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异类
前往天台山宣诏的使者返回舟山仅仅过去了两日,如历史上那般,杭州驻防八旗在平南将军固山额真金砺、固山额真刘之源统领之下,自杭州出发前往宁波定海。与此同时,浙闽总督陈锦麾下的督标营也完成了集结,于六日后自衢州出发,经台州、宁波抵达定海。 永历五年七月十九,浙闽总督标营也已出发,而陈文与王江、俞国望等人则在迎接自平冈南下天台山的大兰山明军左右营残部以及部分平冈明军。 与数月前大兰山老营余部抵达此地时不同,此番除了大兰山明军系统的浙江巡抚王江、征虏将军陈文外,就连后营副将叶世荣也赶了过来,而以着新昌伯俞国望为首的天台山明军众将也几乎全数抵达,远比此前王江和陈文领军南下时来得风光热闹。 仔细一想,却也正常。 虽然此前陈文刚刚取得了一场大捷,又在新昌城下造起了声势,可说到底也不过是一支逃难的队伍,而且还是一支有着明确归属权的队伍。 尤其是陈文刚刚取得了一场极为罕见的大捷,如此猛将,来了最多是一个盟友,弄不好还可能是个抢地盘的贼匪,所以那时也就只有俞国望和距离此地不甚远的金汤前来迎接。 相对的,自平冈而来的明军由大兰山明军左右营残部与部分平冈明军组成。平冈明军一向以骑兵著称于浙东明军之中,而大兰山明军左右营能逃出四明湖那一战的也都是陈国宝所指挥的骑兵。此次南下的虽然只有一半,但那也有一百余骑,放在浙东的明军也是一支不小的力量。 骑兵,这个时代可是在战场上拥有着一锤定音力量的兵种。虽然此地乃是水网纵横、道路崎岖的浙东,但是拥有一支骑兵就意味着可以肆无忌惮的杀进平原地形,而这也同样意味着可以迅速的发展壮大。 而刚刚抵达此地的这支军队,随着大兰山明军左右营指挥刘翼明在四明湖之战中殉国,平冈明军主帅陈天枢也在三月的时候病故,这两支军队便归并于陈国宝指挥。 可问题在于陈国宝本人也不过是刘翼明麾下的一个将校,并非有着刘翼明和陈天枢那般威望和能力的人物。只要善加影响,总能收获一些价值,若是能与其合流,就算是给陈国宝或是其他什么人一个二把手的位置也是绝对值得的。 就算拉不走大兰山明军左右营的残部,那部分平冈军的加盟也可以提升不小的实力。抱着这样的心态,天台山各部明军的主帅都赶来迎接这支明军。 当然,万事皆有例外,而这个例外便是陈文。 自四明湖之战后,凭借着王翊的遗命、陈文在阻止和掩护百姓撤离的过程中的表现以及那场殿后战的大捷,几乎可以说是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大兰山明军自王江以下的第二号人物。而在军务一事上,王江对陈文能力的信赖也使他成为了整个大兰山明军最有话语权的武将,甚至比离开此地前的毛明山的分量还要重。 随着毛明山的离开,以及鲁监国的册封,再加上王江在性格偏弱势的原因,陈文在整个大兰山明军的余部之中的地位实际上已经可以和王江旗鼓相当了。在分工上,也是由陈文负责军事上的一应事务,而王江负责整个大兰山系统的后勤的双元制,较之王翊时代的大兰山明军在主事之人分工上还要明确。 如果仅仅如此的话,到也没什么。只是明朝的那个用以防止人臣做大威胁皇权的祖制——大小相制的存在,使得陈文在这其中开始变得有些束手束脚起来。 根据大小相制的原则,陈文作为大兰山明军系统的一员,拥有绝对权利的只有那支军官权利受限而无法完成封建化的南塘营。至于后营,亦或是其他大兰山明军的部队,陈文也是拥有临阵指挥的权利,仅此而已。就像承平时总兵只是直管正兵营,而奇兵营、援兵营、游兵营之类营头则是归副将、参将、游击等军官直领一样。 毛明山还统领着后营时,陈文从来没有觉得这支军队将会是一个碍眼的问题,因为那时的后营还能保持大兰山明军不扰民、不害民的传统,和他的南塘营尚属于同类。 可是毛明山走后,尤其是随着那件扰民事件的发生,这支同系统的明军便越加的不遭陈文待见,甚至在潜意识中认定他们不过是一群异类罢了,就连南塘营的军官士兵中也存在这样的心态,只是因为驻地较远才没有爆发出什么冲突,但是平日里的歧视却已经存在了。 这个问题陈文通过军法官、镇抚兵以及各级军官和侍从在侧的几个少年亲兵的汇报,已然了然于胸。只是思虑之下,这种歧视的缘由其实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南塘营的自身定位,对于戚家军的复制和继承,以及他始终在灌输的作为王师应当保境安民的定位。 是故,陈文并不愿为此扭转这种心态,尤其是在他自身也存在着这等心态的情况下。 如此一来,南塘营与后营之间的隔阂便越来越深,甚至陈文已经认定,这样的军队和王翊当年所建立的那支王师在性质上已经截然不同了,所以这支后营的存在也被他看作是在浪费有限的资源。 眼下大兰山明军已经失去了根据地,没有根据地就意味着没有养兵的根本。陈文计划在近期开始收复失地,那么这支干吃饭不做事还偶尔扰个民的后营看上去就碍眼得紧了,更何况是声称归队实际上在他的眼里也不过是来蹭饭的左右营残部。 资源的匮乏导致了陈文的容忍程度在直线下降,只不过面上的事情,他也不得不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应付一下差事,毕竟这支军队也同在一个系统之内。 为了安置这支明军以及他们的军属,王江特意在临时营地的附近修建了一座营盘,以供他们居住。 此间,在这片新营盘的辕门外,除却陈文、王江、俞国望等人外,更多的还是左右两营当初留在大兰山的军属。比起这些各怀心思的上官们,他们的念头就要单纯了许多。 四明湖畔的那一战,明军惨败,能够赶在陈文掩护百姓南下前逃回来的大兰山明军也不过只有两三百人,更多幸存者不是流落他地,就是隐藏在山中错过了一同离开的机会。组织百姓南下时,这些军属便是撤离的最大阻力,只是在陈文的强势压制和大兰山官吏的竭力组织下才只得成行。 从南下伊始,他们便幻想着参战的亲人能够幸免于难。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生还的消息始终没有传来,这样的梦想也逐渐变成幻想,甚至开始演变为默认。 可是就在这时,平冈明军的使者抵达,传来了左右两营部分将士生还的消息,尤其是他们正在前往天台山的路上,重聚的希望之火再度被点燃。 营地外,这些军属纷纷翘首以待。随着那支他们盼望已久的队伍出现在视野之中,喜悦与担忧的心情也开始交织起来,甚至在心中缠作了一团乱麻,怎是一个乱字了得。 “罪将陈国宝,暂领大兰山左右两营骑兵指挥,拜见王巡抚。” 作为刘翼明的部将,大兰山明军的一员,陈国宝在翻身下马后第一时间向大兰山明军名义上的最高统帅王江行礼。这本是应有之意,而王江也立刻将这个年轻的武将扶了起来。 “陈将军能不忘身为王师的本分,刘帅的在天之灵也能感到欣慰。罪将一词,已是过去了,日后奋力杀贼才是正道。” 刘翼明与陈国宝之间恩如父子,此事王江自然知晓,此间提及刘翼明,便是为了安抚这员新近归队的武将。当然,这也包含着一定的勉励,毕竟王江在鲁监国册封其为浙江巡抚的那一刻,便拥有了监军的职责,激励武将奋勇杀敌也是应尽的职责。 只是王江不提刘翼明还好,一提起刘翼明,那陈国宝反而羞愧难当,说什么也一定要王江责罚他在四明湖之战中溃逃的罪责,甚至就这么跪地不起。 眼看着欢迎会要变成了一场闹剧,陈文终于明白这个武将当初为什么会得罪王朝先而被刘翼明送回家中。这样的性格做个亲兵队长还行,也能得士卒之心,但是独立领兵,实在是有些勉强。 见王江有些措手不及,陈文只得站出来制止这出闹剧继续上演下去。 “四明湖之战罪魁乃是王升,若不是那狗贼站前阻止本帅参战,战时临阵倒戈,王师又岂会战败?此间乃是欢迎左右两营的将士回家,你的问题明日到老营再做处罚,现在站起来,别丢了大兰山王师的脸面!” 陈国宝站起身来,看了看陈文,继而问道:“您就是陈文陈大帅?” “如假包换。” 听到这话,那陈国宝转而走到陈文面前,一下子跪倒在地。 “罪将久闻陈帅大名,陈帅手刃李荣,为四明湖畔的那些忠勇将士报了血仇,罪将自知罪孽深重,苟活至今只为了能够有朝一日为刘大帅报仇雪恨。今天罪将有个不情之请,还请陈帅能够应允。”话音之中,竟隐隐带着一丝呜咽,致使旁人无不侧目。 大约已经猜到了陈国宝的所请,陈文力争保持着话语中的平静。“陈将军请说。” “罪将蒙刘大帅照拂,忝为大兰山王师左右两营骑兵指挥。现今刘帅已经殉国,罪将领残部归队,还请陈大帅将这些将士收归旗下,严加管束,好为刘大帅以及四明湖畔枉死的众将士报仇雪恨!” 此言一出,在场的几乎所有人都将目光投掷到了陈文的身上,羡慕、嫉妒、甚至还有些许愤恨的情愫交杂期间,唯有王江的欣慰和俞国望的感佩在其中显得有些孤单。 四明山殿后战,一场自清军南下以来明军极其少有的大捷,作为指挥者的陈文终于还是迎来了第一批成建制前来的投效者。只是陈文手中的骑兵队只有几十人,能不能将他们带好,甚至说能不能保证南塘营本身的那几十个骑兵不被带坏,这显然是个大问题。 只不过,rou既然已经被送到了嘴边,陈文也没打算再像后营那样将其放过。亲手扶起了满脸热泪的陈国宝,陈文便保证会视这些明军如南塘营一般无二,算是将其收归旗下。 确认了陈国宝这支明军的归属,其他的天台山众将就显得有些悻悻了。只不过,这场欢迎仪式的主角从来就不是他们。 陈国宝及已经遵照陈天枢遗命归其指挥的平冈明军军官在王江致辞结束,便一同前往大帐中饮宴。见上官们已经离开,那些军属和活着回来的左右两营将士们便父认其子、妇认其夫,而更多的军属却依旧在这些幸存者中找不到他们的亲人。 一时间,喜悦与悲伤重新分明,可是哭泣之声却交织在了一起。 数日后,陈文邀王江与俞国望进行了又一次的密谈。三人争执了一天一夜后,俞国望返回其部的老营,开始秘密动员全军;而陈文也暂停了训练,重新划分了麾下各军官的任务,准备配合俞国望所部作战,为舟山明军分担压力。 PS:南明时期,由于满清南下时几乎是一口气就将明军压制在了一些比较小的范围内,有限的资源便成了各势力之间互不信任的一个导火索。毕竟谁也不是夺心魔,别人想的什么,会不会算计着自己,都是未知之数。信任危机,是南明各势力之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而这只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