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仙侠小说 - 修真者在都市在线阅读 - 欢喜佛和三眼邪神

欢喜佛和三眼邪神

    欢喜佛是属于藏传佛教密宗的本尊神,即佛教中的“欲天”、“爱神”。其中男身代表法,女身代表智慧,男体与女体相互紧拥,表-示法与智慧双成,相合为一人,喻示法界智慧无穷。佛教各派均有佛像,但欢喜佛唯密宗所有,只有藏传佛教(喇嘛教)寺庙中才有供奉。其造型源于密宗的“男女双修”的教义。男女双修是印度教性力派影响下的产物。

    欢喜佛的造型源于密宗的“男女双修”的教义。男者盘腿而坐,右腿弯度较大,左腿曲于右腿之内,弯度较小,女者面向男者,双腿张开,丰润的臀部坐在男者的左腿之上,四臂相拥,胸脯紧紧相贴,赤身裸体作交-合状。

    密教7世纪出于印度,唐代传入中国,在西藏与当地民间信仰相结合成为藏传密宗。藏传密宗佛教(俗称喇嘛教)作为佛教的一支,其追求的终极目标与其它教派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与被称为“显教”的汉地佛教相比,显教以理论探索为主,而藏传佛教以密教为精髓,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礼、俗信为其主要特征,宣传口诵真言咒语(语密)、手结印契(身密)和心作观想(意密)三密相结合的修行方式。

    色即是空

    欢喜佛供奉在密宗是一种修炼的“调心工具”和培植佛性的“机缘”。宗喀巴大师说:“调心要令信所缘”,对着欢喜佛“观形鉴视”,渐渐习以为常,多见少怪,欲念之心自然消除。佛教教义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利用“空乐双运”产生了悟空性,达到“以欲制欲”之目的。明王那些凶恶的面目不仅是用来吓退外界的妖魔的,更主要的是可以用来对付自身,对付内孽障的。而与这些看似残暴的明王合为一体的妩媚多姿的明妃,是明王修行时必不可少的伙伴。她在修行中的作用以佛经上的话来说,叫做“先以欲勾之,后令入佛智”,她以爱-欲供奉那些残暴的,使之受到感化,然后再把他们引到佛的境界中来。

    印度密教就有这样的传说:崇尚婆罗门教的国王“毗那夜迦”残忍成性,杀戮佛教徒,释迦牟尼派信徒化为美女和“毗那夜迦”交-媾,醉于女色的“毗那夜迦”终为美女所征服而皈依佛教,成为佛坛上众金刚的主尊。

    与佛教其它派别所主张的非存在(“无”)不同,密教肯定现实世界是存在的(“有”)。在肯定万物的基础上,密教认为幽阳(幽明之卜即是幽阳,真史文字幽柔阳刚,坤柔乾刚。)两性的结合是宇宙万物产生的原因,也是宗教最后的解脱。“欢喜佛”正是这种理论观念的图解(宇宙是在变化中的极端崇拜要不得要用适当的态度知晓事物明理!)。

    类似手法在汉地佛教中也有,比如民间盛行的鱼篮观音,观音化身为市肆中美貌的女子,当被搞得神魂颠倒的男子要和她结婚时,看到的却只是具皮囊,以此警醒尘世的虚幻。只是受儒家伦理的限制,汉地佛教在表现这种题材时一般是采用比较含蓄的手法。

    男女双修

    印度教是继承了印度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的生殖崇拜文化和雅利安人的自然崇拜传统发展而来的一种宗教。它的哲学的核心是宇宙的生命崇拜。常常通过多种多样人格化的生命形态,包括多面多臂,半人半兽,半男半女的怪诞造型来表现宇宙生命的勃勃生机。各种形象的身姿和手势都赋有有特定的象征意义,从生殖崇拜升华而来的超验哲学本体意义上的宇宙生命崇拜,成为印度艺术尤其是印度教艺术象征主义的中心,人体作为宇宙的缩影,充满了生命气息的容器成为表现宇宙生命的直接载体。

    印度教

    佛教和印度教之间本来是有着很大的差异的。佛教否认有创造宇宙万有和主宰一切的神,而印度教则主张万物都是由无所不能的梵神创造的。佛教主张“中道”,反对偏激;而印度教的不同教派不是极端自我折磨,就是放纵酒色。在社会生活中,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印度教则实行严格的种姓制度。在艺术表现上,佛教追求平和宁静的理想,而印度教却力图用强烈的动感变化来表现宇宙神明的威仪。但是在笈多王朝(320年-600年)以后,佛教在印度本土日益衰微,在南印度,由于印度教非常得势,佛教势力甚至被排除于这些地区之外。而在古印度另端的孟加拉地区,在帕拉王朝(750-1150年)的庇护统治下,佛教又保存了一段较长的时期,成为印度次大陆行将消失的佛教的最后堡垒。不过这时的佛教为了延续自己的发展,已经不得不吸收了大量印度教的内容,衍变为密宗。佛教艺术也深受印度教影响,引进了许多印度教的护法神,出现了多头多臂的菩萨像、愤怒姿态的神像,以及其他强调神秘性和官能性的神像。特别典型的是出现了许多男女双修的形象。究其本原,这些男女双修也是印度教性力派影响下的产物。

    性力思想

    密教也称坦多罗教,坦多罗tantra(密咒)的词根tan的原义就是生殖、繁衍。它继承了印度教中性力派(纵乐派)的思想和实践。与印度教中其他门派相比性力派是种行动体系。它也寻求解脱,但不在来世,而在“此生”,它不禁绝尘世中的各种享乐,反而去尽力地挖掘种种声色之娱及“山神”经验。性力派特别重视性能量和性信仰仪式,认为性是最大的创造性能源,通过性-交可以使人类灵魂和rou体中的创造性能源激扬起来,与宇宙灵魂的大能合流,达到一种最高的精神境界。

    藏传佛教中女神的形象众多,与汉地佛教中几乎没有女神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是受到性力思想的影响。这种思想认为宇宙中的万物都是由创造女神的性力而产生和繁衍的,印度教中有三大主神,其中掌管生殖与毁灭的湿婆,以勃-起的阳-茎作为其象征。印度古代将阴-茎勃-起归于“气”的运行,注重以意念调息,从而出现瑜伽。瑜伽是印度传统的修炼方法,包括静坐调息、禅定等,与中国的气功类似。

    在佛教密宗中,彼岸的超验智慧“般若”代表女性的创造活力另一种修炼方式“方便”代表男性的创造活力,分别以女幽(的变形莲花和男-根的变形刚杵为象征,通过想象的幽阳交-媾(暗幽与明阳,暗物质即幽物质,明物质即阳-物质。冥阳,幽间,幽都,幽界)和真实的男女交-欢的瑜珈方式,亲证“般若”与“方便”融为一体的极乐涅盘境界。这就是“欢喜佛”的宗教寓意。

    湿婆为印度教毁灭之神,在《梵书》、《奥义书》两大史诗及往世书中都载有他的神话。据说他有极大的降魔能力,额上的第三只眼能喷出毁灭一切的神火,曾烧毁三座妖魔城市和引诱他的爱神,得三魔城毁灭者之称。诸神和阿修罗搅乳海时,他吞下能毁灭世界的毒药,颈部被烧成青黑色,得青颈之称。印度教认为“毁灭”有“再生”的含义,故表示生殖能力的男性生-殖器——林伽是他创造力的象征,受到性力派和湿婆派教徒的崇拜。

    湿婆是苦行之神,终年在喜马拉雅山上的吉婆娑山修炼苦行,通过最严格的苦行和最彻底的沉思,获得最深奥的知识和神奇力量。他还是舞蹈之神,创造刚柔两种舞蹈,被誉为舞王。他是妖魔鬼怪的统帅,妖魔鬼怪都受制于他。妻子是雪山神女,两个儿子是塞犍陀和群山。前者是天兵天将的统帅,后者是侍候湿婆的诸小神之首。

    湿婆的形象被描绘成三眼四手,手中分执三股叉、神螺、水罐、鼓等;身着兽皮衣,浑身涂灰,头上有一弯新月作为装饰,头发盘成犄角形,上有恒河的象征物。传说恒河下凡时曾先落在他的头上,分七路流向大地,颈上绕着一条蛇。坐骑是一头大白牛。他的故事散见于各种文献中。他的教派信徒奉其为最高的神,有地、水、火、风、空、日、月、祭祀八种化身,除毁灭外还可创造。佛教文献称他为大自在天,住色界之顶,为三千界之主。

    湿婆居住在凯拉萨山(MountKalashi,即中国西藏阿里境内的冈仁波钦神山),他的乘骑是公牛南迪(Nandi),他的神妃是雪山神女帕尔瓦蒂(Parvatī),又叫乌玛(Umā,光明、美丽)。湿婆的配偶起源于印度土著的母神,也像湿婆一样兼具生殖与毁灭双重性格,呈现温柔相与恐怖相等不同的相貌。帕尔瓦蒂或乌玛的形象是娇媚娴淑的妻子。

    湿婆配偶的另一种形象杜尔伽(Durgā,难近母)则是美艳而嗜杀的复仇女神,曾代表诸神杀死水牛怪魔希沙。还有一种形象迦梨(Kalī,黑女神),面目狰狞、酷爱血祭,纯属恐怖的死神。

    湿婆与帕尔瓦蒂的儿子伽内什(Ga攞妫愁)是可爱的象头神,另一个儿子塞犍陀(Skanda)则是勇敢的正义的伟大的帅气的战神。塞犍陀就是佛教的护法天尊:韦驮菩萨。韦陀菩萨:梵名Skanda,巴利名KHANDA,又称韦将军、韦天将军,原来是婆罗门教的战神,有六头十二臂,手拿弓箭,骑孔雀。崇拜韦驮的信仰最初流行在南印度,五世纪后传到北印度,被大乘佛教吸引为守护神,是南方增长天八大将军之一,位居四天王下三十二将军之首。韦驮生而聪慧,早离尘欲,后来皈依佛门,成为护法天神。传说唐朝道宣律师曾与天人会谈,说到南方天王部下有一位韦将军,从而感得他现身护法,身着甲胄,合掌而立,宝杵横放臂上。从此以后,中国的道场中便开始立有天将军身的韦驮菩萨像。

    “湿婆”这个名字是在印度教时代出现的,他的原型一般被认为是吠陀时代的风暴之神鲁陀罗。湿婆,又译作“希瓦”,是仁慈的意思,象征着“昌盛”和“吉祥”,同时又象征着“毁灭”。佛教文献称他为大自在天,住色界之顶,为三千界之主。有地、水、火、风、空、日、月、祭祀八种化身,拥有毁灭和再生的力量。

    湿婆的形象是一面三眼四臂,能够很方便地观照世界的每一部分。与衣着华贵的其他诸神相比,湿婆的打扮显得格格不入。其面貌威严英俊,肤色极浅,留着苦行者纷乱的蓝黑色长发,头顶装饰着恒河与弯月,脖颈上挂一串骷髅项链;上身半裸,下身围一条虎皮,身缠眼镜蛇,手持三叉戟和弓箭,游荡在鬼灵坟墓之间。当他露出恐怖之相时,宇宙诸生无不为之战栗。故被称为“鬼灵之主”。

    此外,湿婆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形象——林伽。林伽是男性生-殖器,象征着再生。相传湿婆当初没有把与梵天一起创造世界的事放在心上,独自去海底修炼,结果出海时发现世上的一切都安排妥当。气恼之下遂割掉生-殖器扔向人间,从此就有了印度人对林伽的崇拜。

    虽然毁灭神的名号听起来比较恐怖,但湿婆却是个多才多艺的神——他是印度舞蹈的始祖,因此又被尊称为“舞神”。湿婆会跳一百零八种舞蹈,分为女性式的柔软舞和男性式的刚健舞两大类型。他在欢乐与悲哀时都喜欢跳舞,或独自,或与他的妻子一起跳。通常湿婆都是在火圈中起舞,头发向上飞扬,一只脚踩着代表无知的侏儒,另一条腿和手在空中扭摆,舞姿曼妙绚丽。其右手执鼓,象征生命;左掌托着火焰,象征毁灭。故此在湿婆手中掌握了创造与毁灭两种元素。舞蹈既象征着湿婆的荣耀也象征着宇宙的永恒运动,运动是为了使宇宙不朽。在一个旧时代结束时,他还会通过跳坦达瓦之舞来完成世界的毁灭,并使之回归到宇宙精神中。

    身为毁灭和破坏之神,湿婆在众神中自然拥有最强的战斗力。他终年在喜马拉雅山上的吉婆娑峰刻苦修炼瑜伽,通过最严格的苦行和最彻底的沉思获得最深奥的知识和神奇智慧。同时,他还拥有一支强悍的军队,所有士兵全部由形体骇人的魔鬼组成。而他长在前额上的第三只眼更是一件比核弹还可怕的武器。这只眼平时总是紧闭着,一旦睁开就会喷出毁天灭地的愤怒之火,摧毁所看到的一切,就连神也不能幸免。曾经引诱湿婆的爱神,就是被这只眼烧成了灰烬。

    湿婆还富于自我牺牲精神。当恒河女神从雪山天国降凡之际,湿婆为了避免水势过猛淹没众生,他亲自以头接水,让恒河在他的发绺间流转千年,经缓冲后再流到人间。

    另外,湿婆胯下坐骑为白色公牛,手中常持的三叉戟,是闪电的象征,可以驱策风暴;身背的黑色弓箭,能够传播瘟疫。身缠的眼镜蛇,更能飞快地冲向敌人喂毒。凭借这些神兵利器,湿婆征战八方,诛杀了数不尽的魔鬼,并摧毁过阿修罗的三连城。

    湿婆是最能体现印度教诸神复杂和双面性的神祇。他有着善恶双重性格,性情既暴躁易怒,又温和慈祥;既作为凶残可怕的“恶魔之主”接受“活人祭”,也作为慈爱热情的“万众之主”接受膜拜;既是智慧的象征也是愚昧者的偶像,既是复仇者也是庇护者,既是精力旺盛的理想男子,又是清心寡欲的苦行者。发起飚来逮谁灭谁,他的狂怒会让整个宇宙颤抖;温柔起来,又感情色彩浓厚,对人给予慷慨的恩惠。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他,就是:绝对的强和绝对的酷!

    除了以上的身份,湿婆还具有许多功能与分身,他主宰风暴与闪电,赐予医药与健康;他是畜生与野兽之神,代表着生殖力;他还是明智与慷慨之神、歌咏与祭祀之主。作为印度教实际上最强的主神,湿婆拥有超越印度教三亿三千三万百万神,俯瞰遍天诸生的无与伦比的高贵地位。湿婆那种奇异的矛盾魅力,没有邪恶的邪恶、离经叛道的哲学、高傲孤僻的个性、背弃一切的疯狂,使他成为众多文艺作品中的重要角色。他象征神秘和狂暴的自然之力,他单纯任性同时深不可测的性格,令无数信徒迷醉。印度教的湿婆派信徒将他奉为宇宙最高神,是在印度底层民众中得到最广泛信仰崇拜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