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司马失鼎,刘宋代晋在线阅读 - 第十一回 三谢淝水合军 二苻寿阳明心(一)

第十一回 三谢淝水合军 二苻寿阳明心(一)

    单说谢玄忽接晋帝催军诏命,要他速赴淮南,出淝水收复寿阳,进逼襄阳,控制上游水道。谢玄不敢怠慢,忙令刘牢之前部先行,自率大军随之继进。

    刘牢之行去未几,便有书信投到,报称已与胡彬合军,正往寿阳追击余寇,恐孤军远出,后军不继,为秦军所乘,乞都督速发后军驰援。

    谢玄大喜,当即分兵两路,奔赴寿阳增援。

    途中宿营,谢玄秉烛伏案,将西进路线绘成文表,与洛涧报捷书信合函驿传,拟要呈报录尚书事谢安审看。书成,谢玄投笔悬想,不得投书之人,正在若恼,忽有帐下从事入帐叩见。谢玄喜出望外,连呼“快请”,越案趋席,弃座来迎。

    晋时军中从事,盖如今行军参谋、秘书一类。从事张姓,讳“玄之”,吴郡人氏。张玄之颇善琴棋,兼擅清谈,最工行棋论兵,名动江表。谢玄起兵之前,亲赴吴郡请出此人,拜为从事,随于帐中候问。

    太元二年(公元377年),大秦王苻坚初次犯晋。秦国兖州刺史彭超率军七万,进逼彭城(今江苏徐州);后将军俱难、右禁军将军毛盛、洛州刺史邹保合军七万,三路并进,突入淮阳(今江苏清江)、盱眙。晋沛郡太守戴逯、右将军毛虎生不敌秦军,节节后退。秦军前锋直趋三阿(今江苏金湖),逼近重镇广陵,几与京口隔江相望。消息传至京都,朝野震惊。百姓荷担而立,相顾失色。亏得丞相谢安,向朝廷力荐谢玄,令他起兵迎击。此时北府兵组建不足半年,士气、军心、战力不得而知。谢玄临危受命,率万余北府健儿火速挺进泗口,真假并用,虚实兼施,果然不负众望,杀退来犯秦敌。

    谢玄一战成名。百姓安居乐业。三吴之地、八郡士民,感戴谢玄可想而知,因称谢玄为“北玄”,吴郡张玄之为“南玄”,并有“二谢一出,无事不成”之谓。

    张玄之入军果然用心,每遇事急,常献奇策,多与谢玄不谋而合。幕府闲暇,谢玄常引来赌棋博酒,赢少饮多,知他颇有机巧城府,更加刮目相看。谢玄寻思,此次投书朝廷、请命中枢,使者须能言善道、洞察玄机。军中多是莽夫,皆不中意,谢玄竟把张玄之忘得干干净净。此时闻他入来,恍然想起,谢玄焉能不喜?

    于是迎入帐内,不待礼毕,谢玄便将心思向“南玄”道尽。

    张玄之何等样人?都督言语,一点自明,果然了悟都督心意,当即引袖拜揖,口称“领命”。

    谢玄唯恐不逮心意,又将丞相心性、朝都人情,对张玄之一一详道,少不了耳提面命,便连见了宰相如何进言、如何回避,也皆面授机宜,嘱他小心。

    张玄之默记于心,返去治装,心知投书京都,乃是都督推信抬爱,须知面觐当朝丞相、江表名士(谢安),该是何等荣耀之事?返营之后,张玄之一宿未眠,治装果然用心。

    天明之后,张玄之复来帐中拜别。

    谢玄便于帐中,为张玄之饯行,令他奉了军函书信,乘快驿传送相府去讫。

    参将何澹之,与刘牢之、孙无终同时参投北府,同被谢玄擢为参将。何澹之权谋不逊二人,胆识略低牢之,因不服刘牢之妄自尊大,言及牢之往往义愤不平,常有贬抑。

    闻刘牢之洛涧获胜、不请西行,何澹之心中不平,乘机于谢玄面前参毁发泄,意要诋毁刘参将。谢玄闻他言语,知他胸襟不广、气度不平,猜他必因未有机缘建功立名,便有成全之意,遂将何澹之唤来帐前,嘱以西去之意,令他也引水兵五千,自白首发舟,沿淮水西行。

    何澹之喜不自禁,拜揖于地,当即领命,便要辞行。

    谢玄唤住,仍不放心,嘱他须在某月某日之前,会齐于寿阳城东、八公山前。

    澹之连连称谢,领军将行。谢玄登岸送行,又嘱:“途中偃旗息鼓,小心戒备,胡人或由水道东行偷袭。万一遭遇,有备战无备,必有收获!刘牢之洛涧建捷,何忧不及?”

    何澹之言辞慷慨,壮怀激烈,少不了慷慨陈词,表明心迹,于是引兵登舰,与都督挥袖辞行。澹之于楼船之上,摇旗发号。众军擂鼓扬帆,往西便行。

    驶出港湾十余里,忽见商船十余艘,自东向西,鼓帆而至。

    将士请命:“是否截停?”

    何澹之手搭凉棚,立舟眺望,道:“两国交战,不扰百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商船但无恶意,由它自去。”

    将士得令,遂听之任之,视若未见。

    此时正值退潮时节,商船顺风顺水,须臾驶近。水兵倚船观看,秋毫无犯。原来却是秦人贩马入晋,行货变卖一清,自晋都贩回江南物产,无非三吴织丝、八郡青瓷、越地茶叶,样样名贵,件件宝气,此时由淮水西返颍口,要折回大秦国获利。

    船上水夫见遭遇晋军,皆提心吊担,纷纷避入舱中,任舟自行。亏晋将何澹之心怀仁慈,不曾拦截,商船得以全身西行。

    此后商船行至淮南,商主欲去寿阳城内贩卖青瓷织丝,遇见本国水师,遂将途中遭遇晋军一事,悉数报于秦将得知。秦将又报苻坚。苻坚遂有准备,令水师不得东行,等待后军驰援。何澹之初次统军,以仁待敌,本意欲收人心,不料反被秦商所误,将到手功劳,唾手弃之,始料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