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苟且于内
次日,中信买好了火车票,再次与田冰商量着之后的安排。 “我和三哥约好了,他到车站接,我就不陪着了。现在家里还有多少钱?我准备给我妈带上。” 田冰拉开抽屉,一张存折和一些现金散乱地摆着。 “我也不知道,都在这儿呢,我来数一下。” “不用数了,留着家用,看一下整钱还有多少。” 田冰翻看了一下存折:“还有两个月的工资没动。” “那行,明天取四千给我妈带上。” “我去找我爸再借一些,住院花费可不是小数,多准备些没错儿。” 中信轻轻拍了拍她:“不用了,先就这么多吧,万一不够,我就找公司预支工资,再给寄过去就行了。” 中信也不清楚到底多少钱才够,他只知道必须竭尽全力了,虽然钱代表不了什么,可在医院那样的地方,钱却代表着太多太多…… 月英在收拾行李时,中信将一个厚厚的信封,放进了行李中,他告诉母亲,一见到中智就交给他,这是自己帮老三查找的资料。 该去火车站了,中信拿着自己的剃须刀,为老顾小心地剃着胡须,整个过程谁都没有说话,老顾只是静静地接受着儿子的心意,眼睛有些发红,嘴唇微微颤动着,似有万语叮嘱…… 送走了父母,中信的心也跟了过去,他时刻在关注着消息。 一周后,中智打来了电话,说手术已经完成,他找了卫生厅的同学,请了省院的专家亲自手术,病灶切除得很干净,总共花了一万多,让中信不要再担心了,也不用再考虑钱的事情,好好工作,照顾好自己的家庭。 ---------------------------- 不论结果如何,父亲的事情算是暂告一段落,中信才得以想起,儿子马上快满月了,还没给他报户口呢。 通过多方打听得知,为儿子上户口的事情还存在着不小的困难: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孩子的户口原则上是跟随母亲,其户口性质也与母亲一致,这样的话,就需要回田冰的老家才能报上户口,对此,中信有些难以接受,总感觉儿子要和自己分开了似的。 对于吴市人来说,喜添新丁报个户口多么简单的事情啊,可对于中信却成了一道横亘当下的鸿沟…… 为了儿子的户口问题,中信打了太多的电话,而电话的那头儿,不是语焉不详,就是态度冷漠,总之,是一问三不知。 无奈之下,中信又想到了与世界互联的网络,在一通悦耳的拨号声后,他再一次连上了Internet。 128k的ISDN推出了,网速提升了一倍多,一直走在消费前端的中信,这一次却放弃了追赶,因为高昂的网费,他选择坚守56k的拨号网络。 电脑前,他连续趴了几个小时,一口茶也没喝,但终是捕获了一些有用的信息: 根据国家新生儿落户政策,吴市出台过一些配套规定,新生儿是可以随父亲落户的,只不过因为涉及人群太少,也便没怎么宣传,自然就罕有人知。 喜忧总是结伴而来,高速公路确是很高速,却有收费站这道卡口。根据政策规定,对于集体户口的中信并不能顺利享受到这个利好…… 只要有一丝光亮,就代表着希望! 中信的户口挂在厂里的集体户,只要他想办法改掉集体户的属性,似乎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中信去了派出所户籍室询问,得到的答案是,本市内的户口是可以迁移的,但必须要对方派出所愿意接收才行。 几百万人口的吴市,中信遍数一圈,可以帮他的人,好像也只有舅舅贾月清了。 前些年,因为拒绝了媒妁之事,中信有点儿怕见这个舅舅了,他已经很少去那个大院了,尤其是有了手机后,基本上都是电话问个好,拜个年。 “喂,舅舅,我中信,您现在有空吗?我想见见您。”中信没有贸然前往。 “是中信啊,我现在不在家,你直接来单位找我吧。”月清依旧的热情。 “好的,我20分钟后到!” 挂了电话,中信原地等了一刻钟,这才直奔月清的办公室。 月清热情地起身,将中信让在沙发上就坐,自己也在一旁坐下。 “你有多久不来家了,若欣还一直问起你呢。”
“若欣是不是快要高考了?” 月清感慨道:“是啊,时间过得真快啊,你们都大了,我们也老咯。” “哪儿呀,您和舅妈都还年轻着呢,若欣也还是小孩儿呢。” 每每面对这样的问题,中信一直觉得,无论怎么回复,似乎都有些虚伪,可是谁又敢实话实说呢。 “不说这个了,我一会儿还有个会诊,你来肯定有事儿,说吧。” “是这样的……”中信快速地将大概情况说了一遍,特别提到了相关政策。 “现在就是有政策,不找人都很难办成,这个事儿你就别管了,我还是认识几个人的,你和孩子的户口都挂在我家吧,我找人谈好了就喊你过来。” 月清当即就将事情包揽了过去,中信的双眸潮湿了,就算是亲舅舅又该如何呢?不帮是本分,舅舅的这个情分,自己这辈子怕是也还不上了! “舅舅,真的太感谢您了,我随时候命,您电话一到,我立马赶过来。” 月清轻叹一声:“唉~你说你,当时要是听我的,也不至于现在为这么个小事烦了!” “不听舅舅言,吃亏在眼前。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我也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中信玩笑了一句,只是那笑容太复杂太别扭了。 月清又好言安慰道:“你现在孩子也有了,是个大人了,路是你自己选的,那就好好走下去吧,好不好的,谁又能说得清呢?” 因为吴市有月清,中信也算多了一个亲人。离家在外的人,谁没有孤单无助的时候呢? 老家的人只会骄傲地说,他们家有人在大城市,然而,夏虫不可语冰,他们的脑海中只有城市的喧嚣与繁华,又有谁真的懂得其中的艰辛与冰霜呢? 倘若实情相告,破灭了泡沫,是能收获理解的拥抱呢?还是能博取无用的眼泪呢?或许更多的,是直击心灵的疑惑不解,是跃然纸上的谆谆教导,甚至是压倒骆驼的横向对比。 外面的人,羡慕表面的熙攘与繁华;里面的人,却深知其中的艰辛与冰霜!