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3 尾声
在医学方面会议,干部会议上常洵就人口问题吹了风。主要是这时代虽说还有大片无人土地,可医学进步加他自己推行的共同富裕政策,又有强大武力加更高效政府机构,这人口增加速度愈快。 如果五十年一番百年二番,现在大明人口在二亿左右,二百年之后三十二亿人口了。那时三千万平方公里也不够耕种了,所以在常洵的设想中大明有三千万平方公里以上领土,八到十亿人口时进入低生育时代。 如此现在大明区域四五亿人口西北退耕可以更彻底一些,长江、黄河之类可以设立区域广大的囤洪区,如此不必每年担心洪水。 而且囤洪区也是巨大的水资源,洪水期间只能盼之平安入海,缺水时唤不回来了。如不缺那耕地将水留住于气候、于农耕、于渔业都有好处。 其它如工业生产规模小了污染也会少太多,有了更多石油、天然气矿产也可以少用煤。就算是发展风电人口太多也不行,如多一些大型浅水人工湖泊还可以用于风电之类。 所以土地与人口乃是常洵这时最关心的,而且土地比较简单,解决的办法主要是造船加打通人们的思想。人口问题麻烦太多,搞不好再多土地也白给,但解决好了大明就可以自续发展,另外也保证世界和平。 可见斯事之大,连常洵也忍不住这时吹风了。不过在干部会议上人口问题吹风角度与医学会议不同外,占时间也少许多,在这会议上常洵主要是让干部对目前一切制度进行检讨与总结。 这检讨并非是贬义词,而是检验与讨论。还有此时虽容纳了少数早期移民,向中部发展会有更多早期移民,要干部作好这方面准备。 还有他也许愿说他还会向更多地方移民,只要他们自己努力今后一个七品芝麻官不成问题。可是他们要努力学习进步,最好有所创新,不必对这时的规定顶礼膜拜。 但这并非可以肆意妄为,任何改变都要向上面汇报并将一切经过总结报告。允许犯判断错误,可不允许搞小动作,搞阴谋更是重罪。 这话让参加会议的干部激动不已,他们中大多数人之前勉强可以认个布告,少数人还是移民后通过夜校之类才识字,有县官前途真是梦里也没有想到过。 而且常洵会接任皇帝他们只要自己争气岂是一个县官前途,可这话他不可能吹风。给干部吹风人口问题,讲了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讲了儒家只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是空话,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一张大饼人多了人人君子也没什么用。 首先还是仓廪足知礼仪,有恒产才能有恒心。还有不可厚古薄今迷信儒家对古代的粉饰之词,要有自己的分析等话才结束。 召开了干部会议常洵最后一站为少年学校,这学校学生现在主要是十二岁到十六孤儿为主。但也是有一些有家人少年读书差点儿送这里的,那是这里主要就二个选择,一个半工半读专业为工匠,一个半工半读为军事。 而且从一开始只有几百人一年现在达到了几千人一年,现在每年有几百经过几年培养,有初级文化及各种初级技能的工匠毕业去了各个工厂,那些人几年实习下来都是各工厂骨干。 不仅如此每年有几百达到士官水平的军事专业生毕业,他们主要是炮兵、上船实习导航、在部队实习工兵、参谋等技能,下部队都在试验营、陆战队,一扩编都是合格班排长就看扩编规模。 加上毕业生逐年增加,所以别看常洵此时军队不多,用他们作骨干三个月可以扩编出几万人马,还是剔除了老京营、卫所兵之后的全部新人马。 当然对他们常洵不必召开会议,讲太浅没什么意义讲太深他们又听不懂。而且这些士兵、工匠对常洵最感激崇拜,其他军队长官叛变士兵盲目跟从,这些人不会的。 何况对他们的教育常洵也是放了爱国忠君思想,保护人民就是保护父母兄弟的思想,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回报国家给予优厚待遇。有这样的教育加这时代的人早熟,常洵来这里只要让他们列队自己检验时鼓励几句就可以了。 在淡水就这些,接下来常洵去了鸡笼。在鸡笼有保密度较高的冶炼厂、纺织厂等,还有常洵在大员岛的住所也建造在这里只是勉强完成土地平整,真正住宅还没有开始。 本来常洵会在这里住几年,这时有些不好说。但他考虑一下觉得整个区域平整出来也不容易,虽说这时有变数也不妨缩小规模建一个高级招待所也是有需要的。 因此常洵让这工地负责人先将围墙等基础先建造起来,具体建设等修改了设计再说。自己本来会住若干年的王宫建设如此处理了常洵先去看了冶炼厂,先去那里乃是那里看起来有一点现代化气氛。 即便是后世乡村工厂还是偏僻落后地方才可能残余水平,可高炉还是雄壮一些。此时已经在建造第四号高炉,按照常洵小步快跑每一个高炉都修改完善一点原则,这个高炉年产量在一万吨左右了。 只是其它方面还好说,没有蒸汽机让鼓风与上料提升变得笨拙与费人力了。当然与年产几十吨这时代最好的冲天炉比这高炉它的二倍工人,只有百分之一而已。
还有这高炉焦炭消耗预计只有二吨多,与佛钢苏钢用木炭比燃料成本只有对方几分之一。还有此时这里生产已经低碳钢为主了,当然驼锅机一成功肯定也要扩大生铁产量的。 但这里这个冶炼厂不论人力成本、燃料成本、其它成本都远低于同行,只有质量远高于同行。还有在常洵看来仍然是有些乱糟糟加刺鼻味道又灰尘比较多,但同行中这里如花园一样了。 那乃是烟囱高了,又采用旁通喷水技术回收了大部分粉尘,还收获了一些硫酸之类。虽说铁矿石中硫含量并不多,但每个高炉每年消耗以万吨计的,回收下来的硫酸还是有点的。 当然以增加的成本而言这方面不大合算的,但这里生产的钢铁成本足够低了,这个小钱不必计较的。何况常洵煤焦油每年就收获了不少,每百吨三吨左右这时一年已经超千吨,四号高炉投产了可以产二千多吨了。 这些焦油就是最后五六百吨沥青也值不少钱,还有机油、黄油等。就是还没技术精炼与合成之类生产,但当重油以后用在船上的蒸汽机上也是好的。 而广钢苏钢一年那么多木炭可以回收木焦油却白白浪费殊为可惜了,当然他们的好日子也快到头了,只要常洵一接位马钢建造起来这些钢企全都办不下去的。 只是本来常洵有看看此时高炉技术是否可以去马鞍山办厂的,但万历有异样心思让他有索性缓缓的念头。于是他这时成了对这里的点评者,对好的进行了表扬,不足的提出要改进。 当然也会就技术方面与这里的工匠进行一番深入探讨,冶炼厂这里看了一遍他又去纺织厂。这里基本上都是木头机只有少数零件才是铁的,让常洵看起来与手摇纺纱机一个时代。 不过那脚踏纺纱机已经达到二十头了,当然也要有人干脱籽、梳棉、成条等工作,计算起来一个人可以抵十几台手摇纱机了,人工时代已经顶点了。 好在小功率蒸汽机几年就可以生产出来了,新式更大的铁木机正在研制。这些完成整个纺织业会迎来生产力暴发,那时纺织品成本降低到此时三分之一以下,质量反而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