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女四十
说完了侠女秋瑾和义女西施,就要说到孝女曹娥了。 曹娥(130年~143年),会稽上虞(浙江绍兴市上虞区)人。东汉时期著名孝女。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相传其父曹盱在五月五日迎伍神(伍子胥)的祭祀活动中溺于舜江(今曹娥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二十二日也投江,五日后曹娥的尸体抱父尸浮出水面。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因此所住之村镇即更名为曹娥镇,殉父之江为曹娥江,并建以寺庙慰其孝心。 另也有传说认为曹娥是五月五日投江,而没有追究其父的溺江时间。 据虞预的《会稽典录》记载:“孝女曹娥者,上虞人,父盱,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以五月五日迎伍神,为水所淹,不见其尸。“曹娥的父亲曹盱是个巫祝,负责祭祀方面的工作,东汉汉安二年(143年)五月五日,曹盱驾船在舜江中迎潮神伍君,不幸掉入江中,生死未卜。“ 《后汉书·列女传》记载:“孝女曹娥者,会稽上虞人也。父盱,能弦歌,为巫祝。汉安二年五月五日,于县江溯涛婆娑迎神,溺死,不得尸骸。娥年十四,乃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至元嘉元年,县长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傍,为立碑焉。“ 曹娥之父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孝女曹娥当时年仅十四岁,她昼夜沿江哭寻父亲。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二十二日这一天她也投了江,五日后她的尸体抱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 后人为纪念她,改舜江为曹娥江。元嘉元年(151年),上虞县令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旁,命弟子邯郸淳作诔辞,刻石立碑(即“曹娥碑“),以彰孝烈。后蔡邕访之,值暮夜,手摸其文而读,题八字于碑阴:“黄绢幼妇外孙齑(jī)臼“(为一谜面,谜底为“绝妙好辞“)。 据史料记载,自宋代以来历代帝王对曹娥曾大事褒扬。宋元佑八年(1093年)宋哲宗敕建高大辉煌的曹娥正殿。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敕封灵孝夫人。政和五年加封昭顺。淳佑六年敕封纯懿夫人,又敕封其父为和应侯,其母为庆善夫人。元后至元五年(1339年)加封慧感夫人。明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命官赴庙祭奠,诚意伯刘基亲撰诔文。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敕封福应夫人。同治五年(1865年)加封灵感夫人,钦赐“福被曹江“匾额。民国年间,国民党多有军政要人题赠楹联匾额,其中蒋介石先生题匾“人伦之光“现悬庙宇正殿。 “端午人物“之争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因天人相应而立,孕人文精神而丰“,是我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历史上推出的“端午人物“候选人主要有屈原、伍子胥、介子推、勾践、曹娥、陈临、黄巢、秋瑾等。经过民众长期筛选,影响最大的有三位:屈原、伍子胥和曹娥。这三位入围者都有感动历史的人生故事,去世原因都跟水和五月初五有关,死后都被后人追思礼赞。如果将历史上所有与端午节有关的人物进行PK,屈原无疑是最终胜出者,成为历朝历代公认的“端午人物“。 一、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约于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由于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同盟,没有成功,反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楚襄王即位后,依旧宠信jian佞,再次将屈原革职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不忍再看到国破家亡、百姓流离颠沛的苦难,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于是选择以死明志,于五月五日自投汨罗江而亡。 二、伍子胥是春秋末期吴国名臣。他本是楚国人,其父亲伍奢和哥哥伍尚都是官员,遭谗言陷害,一起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的重臣。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其墓,鞭尸三百下,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成为诸侯一霸。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掉越王勾践,但夫差不听,反听信谗言,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 三、曹娥的典故上面已经说了,但是有争论,曹娥究竟是五月五日投江的还是二十二日。根据《会稽典录》《后汉书·列女传》记载的话,应该是曹娥父亲在五月五日祭祀时掉入江中,曹娥十七日后才投江。而民间传说也有说曹娥是五月五日投江的。 民俗学专家罗双慧分析说,这三位“端午人物“入围者的人生故事都很感人,但令人感动的原因各有不同。屈原是忧国忧民悲愤而死,伍子胥是被逼无奈而死,曹娥是为父亲尽孝而死。相比之下,人们更推崇屈原的爱国主义情cao。因为这种对国家对民族的“大爱“,是历朝历代公认的个人最崇高的理想情cao,是伍子胥个人的恩怨情仇和曹娥对父亲的“小爱“所不能比拟的。 屈原的最终胜出,还因为他有良好的公众形象、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以及政府的大力推崇。伍子胥“掘墓鞭尸“疯狂复仇行为,给自己留下了“一介武夫“的公众形象,引异国之军报私人之仇,也争议颇多,很难得到人们广泛尊重。十四岁的曹娥还是未成年人,虽然孝心可嘉,但投江行为并不值得提倡。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从古到今,有着多种说法,除了屈原、伍子胥和曹娥等人物纪念说,还有恶月恶日、蓄兰沐浴、龙节等说法。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和《端午节的历史教育》两篇论文中引据七十多种书目进行考证,认为端午是龙的节日。据此,有人认为华夏族的先人以龙为部落标志,伏羲、女娲和大禹都是龙族著名领袖,后人自称龙子龙孙、龙的传人,每年五月五日,举行盛大的龙祭,叫做端午节。 曹娥,这位幼年丧母的少女,从小与父亲曹盱相依为命。公元143年端午节,曹盱为祭祀潮神伍子胥,在舜江上逆舟而行,不幸落水。曹娥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到了第十七天,她解衣投水,祝曰:“父尸所在,衣当沉。”后竟在衣沉处投江而亡。五天后,乡里父老发现曹娥抱父尸浮出水面。无不感其“孝感动天”,赠赙营葬,舜江亦因此而改名曹娥江。孝女曹娥投江寻父,本为骨rou亲情的真切展示,故为世人传颂。 曹娥(130-143),上虞皂湖乡曹家堡人。据虞预的《会稽典录》记载:“孝女曹娥者,上虞人,父盱(xū),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以五月五日迎伍神,为水所淹,不见其尸。“曹娥的父亲曹盱是个巫祝,负责祭祀方面的工作,东汉汉安二年(143)五月五日,曹盱驾船在舜江中迎潮神伍君,不幸掉入江中,生死未卜。” 《后汉书.列女传》记载:“孝女曹娥者,会稽上虞人也。父盱,能弦歌,为巫祝。汉安二年五月五日,于县江溯涛婆娑迎神,溺死,不得尸骸。娥年十四,乃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至元嘉元年,县长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傍,为立碑焉。” 曹娥之父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孝女曹娥当时年仅十四岁,她昼夜沿江哭寻父亲。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二十二日这一天她也投了江,五日后她的尸体抱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 后人为纪念她,改舜江为曹娥江。元嘉元年(151),上虞县令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旁,命弟子邯郸淳作诔辞,刻石立碑,以彰孝烈。后蔡邕访之,值暮夜,手摸其文而读,题八字于碑阴:“黄绢幼妇外孙齑(jī)臼“(为一谜面,谜底为绝妙好辞)。
据史料记载,自宋代以来历代帝王对曹娥曾大事褒扬。宋元佑八年(1093年)宋哲宗敕建高大辉煌的曹娥正殿。大观四年(1110年)敕封灵孝夫人。政和五年加封昭顺。淳佑六年敕封纯懿夫人,又敕封其父为和应侯,其母为庆善夫人。元后至元五年(1939年)加封慧感夫人。明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命官赴庙祭奠,诚意伯刘基亲撰诔文。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敕封福应夫人。同治五年(1865年)加封灵感夫人,钦赐“福被曹江“匾额。民国年间,国民党多有军政要人题赠楹联匾额,其中蒋中正先生题匾“人伦之光“现悬庙宇正殿。 曹娥庙始建于公元151年,发展到今天,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大的发展阶段。一是有近六百年历史的江东庙。《后汉书.曹娥传》:“元嘉元年县长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旁,为立碑。“这一阶段庙宇虽也几度兴废,但囿于“铁面曹江“作祟,规模上没有大的发展。二是北宋元佑间庙西迁现址。据清光绪《上虞县志》载:“曹娥庙在十都曹娥江西岸,旧在江东,属上虞,后以风潮啮坏,移置今处,隶会稽。“庙宇西迁后规模有所扩大,但也仅建正殿五间。三是南宋嘉定年间,郡守汪纲扩建了曹府君祠及朱娥祠五间,另在正殿北首建双桧亭。四是民国18年庙遭大火后,乡绅任凤奎募民资重建。这次修建不但进一步扩大了正殿范围,而且还添建了饮酒亭、戏台等,奠定了现有庙宇布局严谨、错落有致、气势恢宏的基调。鉴于年久失修,加之“****“人为破坏,庙宇濒临坍塌,1984年浙江省、上虞市人民政府拨款,在文物部门主持下,鸠工庀材,历时三载修葺庙宇,使这处古老的建筑重新焕发出青春。 庙会,泛指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一年一度的曹娥庙会从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五始,至五月二十二止,为期七天。每年曹娥庙会各地香客云集,盛况非凡。 五月曹娥庙会是为纪念“千古孝女“曹娥而举行的。曹娥生于东汉顺帝永建五年(公元130年),为上虞皂湖曹家堡人。娥父曹盱为一巫者,善于“抚节安歌,婆娑乐神“。按汉代吴越地区逢端午节祭祀潮神伍子胥的习俗,这一天都要在舜江上驾船逆潮而上祭祀和迎接潮神。 这个传统风俗,主要是为纪念吴越忠臣伍子胥和文种,传说这两个忠魂死后被封为潮神,伍子胥为前潮,文种为后潮,祈潮可保地方平安,渔业丰收。汉安二年(143年)五月五日,曹娥江(时称舜江)上举行迎潮神仪式,曹盱不幸溺水而死,尸体亦被浪涛卷走。年仅14岁的曹娥痛失慈父,昼夜不停地哭喊着沿江寻找。到十七天时,她脱下外衣投入江中,对天祷祝说:若父尸尚在,让衣服下沉;如已不在,让衣服浮起。言毕,衣服旋即沉没,她即于此处投江寻父。五日后,已溺水身亡的曹娥竟背负父尸浮出了水面。此事迅速传扬开去,轰动朝野。 8年以后,汉桓帝元嘉元年(公元151年),有个原在皇帝身边当郎中(侍卫)的官,派到上虞当县令,名叫度尚,他为官清正,深察民情,对曹娥投江救父的事迹非常感动,就上 报朝廷封为孝女。他为避免江水侵蚀,将原葬江东的坟墓迁移到江西南首的官道旁边(即曹娥镇今址),并为曹娥立碑建庙,以彰扬她的一片孝心。后来人们把流经该地的一段江名改称为曹娥江。每逢农历五月十五至二十二,曹娥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