聚集起了数百人。 悲催的税吏胡凡则是被愤怒的王二直接绑上石块推下白水河给祭了龙王。 众人用胡凡向龙王求雨后就浩浩荡荡的杀向了白水县。 县令张斗耀一看这架势赶紧弃城而逃,这些手持木棍锄头的百姓,原本想要拿下县城还是很有难度的。 张斗耀一跑后,白水县也放弃了抵抗,王二等人很快就占据了白水县。 白水的府库之中粮食虽然不多,但是王二等人向附近的灾民放粮,引得不少百姓来投。 这些人原本也已经快要活不下去了,如今只要有粮吃他们还会在乎造反不造反吗? 起义军占据白水县后,向灾民纷发刀械,他们以墨涂面,作为义军的标志。 起义军首战于灾荒严重的澄城。 至澄城县城下,王二大声说道:“谁敢杀知县” 众人齐声应道:“我敢杀!” “我敢杀!” “我敢杀!” 王二知军众齐心,即率众攻入县城,诛杀了知县。 义军开仓放粮之后,声势逐渐壮大,王二想要固守县城。 种光道说道:“此时渭北各处饥饿民遍地,澄城粮少,若是我们困守在这里很快就会被官军合围的。” “倒不如先退到洛河以北,避开官军的锋芒,也方便我们接收更多的灾民!” 很快义军便放弃两座县城,直接退至洛水北岸。 在洛河北,随军饥民渐多,声势日大,遂转战渭北各地,攻城夺寨,处斩恶吏,打富济贫,百姓拥戴。 渭北王二等乱民聚众上万,连破数县,抢夺仓库,斩杀官吏,很快就引起了官军的重视。 陕西巡抚傅宗龙赶紧派兵北上镇压。 不过王二按照种光道的计策,同官军打起了游击战。 义军行踪飘忽不定,亦匪亦民,使得官军失去了目标,最终他们成功在澄城北面的麻坡山一带设伏,打死打伤官军三百余人,其余的官兵则如同惊弓之鸟迅速逃了回去。 这场伏击战的胜利极大的鼓舞了义军的士气,原本犹豫的百姓看到王二义军打败了官军,也纷纷加入起义队伍,其中还有不少是之前因为欠饷而被迫出走的明军逃兵。 王二又听从种光道的建议,裁撤老弱,只保留数千有战力的精锐部队,义军活跃在、蒲城、宜君、洛川、白水等地。 “王二起义”就像是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的魔盒,无数在死亡线上挣扎的陕西百姓发现原来他们不止是等死这一条路。 很快陕北的农民起义便由星星之火变成了燎原之势! 不久后陕北府谷县农民王嘉胤集结一群饥民造反,王二即率队北上与之汇合,起义军扩展到五六千人。 不久王二、王嘉胤率众南进,驻军于黄龙川。 起义军所经之处,杀贪官,破监牢,开粮仓,济饥民,风靡渭北。 同时,在情报司的策划下,安塞高迎祥、宜川王左挂、延川混天王、洛川黑煞神、靖边神一元、清涧点灯子、绥德不沾泥、米脂西川王子顺、苗美等纷纷举事。 一时间整个陕西可谓是风起云涌,农民军不但遍及陕西全境,甘肃东部、山西南部以及四川北部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消息传到京师,朝堂上下一片哗然。 因为这些参与造反的反贼不光有农民,还有不少是前些年被天启帝朱由校裁撤的边军。 此外由于朝廷的饷银经常拖欠,再加上大明的巡抚总兵上下盘剥,导致大量陕北的边军每月实际到手的饷银只有半两,仅为正常饷银的三分之一。 这些边军根本就无法养活自己,只得做逃兵另谋生路,如今这些义军之中不乏边军精锐。 这也就是这些义军战力强悍的原因,他们中很多原本就是明军。 孙承宗巡视过九边,这些情况他也是有所听闻的,不过他也不能就这么明说,不然又要得罪不少人。 他说道:“陕北民风彪悍,西北边军精锐多出于此地。本次王二等人来势汹汹,万不可轻敌。老臣建议立刻调集羽林营的精锐前往陕西平叛。” “务必将流寇尽早扼杀!” 孙承宗,身为首辅执掌兵部,又一手组建了精锐的羽林营,他的建议自然是得到了大所数人的认可。 众臣纷纷附和。 不过此时左副都御史杨鹤却不这么认为。 他说道:“孙阁老也未免太小心了,区区流寇而已,不过是一群只知道耕地的农民。” “陕北虽然民风彪悍,但是边军也强悍啊!” “九边之中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等镇皆在贼寇的活动区域北边。我们又何必舍近求远?” “孙阁老有一句话说得很对,我们必须尽快将流寇扼杀。” “有道是兵贵神速,陕北地区地形复杂,我们放着近在咫尺的九边精锐不用,却从京师调兵。”
“羽林营虽然精锐,但毕竟不熟悉当地的气候地形,肯定不如那些边军了解情况!” 杨鹤其实是一个文官,不过这家伙有点类似今天的军事评论家。 就是明明没有上过战场,却总喜欢对各个战役指手画脚。 萨尔浒之战时杨鹤就对诸将评头论足,并且还推荐过袁应泰担任辽东经略。 虽然他说的也不无道理,不过此时伱也一个业余军事爱好者,对知兵的当朝首辅孙承宗进行否定实在是不太合适。 正当满朝文武都觉得杨鹤实在自取其辱的时候。 崇祯却不这么认为。 他觉得杨鹤说的非常有道理。 近在咫尺的九边主力不用,却千里迢迢从京师调兵。 这不是给了贼寇做大的机会吗? 此前贼寇能够猖獗只是因为边军不能随意南下。 如今自己只要派一个合适的大臣出任三边总督来统一调配各路军队,应该很快就能将陕西的起义给镇压下去。 而且羽林营也未必管用,之前在兖州剿灭白莲教的时候左良玉可是同贼寇相持了一年多,到现在还没有拿下。 孙阁老这么做是想提拔自己手下的将领啊! 他说道:“不知杨卿可有对付流寇的方略?” 杨鹤原本也没报太大希望,毕竟对手可是当朝首辅孙承宗,不过看来陛下认可了。 很快他就说道:“陛下可派遣一位信的过的重臣,统一协调山西巡抚耿如杞、延绥总兵吴自勉、甘肃巡抚梅之焕勤对贼寇进行分进合计。” 相信不出三月定能歼灭叛军主力,最多半年将彻底平定陕西之乱! 杨鹤此言一处,朝中上下是议论纷纷。 杨鹤这家伙纸上谈兵还真敢吹! 不过崇祯却被他忽悠到了,他兴奋地说道:“若朕任命爱卿为三边总督,你可能像之前说的那样,三月歼灭贼寇主力,半年之内撤退平定陕西?” 杨鹤听要用自己做三边总督很是兴奋,立马说道:“此方案既然是微臣提出的,自然是有把握做到的。” 崇祯听闻后大喜,说道:“命杨鹤以兵部右侍郎出任陕西三边总督,指挥陕西、山西、甘肃三处的人马彻底剿灭叛乱。” 众人也是纳闷了,杨鹤一个左副御史,居然在陛下面前吹了个牛就被封陕西三边总督,还节制晋、陕、甘三省? 看来崇祯陛下是要大量启用新人了。 尽管杨鹤牛皮吹得震天响,不过他毕竟没有带过兵。 可谁想到陛下能把大量的九边精锐同节制三省的大权交到自己手里。 不过杨鹤的新手光环实在是有些太强大了。 义军的领袖王二居然在同官军的交战中被俘。 当时陕西兵备商洛道刘应遇并不知道自己俘虏的就是义军首领王二,所以直接将他给杀了。 虽然杨鹤没有歼灭多少义军主力,但是却俘杀了王二。 当王二的首级被送到京师的时候,所有质疑他的人都闭嘴了。 他们纷纷赞叹陛下有识人之名,慧眼识珠,陕西之乱很快就会平息了。 崇祯也再一次相信自己就是圣主明君,比那些大臣强的多。 王二死后,王嘉胤接过了义军领袖的大旗,继续率领义军对抗官军。 此后王左挂等攻打宜川,被知县成材打退,转攻韩城,韩城官军没有将领,杨鹤任命参政洪承畴领兵抵御,俘获、斩杀了三百多人,韩城之围解除了,贼兵前往清涧。 这是洪承畴第一次掌兵,却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 杨鹤此时正好需要一场大捷,于是洪承畴便成为了这个幸运儿。 三边总督杨鹤亲自为其向崇祯皇帝请赏。 又有捷报进京使得崇祯皇帝心情大好,也记住了洪承畴这个名字。 崇祯二年二月,延安知府张辇、都司艾穆在延川进逼贼兵,收降了贼首王子顺、张述圣、姬三儿。 另外贼首王嘉胤洗掠了延安、庆阳,杨鹤将此事隐瞒下来,没有上报。 此时贼寇越闹越厉害,杨鹤知道自己吹得牛皮很难圆回来了。 于是他为了迅速摆平流寇开始改剿为抚! 杨鹤又给降贼王虎、小红狼、一丈青、掠地虎、混江龙等颁布免死文书,把他们安置在延绥、河曲一带,致使这些贼兵照旧jianyin、抢掠。 这些人有免死文书,当地官府却不敢过问,祸乱就这样造成了。 贼寇造成的祸乱越来越严重,之后王嘉胤打下黄甫、清水、木瓜之后,又攻占府谷;贼首神一元攻占了新安、宁塞、柳树涧等城堡,又将守将杜文焕的多数族人杀了,而神一元的弟弟神一魁又围攻庆阳,打下了合水,杨鹤得知后马上移驻宁州,神一魁接受招安,杨鹤把他送回给知县蒋应昌。 其他贼首见后也先后归降,杨鹤在城楼上摆了一张皇上的座席,让这些贼首跪拜,口喊万岁,然后宣读皇上的指示,命令他们发下誓言,或归伍,或归农,永不做贼。 这些贼首假意答应了,杨鹤马上就赦免了他们的罪行。于是群盗都把杨鹤这个总督看作儿戏。 杨鹤又因为神一魁的势力最强大,就把他的女婿请到军帐中,同吃同住,神一魁果然来降,杨鹤列举他十大罪状,神一魁就磕头请罪,杨鹤就宣读诏书赦免了他,给他封了一个官职,把他的部队四千多人安排在宁塞,派守备吴弘器防护他们。 当时守将杜文焕对此十分愤愤不平,便带着他的族人离开了。 杨鹤的招抚政策表面上在短期内将陕西的贼寇给稳定住了,但实际上埋下了重大的隐患。 尤其是王嘉胤他不但继承了王二的大部分人马,手下可谓是人才济济,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人皆奉王嘉胤的号令。 感谢各位书友月票、推荐票、追订支持! 感谢书友“20190601185811601”的月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